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异化理论的阐述,揭示了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性,从医院管理、医疗体制、医疗技术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异化现象对于临床医生的思维和判断的制约,提出向"以人为本"的思想回归才是弱化异化的消极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诊断中的异化与异化的诊断——1例误诊病例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拓展了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但同时也限制了医师的临床思维,形成诊断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本文以1例患者的误诊过程为例,说明诊断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为减少误诊,医师必须回到"人"的位置,避免成为医疗技术的"奴隶"。  相似文献   

3.
随着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拓展了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但同时也限制了医师的临床思维,形成诊断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本文以1例患者的误诊过程为例,说明诊断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为减少误诊,医师必须回到"人"的位置,避免成为医疗技术的"奴隶".  相似文献   

4.
针对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论述了其哲学根源--现代医学的异化.在界定医学异化的概念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医学异化对医学和医患关系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解医学异化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即坚持医学研究"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预防医生人格的进一步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医疗原则;切实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媒体技术更新迅速,社会已全面进入媒介化时代,人类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然而在加速媒介化进程中,媒介异化和受众异化的现象开始凸显,传播媒介作为“工具性存在”,由单纯的为人类提供服务演化成逐渐支配与控制人类的“目的性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一、深入阐述了宗教异化论的源头…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的基本思想;二、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思想;三、介绍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思想,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思想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思想的关系与异同;四、对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五、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的消极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力图使人们对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的宗教异化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医学高新技术在现代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医学高新技术在现代医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医院与医生逐利行为及社会不良导向等因素下,其自身的角色发生了异化。通过对异化现象、产生原因及采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信息不对称境遇下患者的诚信期待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医患危机境遇是一种价值选择困境,根源在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历史经验与现实体验强化患者对医方的信任,患者在共同的诚信建构过程中变得懒惰,其行为本质上是患者医疗健康权利的非理性扩张,最终导致信息不对称境遇下患者诚信期待异化。反思患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是消除诚信期待异化、重建医患诚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医学高新技术在现代医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医院与医生逐利行为及社会不良导向等因素下,其自身的角色发生了异化.通过对异化现象、产生原因及采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老头》是西方文学中揭示妇女异化现象的经典之作,它揭露了在资本主义上升期妇女在物质层次上沦为物的奴隶、在精神层次上情感被扭曲的丑态。造成妇女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欲望与压迫所致,妇女既无法抗拒自身欲望的诱惑,又要承受外在的封建等级观念、男权思想对其施加的精神压迫;二是金钱的力量在作祟,它使人丧失自我,严重腐蚀了妇女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从疏离感的界定、疏离感的理论构建以及疏离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外的研究现状与近况,并从整体上进行了评述,认为以往研究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疏离感的概念很多,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构想;(2)所有的研究都是欧美、日本文化的反映,不一定适合于中国;(3)以中学生、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很少;(4)很少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疏离感,因此,不能分析个人内部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连续性.针对这些,我们提出了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并初步构建了一个二层次十维度的疏离感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进辅  杨东 《心理科学》2003,26(3):415-41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和兰州市的150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总体疏离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地区的交互作用上,而环境疏离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和片区的交互作用上。各群体疏离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和片区之间;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是: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字型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 ,构建了疏离感的理论维度 ,并据此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测量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 :疏离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 ,本身包含 2个层次和 9个维度 ,该研究所构建的疏离感理论体系比较合理。疏离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作为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研究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工作疏离感指的是工作情境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或与期望不符导致的员工与工作分隔的心理状态。首先分析了工作疏离感的概念内涵, 介绍了相应的测量工具, 然后着重分析了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 包括人口学变量与个人特质、组织与工作特征、上级领导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等, 并探讨了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效果。最后指出了以往研究的缺陷以及未来在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研究方向, 比如以家文化为背景, 由工作疏离感扩展分析中国员工对组织的疏离感。  相似文献   

15.
当前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竞技体育的伦理问题,不仅仅应该批判竞技体育中的非伦理现象,而且应该着重考察在竞技体育发展中自身衍生的目的和手段及发展方向的异化问题,这种伦理悖论才是实质的竞技体育伦理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竞技体育的自我调整和竞技体育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夫真  张文新  张玲玲 《心理学报》2009,41(12):1165-1174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their feelings of alienation in the school context by conside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degree of attachment to one's par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which in turn predicted possible school alienation. A total of 227 stude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n parental attachment, adjustment, self-esteem, and alienation from schoo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at posits that (a) secure attachment to par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b) secure attachment to parents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feelings of school alienation, and (c)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were a crucial mediators between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school alienation. In addition to enhanced adjustment, the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s may be an additional factor in reducing alienation at school. The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mediator role of self-esteem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adjustment.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chool alienation were shown to be fully mediated by adjustment.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school counselors, which may provide both students and parents with the skills to improve social functioning in the school context.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谈话、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南部沿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相应统计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使用该问卷对八所大学的500名畲族、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疏离感进行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探索性因素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学生表现出与本科大学生不同的文化疏离感维度,分别是:文化束缚感、言语疏离感、文化执着感、文化认同感。这表明出地区、民族因素外,被试所接受的教育可能也是影响其疏离感及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因素。高职高专学生与大学生所在社会环境,个人特质及心理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疏离感各维度在学历、民族、性别主效应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验证组织政治氛围对员工疏离感的作用,探讨自我决定动机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一般政治行为知觉量表、工作内外动机量表和工作疏离感量表对226名企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组织政治氛围对员工疏离感的个人疏离和社会疏离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决定动机在组织政治氛围与员工的个人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但在组织政治氛围与员工的社会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员工的个人疏离感一部分来自于组织政治氛围对员自我决定动机的削弱,而社会疏离感主要来自于组织政治氛围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建构社会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前提。因此,交往异化在思想水平上高于异化劳动,《穆勒评注》在理论上也比《第一手稿》成熟,我们应该遵循《第一手稿》在前《穆勒评注》在后的文献学顺序解读《巴黎手稿》。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次根本性转变的话,《穆勒评注》就是这次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