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仕女画的概念在绘画史论中,最早出现在唐朝。仕女画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描绘上层宫廷女性生活的绘画,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对表现女性形象的绘画的代称。在中国美术史上,仕女画发端于战国,兴于唐宋,于明清之后衰落。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繁荣于江户时代,其风格特点与我国唐代仕女画有着一定关联。文章将以唐代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仕女画风格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风格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仕女画是人物画科的题材之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时期的仕女画独具特色,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秾丽丰肥,再到宋代的端庄秀丽,及至明清的弱不禁风。清代有不少擅长仕女画的画家,总体上呈现的是阴柔忧郁的特点。道咸间的仕女画家尤多,其中改琦、费丹旭两人所画仕女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文章正是通过改琦、费丹旭的仕女画来探讨其画中的女性形象特点和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仕女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五代的鼎盛期,在元明清以来,其地位在整个人物画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影响力也越来越弱。通过对我国仕女画巅峰时期以张萱、周昉二位画家为代表,研究其仕女画风貌流变的原因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当下文化大繁荣的方向指引之下,以期对当今工笔人物画创作与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昉 《美与时代》2004,(11):19-21
宋代画家们创立了主题鲜明的历史画、风俗画、情趣画等人物画新品种,并在技法上创造了白描、减笔等新的画法,这与唐代在肖像画、仕女画、佛道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一样的,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要求和审美趣味,因此,宋代人物画是与唐代人物画并驾齐驱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其中仕女服饰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服装样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现存最早的帛画《龙凤仕女图》,还是卷轴仕女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图》,或是唐代画家周昉描绘晚唐时期宫中妇女生活场景的《簪花仕女图》,都反映了仕女所处各个时代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以及民族风俗,也体现了仕女画作为古代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文章依次分析历史上各个朝代现存的仕女画,并且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来探究仕女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仕女画一改之前紧窄婀娜之风貌,呈现出以“丰肌为美”的审美特征。这对后人认识唐代仕女的形象特点来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依据。以《簪花仕女图》为研究对象,分析唐代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晚期的画坛上,改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少数民族画家,他以擅长人物画见重于世,兼能山水、花鸟,尤其在仕女画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仕女画通过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态度也在变化。历代仕女画都强调作品的审美因素,创造了诸多经典的女性审美样式,从外表到内在都符合理想之美。这种理想化的美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或流派。  相似文献   

9.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劲娴熟;设色浓丽沉着,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传统。作者在人物安排上营造了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画家"传神写意"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0.
熊震 《美与时代》2016,(9):46-47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存在成为教化民众、弃恶扬善的工具。明代以后,人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兴起,人物画创作亦逐渐摆脱思想教化的桎梏。尤其以沈周为代表的文人画中的人物题材,出现了表现性灵、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表述日常的生活细节、捕捉有情趣的瞬间等内容。这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在有意无意中改变着明代人物画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相似文献   

12.
唐代经济文化繁荣,绘画也处于盛期,其中绮罗人物画占主要部分。绮罗人物画主要以贵族女性形象为内容,风格特征受到了唐代女性意识的影响,画面中工整细致的线条、艳丽典雅的色彩体现了绮罗人物画的风格特征,对后世绮罗人物画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萨守坚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神霄派道士,从南宋开始,各种力量不断对其形象进行建构,这种建构活动在明代达到顶峰。宋元时期道教内部着力通过以雷法理论为核心的传承谱系来建构萨守坚的祖师形象,同时也以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等宗教要素来建构萨守坚的高真形象。这两种形象在明代得到不同的传承和发展,政治力量支持下的萨守坚信仰主要以祖师形象出现,而通俗文学中更多的突出其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的高真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来探讨不同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如何建构萨守坚形象,以及不同力量为了适应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对萨守坚形象进行选择性建构,以期通过萨守坚形象建构这样一个个案来看一个宗教神话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象特征。可以从明代心学的有关论点着手,以男女性不同时代立场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明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特征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引言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其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具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譬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维摩诘像》以及李唐的《采薇图》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人物画作.然则关良与林风眠等大师们却别树一帜地在画幅中为戏曲人物留下了主体地位,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视角开创了中国"戏曲人物画"[1](以下简称为"戏画")的先河,为绘画主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之于戏曲,"戏画"的出现亦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不仅能用静态的"瞬间"重构动态的舞台行为,更是将"不可复制"的舞台演出永远定格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正>明代小说通过对一系列农民起义中的典型形象的描绘,来展现宏观社会现状。小说描述了他们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及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的农民优秀品质和局限性。同时也塑造了一些安分守己的农民形象,反映了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却无力抗争的悲哀,以再现当时微观的农民生活现状及生活态度。另外明代小说中还有关于另类农民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农业小生产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习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指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其主要成员为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  相似文献   

17.
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背景恰逢19至20世纪法国艺术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新思想、新绘画理念不断兴起,冲击着旧的绘画理念。这与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布格罗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往往有一种静谧、恬淡的艺术氛围,这与仕女画追求“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仕女形象也有相似性。基于此,从人物题材的选择、社会文化影响下人物形象的美学差异两个维度探究布格罗油画与中国传统仕女画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唐代仕女画主要是描写宫中女性的闲散娱乐生活。从留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到,画面中对人物形态体貌、着衣打扮的描绘上,都带有轻艳、绮靡、细腻、以露为美的审美追求,作品中的仕女形象,其宫体特色也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集体发生着潜在性转变。雍容典雅、富态端庄的贵族妇女在艺术创作中开始成为独立的表现对象。唐仕女画一方面凝聚了唐代女性群体审美观念和社会的整体精神气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唐代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消费性审美。在"圆"的哲学的指导下,唐仕女画在线条、构图、设色上追求圆融、圆满、和谐,形成了与"盛唐气象"相吻合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