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学教育至少包括教育、研究、培训这三方面的内容(神学教育的内容),这些方面与中国教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息息相关,神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就会直接影响中国教会什么样的"发展",神学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教会在当下的生存及其未来的发展(神学教育的落脚点)。神学教育要立足中国的处境和教会的实际(神学教育的道成肉身性,即神学教育的"此时此地"性),才能为中国教会培育符合时代  相似文献   

2.
恩光 《天风》2010,(12):25-2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基业,教育为先。教会发展也需要神学教育先行。中国教会重新开放教堂后着手做的两件事就是:重印圣经和复办神学院校。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在丁光训主教的努力下开办了,成为全国第一所"文革"后复办的神学院,自此,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神学教育迎来了春天。30多年来,各神学院校已经为中国教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传道人,但面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万到今天的2305万的信徒,中国的神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参加最近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交流会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来自全国20所神学院校的(副)院长、教务长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等,听他们谈谈对今天的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面对的挑战等方面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1,(1):19-19
神学教育关系到中国教会的未来,中国教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更好更强的神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柳松 《天风》2015,(3):24-25
<正>为中国教会培养合用的人才一直是基督教全国两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各神学院校先后复课、开办以来,中国神学教育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为中国教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但随着时代进步和教会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神学院校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研究能力,如何使神学院校真正发挥神学思想建设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等,均有待探讨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谈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教育"与"神学"的概念的理解,指出"教育"所具有的双重意义,即灵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互益,以及为人的发展与为教会和社会承担责任的双重使命。希波主教奥古斯丁提出"神学是关于神的理论或论述"以及当代中国神学家们提出"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二是从基督教历史中选择一些神学教育体系的典型实例来说明多维度的神学教育理念。比如古代犹太人的神学教育模式、早期基督教发展过程中的神学教育特色、中世纪的大公教会传统的基督教神学教育,以及宗教改革后的若干神学教育等。最后,就当前中国教会的发展情形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主要集中在:"敬虔"的追求、"学问"的装备、"实践"的推行,以及中国基督教博雅神学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神学教育对于教会建设的极其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于当前中国教会而言,已经不再是需要继续论证的课题,这已经为中国教会一直以来生动的神学教育实践和业已取得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所明证。但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工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了神学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中国基督教神学院校是否均衡实现了规范性办学,尚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完善。而且,随着中国神学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7.
正神学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教会思考的深度、新思维的高度、新举措的广度,进而关系到基督教中国化的进度党的十九大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步入新时代,中国教会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以新思维、新举措继续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已然成为中国教会的新使命、新课题。然而,正如丁光训主教所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教会思考的深度、新思维的高度、新举措的广度,进而关系到基督教中  相似文献   

8.
<正>教会发展与神学教育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坚持正确办学方针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上帝给每个神学教育者的责任、托付和使命。今天我们需要很好地思考中国神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方针、道路、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神学课题及其中国化等思想理念,以便能达到办学目的,办好神学院校,真正培养中国教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牧养和管理好中国教会。本文主要从教育学、神学教育和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进路来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的研究必须基于对其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百年金陵神学教育史的简要回顾,厘清成长中的中国教会所面临的挑战在神学教育事工上的思路和任务,并以此展示教会一代代前辈牧长们对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肖安平 《天风》2022,(2):30-31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教会也投入到了祖国的这一事业中去,正像各国基督徒为自己的国家独立和发展做贡献一样,我国不少基督徒也用自己的行为将信仰实践于此,他们的价值和贡献是在中国为基督做见证.这使得中国教会进行神学思考富有实际内容,我们从神学上去理解和诠释教会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有神学依据的,并看到教会参与中国...  相似文献   

11.
郇玉峰 《天风》2001,(6):45
从圣经中的“三自”原则到中国教会“三自”道路的实践,中国教会走出了一条充满祝福的道路,成为普世教会一盏明亮的金灯台。为第三世界国家教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结了经验。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中国教会面对着新的挑战,为更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国教会积极地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这是深化“三自”,全面实现了“三自”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汪维藩老师的理解,中国神学的建设需要通过这样几个途径达成。首先是继承基督教新教以圣经为本的传统。中国教会是一个高举圣经的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这就决定了中国教会的神学探索所应侧重的,是基于圣经的神学而非基于哲学的神学。其次是重视信徒在新时期的信仰实践与灵性实践,并加以提炼,以形成源于实践的神学而非书斋神学。再次,  相似文献   

14.
知识爆炸、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是二十世纪的标志。展望新世纪,神学将如何引导中国教会健康地发展,已是众牧长们关注的课题。 十九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后,带有浓郁西方文化色彩的传教士的神学思想很难适应中国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会割断了与西方教会的隶属关系,实行了自治、自养、自传,  相似文献   

15.
段琦 《天风》2018,(11):56-56
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有利。中国基督教会将1998年济南会议作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会发展的第三阶段——神学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提出了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处境化神学。尽管对此划分教会内有不同的看法,但能够提出这点还是表明中国教会已发展到了一定层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加尔文对路德神学的继承和创新,分析了加尔文在他自己的处境和那个时代对神学伦理学和新教教会制度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贡献,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的新教教会,并必将对中国教会的教会神学创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6)
<正>[前言]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我们都是神学工作者,都关心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中国神学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每一位具有中国教会意识的中国基督徒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藩教授提议,我们三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学做一点介绍、做一点探讨,哪怕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承蒙《天风》杂志编辑允准,我们自本期起,将在《天风》上开辟这个小小的栏目。诚愿这个小小的栏目,能被读者接纳。我们最初将这个栏目的名称定为"中国神学三人谈",但后来考虑到我  相似文献   

18.
王从友 《天风》2008,(21):24-27
中国基督教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已经10年了,10年来,神学院校始终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各神学院校的代表相聚金陵,以"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勾画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体系的美好蓝图。本刊摘编部分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9.
王以诺 《天风》2003,(8):32-33
中国神学的出路,在于神学思想建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在中国教会存在着不少消极的神学思想。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就是为了引导的方式来消除这消极的神学思想,建立积极的,更符合圣经整体信息的神学思想。现在有不少的传道人,信徒喜欢讲的一个话题是,现在社会上的罪恶好像挪亚时代的罪恶、罗得时代的罪恶一样,说明主马上就要再来了;有一首在各地教会流行的诗歌也表达这样的意思,其中的一句歌词这样说:空中的异象,时代的潮流显明主快要再来。我认为作为  相似文献   

20.
贾虎林 《天风》2001,(9):18-19
神学反映了教会的思想活动,那么神学思考在教会生活中起着哪些核心作用和灵魂作用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神学思想建设在办好中国教会的道路中到底起着哪些“核心作用和灵魂作用”。 一、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使中国教会始终不渝地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 爱是上帝最基本的属性,圣经说“神就是爱”(约-4:16)。从旧约到新约,不单显明了神对人类的大爱,更显明了神要求人类回应他的爱——要爱神爱人。在马太福音22章37-40节中,耶稣把圣经的教训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