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振武把认识定义为“主体对信息的选择”;“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性,而是选择性。”这一定义首先是模糊了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对象只能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密切相关的客体,而信息作为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中介物,作为外部客体的结构、功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提法特别流行,不论在哲学专著、大中学校教材、各种报刊文章里,还是在人们的日常谈话中都经常出现,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哲学范畴,而渗透到了治政、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但是这个提法究竟是否科学?如此广泛地采用这个提法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最初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提出来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物质变精神”,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就  相似文献   

3.
精神与物质,是形成世界各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如何看待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哲学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对此,佛学也有它的解释。精神领域的各种现象,是感觉器官与意识的具体反映。物质的形成与消灭,是物质运动的必然规律。两者虽有联系,实质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理论进行了讨论,引起了许多理论工作者的注意。自从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著名论断以后,在广大群众和理论工作者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论断在认识论中的重要意义,多年来已有不少的论述。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否也是辩证唯物论中的重大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以及这一提法本身是否科学,从未开展过公开的  相似文献   

5.
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欠发达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里,我打算证明,欠发达问题不仅引发了哲学最基本和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即精神与物质的联系问题,而且有助于重新系统地阐述这个问题。比较认真的研究确实可以展示出欠发达令人吃惊的一面:欠发达只不过是某种特有的混乱或不平衡的明显症状(就像人们谈到某种疾病的症状)。这种症状奇特而扭曲,暴露出精神和物质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出乎意料的紧张关系。实际上,我们不会轻率地排除这样的观念:精神和物质之间的联系完全有可能在某种不平衡的情景下比在某种融合的情景下表现得更清楚。此外,这种为了观察存在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联系而研…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在广州再次举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六十多位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两变”命题是科学的命题。对“两变”命题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要随意“拔高”,也不能低估。大家除了从“两变”命题与哲学基本问题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了“两变”的含义外,着重就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7.
余先生:上次小李问道:为什么动物界没有形成共识符号系统,怎样评价动物联合体内部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形式,以及人类语言是怎样产生的?为回答这些问题,我想首先谈谈信号(sign)与符号(symbol)的区别。在我看来,信号是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在认识行程上具有反映其他环节的功能,因而成了其他环节的信号。比如,鹞鹰的叫声对于雏鸡是危险的信号,布谷鸟的叫声对人类能报知春天的来临,等等。信号与所反映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客观联系,所以它是客观的。谈到符号,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物理状态或形式,但这种状态或形式却完全是由认识主体主观确定的,它所代表的内容也完全是主观赋予的,比如,红色代表革命。  相似文献   

8.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汪信砚:人类实践的现代发展和当代特点作为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由诸多要素和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并表现为作为主体的人的各种技术手段为中介作用于客体的动态过程。包括工具、手段、方法在内的技术中介系统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人类实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精神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述。学习和研究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更自觉地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指出劳动力是人在生产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从体力方面说,许多动物的体力使人类感到惭愧。但是人类的智力却是任何动物也比不上的。人类的强大的潜在力量不在于体力,而在于智力。问题在于如何把人类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这种潜…  相似文献   

10.
物质的概念是从自然科学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这个过程理所当然与社会实践的历史相结合。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在历史观、实践观和整体观上探讨和丰富了有关物质概念的新含义。1.以实践为中介的物质观。葛兰西在马克思的有关“中介”理论之上,提出的“实践一元论”,认为人类正是通过实践才将物质和精神、人和自然统一起来。因此,决不可以把物质作为它本身来考察,必须社会地、历史地把其作为生产所组织起来的东西来考察。卢卡奇也认为,一切物质或实在都不是纯客观的,都渗透着主观的、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因素。施密特突…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感觉、概念和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个反映过程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长期以来人们都在探索其中的奥秘。公元前四世纪原子论的创始人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体的表面分泌出了微细的液粒,这些微细的液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得到物体的“意象”。他的认识虽然离真理有相当的距离,但已经正确地猜到:从客观到主观是有一种物质作为媒介的。现代科学已经查明,这种媒介物质就是信息。  相似文献   

12.
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但是,现实的认识活动,并非主体与客体简单的二项式构成和直接的两极对峙,而是一个由主体、客体、中介三大要素组成的动态复合系统。显然,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也就只能存在于三者相互联系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撇开其中任何一项,要真实地、完整地把握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对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认识中介的研究。什么是认识中介?其内涵规定和外延结构怎样?这需要从一般的中介概念谈起。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而普遍联系的形式却是千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57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物质主义和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青少年物质主义及其各维度与幸福感和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物质主义与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尊在物质成功和物质中心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物质快乐与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物质主义通过降低自尊间接影响个体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反映     
据作者说,本文的目的是,联系作为物质的普遍属性的反映概念,用关于信息和控制的范畴的质的研究来补充对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信息和控制——的量的分析。作者认为,反映与信息是接近的范畴,但是又是彼此有区别的。反映是一个物质系统作用于另一个物质系统的特殊产物——第一个物质系统的特性以另一种形式在第二个系统的特性中的再现。信息是控制系统或控制系统的联合的特殊条件下的普遍联系的特殊形式。反映和信息的重要共同特征是,它们不能在物质过程之外存在,同时也不能与物质或运动的任何一种形式等同。作者不同意通过否定信息的物质性质来给信息下定义。他认为,这样的定义没有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定义还会导致信息的属性之一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混淆,这个混淆可能导致在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之间建立某种第三者,而在认识论中,这样的第三者是不存在的:任何非物质的东西都是观念的。任何类型的信息都是实在的,因为它是在物质过程中实现的。反映是信息的基础;没有反映,信息就不能存在。而且,信息的内容是和反映的内容相同的。信息对于反映是派生性的;这个派生性就是,反映不依赖于信息,而信息依赖于反映,而且,没有反映,就不能有信息。信息和反映的一个共同特性是二者都具有同构的性质。信息是在物质的一定组织水平上产生的,即在有控制过程存在时产生的。信息和控制是成对的范畴,是彼此不能分离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客体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这个对象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象。他们说:“客体既包括与主体发生联系的那部分物质世界,也包括对象化了的人类思维活动和物化了的意识即精神产品,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界中的最高级动物,具有社会属性,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时时刻刻与这个世界发生着联系,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乃至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壁画中已经出现了具体的人物肖像画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描绘,"人物"也是许多画家热衷于描绘的重要题材,因此,人物油画及其内在精神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对比中西方人物画以及经典绘画理论进行举例论证,再就"油画中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这一主题展开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人们通过输入信息的活动而与认识对象发生联系,从而产生相应的认识。人脑认识的直接对象是事物本身。但事物本身不可能直接进入我们的大脑。人脑是通  相似文献   

18.
凡是有相互作用的地方就有反映,有反映则有信息现象存在。信息现象遍及整个物质世界,它随着物质系统和反映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同时为推动物质世界的进化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信息形态的变化必须与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系统的发展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现行认识论的局限,不在于反映论本身,而在于把反映理解成模写式的反映。反映论是不可超越的,但它的具体形态则可以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发展而加以扬弃。模写、摄影式的反映忽视了感觉反映的创造性和选择性,把人类的感觉与作为一般物质的普遍属性的反映几乎等同起来。如果把模写式反映推广到思维的水平上,就表现得更为机械了。  相似文献   

20.
任何社会,都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生产,即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人类本身的延续);另一种是精神生产。这里所说的精神生产,即精神财富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不完全是纯意识的,它也包括意识现象的物质载体,如文化教育设施等。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但是没有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也难以进行。精神生产力萎缩的社会,物质生产力也不可能发达。人类的文明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也表现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这两者的互相协调平衡发展及其互相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