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在《一个ZO世纪中国哲学家的做人理想——冯契“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说浅绎》(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一文中,对冯契先生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说作了初步的解说:主要探讨了这一做人理想与传统“大人理想”、近代以来的“个人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英雄人格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分析了这一“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说在当代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及其在中国的现实意义。由于当时只看到冯契先生发表在1995年第6期《学术月刊》上的《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一文,故对冯先生关于“自由”、“人格”等概念的界定皆不知。现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思想的“普遍性形式”问题,冯友兰先生最近又陆续发表四篇文章,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并且有了若干新的发展。冯友兰先生提出了和我的分歧的问题,我不同意冯先生对分歧的看法,因为他以枝节的问题,掩盖了实质的分歧之所在。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再谈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六月中旬开始,北京大学哲学系掀起了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高潮。哲学系三年级同学一马当先提出了“向唯心主义宣战”的口号,经过三天的苦战以大字报形式对马寅初、冯友兰、贺麟、洪谦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了批判。七月十日以后举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会,对冯友兰、朱谦之、贺麟等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展开猛攻。对冯友兰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教育路綫的批判在七月二十日以后举行了两次,重点批判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遗产的“抽象继承法”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1988年第5、6期上发表了拙文《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前不久又发表魏发辰先生专题论文《关于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兼与林定夷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魏发辰先生在文章中不但对我关于“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讨论,而且也提出了建立“问题哲学”或“问题论”的任务。就他对我的文章的质疑,本文作些澄清和说明。就他提出应当建立问题学或“问题论”这一任务来说,这是与笔者近十年来的努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第六期刊载了关锋、林聿时两同志“论老子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本质”一文,意在论证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体系,文章中主要论点是对我和冯景远在光明日报“哲学”副刊刊载的“老子的研究“一文而发。最近又读到人民日报汉友兰先生和关锋、林聿时两同志的关于老子的文章。对于老子的时代问题上,我和关、林的意见一致;对于老子哲学问题上,我和关、林的意见对立。冯先生的结论虽与我相同,但采用的方法我不完全同意。  相似文献   

7.
再论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明日报”1月8日登载了我底“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后来又提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的中国哲学史问题座谈会上讨论。在讨论会上,有许多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后来胡(?)同志在他底“关于哲学史研究”那篇文章里(“人民日报”3月29、30日)对于我底论点又作了详细的评论。在我那篇文章里有许多地方讲得不够全面;对于有些问题底提法,也不恰当。关于这个论点底有些方面,我当时实在也没有想得很清楚。几番的讨论,特别是胡(?)同志底文章,关锋同志底一篇尚未发表的  相似文献   

8.
馮友兰先生于1955年在“哲学研究”第1期上發表了关于批判胡适的文章,曾经以自我批判的精神概括地說:“一切都說明,在‘五四’以后,随着革命形势底發展,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資产阶級与地主阶級联盟,反抗革命。他們底搞中国哲学史的反动知識分子,都用各种方法,把中国哲学史底某些方面加以夸张,为国民党反动派底复古运动服务,以反抗辯証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胡适与我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馮先生在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馮友蘭先生曾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对他解放前所發表的著作中的哲学、历史、社会文化观点作了批判和清算。但解放初期所写的一些文章,在基本立場上还沒有轉到工人阶級和馬克思主义方面来,比如“新理学底自我檢討”一文还在强調自己写的那些書的所謂“进步性”,还在为它們辯护。在“新旧哲学底区別”中,也只对那些观点作一般性的批判。对于以“新理学”为中心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反动性认識很不够,沒有把它作为敌对的思想加以徹底的批判T友蘭先生在去年“哲学研究”第一、二期發表  相似文献   

10.
去年(指1978年。——译者注)11月3日,唯物论研究协会的第一次学术讨论大会在法政大学召开了。在这次讨论大会上,进行了“自由问题——以公民的自由为中心”、“辩证法和矛盾”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有十位先生发表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在“关于自由问题”的讨论中,清真人、藤田勇、宫本十藏几位先生分別以《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和‘公民的自由’》、《自由的问题——关于公民的自由》、《公民自由的历史性质——以‘无产阶级革命’和‘公民’的自由为中心》为题作了报告。清先生首先要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个人自由”、“自律的个人”、“个性”等资产阶级的“公民自由”,应该怎样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基础”加以继承呢?从这一点出发,他注意到黑格尔等人的德国唯  相似文献   

11.
1992年第3期《管子学刊》发表了胡家聪先生的《〈管子〉中“王、霸”说的战国特征——兼论〈管子〉并非管仲遗著》。笔者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对此文提出批评意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学术问题不能由学术之外的任何因素解决胡家聪在《管子学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以批判姿态出现的、专门批判关锋、林聿时的文章,题为《〈经言〉作于战国考辨——驳〈管仲遗著考〉》(按:1 959年关锋、林聿时于《中国哲学史论文集》初集发表《管仲遗著考》,后收入他们的专集《春秋哲学史论集》;这  相似文献   

12.
关于牟宗三先生对儒学与康德哲学的比较研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可谓见仁见智。我在时贤讨论的基础上,就牟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论诠释儒学的问题谈一点浅见,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一、“仁义内在”的“自律道德”意涵康德的“自律”原则的提出,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中,康德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道德底原则必然是一项定言令式”。(康德,1991年,第67页)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指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  相似文献   

13.
拙作“揚弃三法”,第一便是分析某些哲学命题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并提出了我和馮友兰先生的四点根本分歧。但是,那篇文章是正面闡述我自己的意見的,所以对“根本分歧”并未作詳細說明(現在看来,那四点也还是不够的),沒有着重去批判馮先生的意見。我自己的意見,有些地方也沒有說清楚。現在写这篇文章即是批判馮友兰先生的“抽象繼承法”,說明我所說的“一般和特殊”的分析方法和馮先生的意見的根本对立,并对这个分析方法作一些补充說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真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及其统一,我曾作过初步探讨(参见拙作《真理在本质上是抽象和具体的辩证统一》,《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8期)。《国內哲学动态》今年第6期发表尹瑜新同志《要正确运用“抽象”与“具体”这对范畴》一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异议,但我不能同意尹文的观点。现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求教于尹瑜新和哲学界的同志。尹文认为,“真理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的提法是把抽象和具体这对范畴在同一对象上同时用于形式和内容两种不同的涵,这里的抽象只是就真理的形式而言的。我认为,真理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抽象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抽象性。当我们提出真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相似文献   

15.
《三十题》是在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和异化问题》重要文章的基础上写成的。它从史与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抽象人性论”,“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资产阶级的“自由观”、“价值观”,“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权力异化论”,“社会主义异化论”,以及对人道主义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作用,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关系,共产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现实意义等都作了进一步的剖析和阐发。该书还附有名词注释40条。  相似文献   

16.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义,这对于澄清冯友...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资产阶极社会学,是香花还是毒草,我在“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学”一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般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从来就不是香花,而特殊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在中国又始终是毒草。”关于这一方面的理由,我不准备再重复。我只准备谈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上述文章中所曾经提到过的费孝通在2月20日文汇报所发表的“关于社会学,说几句话”那篇文章,为什么它不仅是右派分子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纲领性的文件,而且还是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的理论基础。应该指出,那篇文章费孝通是  相似文献   

18.
自马寅初“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出版以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师生先后举行多次座谈会予以批判,同时,据不完全的统计,“光明日报”、“经济研究”、“教学与研究”、“新建设”等报刊已发表了批判论文30篇,作者除教育、理论工作者外还有学生和工人在内,形成一场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声势浩大的激烈战斗。这一批判涉及马寅初综合平衡论、新人口论、道德决定论和他的基本哲学思想——“团团转”的理论。现仅就有关“团团转”理论的批判情况综述如次:  相似文献   

19.
<正>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中开头说: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写一部《中国哲学史》。冯先生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冯先生于新中国的胜利看到了祖国的新生和希望,他感叹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大部分已经衰微,而中国却继续存在,而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成为古而又新的国家,他称之为“旧邦新命”。这表明冯先生欢迎中  相似文献   

20.
谭嗣同的“仁学”是一个极其矛盾复杂,五光十色的混合体,“以太”是这混合体中一个细胞。关于“以太”的性质,哲学界历有争论。最近冯友兰先生《论谭嗣同》一文,肯定“以太”的物质性,认为谭氏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他的说明比较详尽。但我和他有不同的看法。特写出来请冯先生和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