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6,(9):22-23
记得十多年前刚结婚的时候,我们俩都二十五六岁。亲戚朋友在恭喜的同时,都不忘附带一句:“好啊!明年就可以生个孩子啦!”不过,因为要继续学业,我们打算暂缓要孩子。第二年,妻子回母校深造,弟兄姊妹讨论说:“可以先生个孩子,给你妈妈带啊!”我则认为孩子要自己带,也就没有考虑。第三年,妻子还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有一条鱼每日在海里不停地游,仿佛在找寻着什么。有一天它去问鱼王:“人们所说的大海究竟在哪里呢?”鱼王说:“我的孩子,海既在你身外,又在你身内,你无时不在海中啊!”它又问:“那么,尊敬的鱼王,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海的美丽呢?”鱼王说:“我的孩子,那是因为你离海太近了,反而感觉不到它的恩惠。从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时常有人羡慕成功者独特的天赋,埋怨自己没有什么特长,难以出人头地,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我这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些人往往只习惯通过目前  相似文献   

4.
徐晓莉 《天风》2017,(10):19-20
<正>母亲是神放在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守护者……前几天,我给母亲买了两件衣服,收到礼物后的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其实母亲已经七十多岁啦!想起母亲喜悦的样子,我的心也被温暖了……一个家,如果没有母亲,就不像一个家。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母亲,他就失去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就像歌里唱  相似文献   

5.
陈巧凤 《天风》2006,(9):28
家教其实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既极其深奥又十分简单.作为基督徒父母坦诚地把“心育”向儿女说出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同“主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一般!用爱与包容去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6.
似非而是     
有人总喜欢将污糟推给别人以衬出自己的清洁,这其实比别人更污糟,因为他留给自己并炫耀不已的.只是一种待价而沽的“清洁”。  相似文献   

7.
“仓老鼠和老鹰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倒有?——《红楼梦》天长啦,夜短啦,耗子大爷起晚啦!耗子大爷干嘛哪?耗子大爷穿套裤哪。来了一个喜鹊,来跟仓老鼠借粮。喜鹊和在门口玩耍的小老鼠说:“小胖墩,回去告诉老胖墩:有粮借两担,转过年来就归还。”小老鼠回去跟仓老鼠说:“有人借粮。”“什么人?”“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哦!喜鹊。他说什么?”“小胖墩,回去告诉老胖墩:有粮借两担,转过年来就归还。”“借给他两担!”  相似文献   

8.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火花”的爆发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灵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特别高涨。此时,科学家会成功地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有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家会兴致大发,构思出美妙的篇章,勾勒出动人的形象。灵感产生于创造活动中,但灵感何时到来是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消极地等待灵感的出现。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捕捉创造的灵感。第一,致力于长期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产生灵感的基本条件。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  相似文献   

9.
陈巧凤 《天风》2003,(6):31-31
今天在许多基督徒当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无论追求长进也好、事奉也好,常陷入一个“属灵”的舆论当中。当众人都谈论某位弟兄真热心、真爱主时,他就越发“热心、爱主”;当大家都说某姊妹真是好、殷勤,她也就越“好”起来。相反,假如有人讲他的热心、爱心是假的,他就因此灰心,甚至一蹶不振,再也不“热心”了。当然啦!在社会上也是如此,有人曾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今天活着是为别人而活,还是为自己而活?”这句话听  相似文献   

10.
一天,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女疯子,只见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年龄约三十多岁,被一群顽皮的孩子追打着。她拉着学校的大门,眼睛发亮,痴痴地向里望着。这时,几位老教师认出了她,忙驱赶走了顽童,把她让进了教务处。当女疯子认出面前是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时,一下子高兴起来,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说:“老师,我会唱歌,我给您唱首歌吧;我会跳舞,我给您跳个舞吧……”见此情景,几位老师惋惜、痛心不已,连连地说:“孩子,不要再说了,坐下歇歇喝口水吧!”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1.
不怕跌倒     
不怕跌倒,就是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特别是当我们失足跌倒之后,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软弱,有信心改过迁善。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了,妈妈会在前面说:“不怕,自己站起来!”于是孩子从地上爬起来,继续跌跌撞撞地向前走,扑向妈妈向他  相似文献   

12.
亲事     
斯人 《天风》2003,(2):M003-M003
夜,深了。 我正睡得香甜,被一阵说话的声音惊醒。天这么晚了,是谁还在说话呢?我侧耳细听,说话声是从隔壁哥哥屋里传来,是妈在与我哥说话。 “孩子,妈求你啦,听妈这回话。你就愿意了吧!”妈说到这里,咳嗽了两声,又接着说:“天明你去县城参加义工培训班,一去就是一个月才能回来,事不等人啊!”就听见哥说:“妈,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我是基督徒,我的言行要与神儿子的名分相  相似文献   

13.
“有何不可?”终于成为五十岁后,我经常用以激励自己、鼓励别人的说词,对惆怅青春不再,惘然坐守空巢,想再续大梦,追寻信心的女性朋友确能产生相当的正面作用,一面知命认命地衡忖既往,一面开发潜能,打开桎梏迎向一片天!二十年前,我曾写出“五十大乐”的短文:“今年三月过生日,真高兴我已五十!“现在回想,二十岁的青春太匆忙!三十岁的挣扎太辛苦!四十岁虽然历练得比较成熟,但仍未臻“通达”之境!好不容易等到五十岁!哈!哈!我可从迷宫中转出来啦!“五十岁!我享受三副眼镜!我可以选择看远、看  相似文献   

14.
正一片叶子落到地上,又一片叶子落到地上。一片叶子黄黄的,一片叶子绿绿的。黄叶子看到绿叶子,哈哈大笑,说,你看你这奇怪的样子,太丑啦!绿叶子看看自己,说,不丑啊,世界上所有健康的叶子不都是我这个样子吗?黄叶子听了绿叶子的话,又哈哈地笑了,说,你这可爱的傻瓜,不会也是个瞎子吧?绿叶子很生气,它质问黄叶子,谁是瞎子?你为什么说我是瞎子?黄叶子说,你若不是瞎子,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一个约四岁的幼儿在地板上玩球,妈妈坐在屋内另一端,球滚开不见了。小孩问:“我的球到哪儿去了”?妈妈说:“球在这儿”,孩子就在自己的周围仔细寻找。找不到,就大嚷:“这儿没有!怎么这儿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这”、“那”、“这边”、“那边”等指示代词的指称对象是不固定的,需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16.
习惯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劝。  相似文献   

17.
人生随感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人有时就是不知足,总是不停地为自己提升目标,而社会的进步都缘于这种个体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修行在路上     
蹒跚学步时,一双初履世路的小脚像没根的浮萍,一粒石子就能绊得鼻青脸肿。那时,母亲就像张开翅膀的老鹰,心无旁骛地不停提醒:“看脚下看脚下看脚下!”常常当孩子就要前蹴倾倒的瞬间,她那有力的翅膀就及时扑了过去。岁月使儿女的双脚迈  相似文献   

19.
计文 《天风》1998,(10)
对于东南亚等华侨来说,“吃风”就是去消遣旅游之意。但国内许多地方的人听说“吃风”,大概以为是指“没钱了,只好喝西北风啦!”。 同一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这已经不希奇了。语言常因时空不同而有它的特殊意义,故每个地方都各有自己的通俗流行语,通常因地方和时代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A 我发现你根本不爱我,你从来没在乎过我的感受……我们还是分手吧!”张诚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从电脑上下载资料。忙完了,我才回过头去,“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张诚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瞪着我:“我说我们分手啦!”然后摔门而去,临出门还听见一句,我还不如你的那台电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