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楠  朱瑞波 《美与时代》2014,(3):101-101
审美是观众需要的一部分,展示活动中对信息的准确传达则是其本质的目的。做为审美主体的观众获得审美快感只是初始阶段,通过美感愉悦使观众对做为审美客体的展示设计产生兴趣,调动诸如好奇心、求知欲等其它心理需求,希望深入了解客体所包含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彭瑜 《美与时代》2014,(7):54-54
展示空间的布局设计通常是在展示空间的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元素,借助展具设施,将信息和展品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并以此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动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展示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充满魅力的欧美橱窗设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橱窗是展示商品的一种载体,是一种品牌营销的艺术。在长时间的设计演变中,橱窗原本由对产品的简单展示逐渐演变为对产品品牌文化和特色的艺术升华,与商业项结合,成为除了对商品魅力展示与述求以外的一项更宽广、深厚的人文艺术风格。在产品信息表达和艺术欣赏之外,在市场营销中也具有积极和有效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欧美橱窗设计文化,并与中国的橱窗展示现状加以一定的比较,希望通过对欧美橱窗文化的解读,给中国的橱窗展示艺术与品牌推广予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区,展示设计越来越在策划活动中脱颖而出,通过展示设计空间营造,展示线路设计,展示色彩,展示道具设计等来表达活动下的会场展示设计对活动的作用,阐明会展展示设计以某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对活动所起到的沟通、公关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主体是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而客体则与主体相对,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在其现实性上,客体不可能超出主体实践活动所及的范围。因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通过自己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自觉而能动地建立起来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存在并表现于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应运而生。针对现阶段传统展示手段难以满足博物馆信息传递需求的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当下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经过对多个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分析和归纳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可以分别从观众和博物馆两个方向得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的意义。此外,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仍具有局限性,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香凝 《美与时代》2023,(3):118-1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作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让人们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及产品的传播与展示,展示设计从中获得了新活力。但是,展会活动产生大量废弃展具、空间使用率低、大量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模数化设计,可在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环保理念。基于此,就模数化展示设计的研究概况、理论分析、应用实践、案例分析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代模数化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视觉表现是展示设计中重要的表达语言,是与人视觉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光影是视觉表现的重要元素,因此它在形态表现和功能性上都对展示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光与影在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表现的分析,来探究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可以更好的将其运用于展示设计中,有助于展示设计的进一步出彩。  相似文献   

9.
王大为 《美与时代》2014,(10):61-61
随着会展设计的蓬勃发展,展示设计在现阶段愈发注重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而绿色社会也逐渐成为我国设计业内最为先进的理念引领。就绿色设计的概念出发,以实例分析了展示设计的各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设计创新不是简单的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真正地为设计主体服务的新的设计活动。再设计和改良设计所带来的设计中的重生美,同样是基于设计主体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重生所引发的对设计本质的思考、对人性化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都是设计创新所带来的正面意义,设计师也应该从设计本质出发,使设计从已知到未知,享受设计创新所带来的重生美。  相似文献   

11.
论坛荟萃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但又是非目的论的。实践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马克思语),是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辩证统一。对象化是指人的本质力量从主体的存在方式转化为客观对象的存在,主体在客体中实现自已的目的;非对象化是指客体从客观对象(包括前人的活动成果)的存在转化为主体活动的形式,以其固有的客观属性规定着主体活动内容和方式,赋予活动以客观性质。对象化表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自觉能动的力量;非对象化则表明人只有服从客体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性才能实现自己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展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的变化。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当今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可以概括为:艺术与科技知识、人文背景、传播媒介、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的结合体,而设计师则是统筹人员,将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人是活动的人,人的活动构成人的存在形式。“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一119页)人之作为主体恰恰在于他是活动的主体,主体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对象化的产物即与主体相对而言的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乃是主体的活动或通过主体的活动号活动的对象及活动的对象化产物的关系,因  相似文献   

14.
黄诚 《美与时代》2013,(8):101-103
视觉传达设计需要更多的与展示设计沟通的渠道,平面作品通过"展示"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平面的视角切入展示设计更能赋予展示作品新的生命力。展望未来,这些渠道更需要视觉传达设计和展示设计的教育工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科间的交叉。期待它们的碰撞,期待与"展"共舞……  相似文献   

15.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最直接、最活跃的视觉要素。在展示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必须对展示设计空间做出有创意的主题定义;其次要真正了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和作用。整个展示空间应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以增强整体感,色彩搭配设计必须以突出展品为前提。对重点展品,要利用各种色彩对比表现的方式来加以突出。  相似文献   

16.
以地方感为切入点,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设计作为设计批评主体,以江苏省徐州市学苑路道路的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为例讨论人与地方。从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客体、学苑路街道的设计批评、设计批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城市道路设计进行设计批评研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设计的改进需要所有主体共同发力。从现实层面,探索城市道路公共基础设施更新的方式与途径;从设计层面,寻找城市道路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与社会多元治理的更新方向;从精神层面,呼吁将人本精神融入城市道路设计的策略、理论和设计行动中。  相似文献   

17.
主体、客体和主体性的规定如果单就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来说,那么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性都离不开实践。实践作为社会的人改造客观事物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本身就以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外部客观事物)为前提。在这里,社会的人之所以成为主体,因为他是活动施加者,他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当作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运动起来,借助于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体。反之,客体事物(包括人自身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及其结果)之所以成为客体,因为它(他)在实践活动中是活动的指向者、承受者。如此,离开了主体,我们无从规定客体;离开了客体,我们也无从规定主体。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它们实际相作用中,即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自己的规定性的。  相似文献   

18.
张文静 《美与时代》2024,(2):109-1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绿色设计是必然趋势,人们开发使用绿色材料刻不容缓。竹钢是近几年新兴的一款绿色建筑材料,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型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如何将展示空间与时俱进地进行绿色设计这个课题,从材料角度,通过研究竹钢材料的应用性能及绿色展示空间对材料的需求,结合实际案例,了解竹钢在空间设计中的使用范围及优越性,为更好地对绿色展示空间设计做准备。该研究可为开发绿色建材、推动绿色设计、打造新型绿色空间,进而形成节约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一在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中,人作为主体的存在是一种对象性存在,人站在主体地位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因此,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总是同客体相关联的。同客体相关联,表明人作为主体在活动中有被动、受动的一面,但又总是具有某种主体势,表现出某种主体性。所谓主体势是主体相对于客体所具有的一种主动的、能动的、自觉自为的态势、状态;所谓主体性是主体在同客体发生关系的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功能表现(亦即主体势作用)。很明  相似文献   

20.
一、主体性概念的丰富蕴含 我们认为,把主体性说成“实际上就是主观性”是不妥的。我们也不同意把主体性简单地归结为“就是实践的特性”。主体概念具有更多的规定性,蕴含十分丰富。 主体性就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使自己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区别于客体的那种本质特性。所谓主体地位,就是对象性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的地位,所谓主体作用,就是把对象性活动施加于客体,使客体按照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发生改变的主导作用。可以给主体性概念作一简要定义:主体性是主体凭借和发挥其本质力量,通过对象性活动,按照为我目的,为我倾向去把握客体这样一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