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2.
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农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  相似文献   

3.
快乐岛     
考试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学开汽车。驾驶应试的日子到了。晚上,朋友们问他:“喂,考试通过了吗?”“还不知道哩.”他回答说,“当我出考场的时候,教练员还不省人事。”我戒酒了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说:“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官为己事通系么诀一位记者问国会议员:——先生,请您谈谈官运事通的秘诀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坚定和始终《。一——您能不能再讲…  相似文献   

4.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蚂蚁,你去哪里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  相似文献   

5.
唐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4-244
一早,财务经理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办公室,说:“昨天我们面试看中的那位候选人我不想要了。”我本能地叫出声来:“为什么。已经安排她去体检了啊?”她接着更斩钉截铁地说:“我希望能用一位男性候选人,或者我不想找一位太生活化的员工。”我一下子被这么大的信息量给怔住了。  相似文献   

6.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7.
也会无所得     
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出动了许多人去追寻。过了很久,人们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杨子询问说;“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岔路太多,而且岔路上又有岔路,实在没法找到。”杨子听后,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杨子的学生问他:“丢了一只羊,又不是你家的,先生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杨子说:“我是联想到求学的事情。假如我们求学的人,也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肯专心致志,也会一无所得的。”也会无所得@马永平  相似文献   

8.
王飙 《思维与智慧》2005,(12):41-41
我喜欢旅行,每年的暑假都会出去走上一段时间。而每当我旅行结束回到家的时候,常常会有人问:“你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常常也会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去了自己渴望去的地方,我感受到了自己不走出家门就感受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脚下的流沙     
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相似文献   

10.
京华托钵记     
早饭时,在北京的精舍,我告诉侍者通师和小韩,他们今天放假.可于城内任意游玩。“那您中饭呢?”通师问。“我自己到大街上去化!”“啊?!”他们又惊讶又兴奋。做饭的李居士听到直乐:“师父,我让我儿子远远跟着你。”她笑说。  相似文献   

11.
到一家新开业的规模很大的医药超市去买药,我用医疗卡付费,收银员小姐对我说:“先生,您购买的是乙类药,需要自费负担15%,请您再给我五角钱。”以前在别的地方买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我说:“你就不能通融一下,写一样别的药吗?”收银员微笑着回答说:“对不起先生,那违反规定,我们是不允许的。”遭人拒绝,面子上总不大好看,我有些愠怒地说:“那我不在你们这儿买-了。”收银员小姐双手将医疗卡奉还,仍然面带微笑地说:“先生。您走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4月的一个下午,一个一米八的高个大男孩来到了咨询室,他腼腆地四处张望,我正好在走廊浇花,赶紧邀请他到咨询室坐下,他紧张又局促地说:“老师,我好紧张,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我理解他一定是鼓足了勇气才来到咨询室的,主动询问道:“你是高三的吗?”“是啊,老师,这次没考好,心态有点崩了……”我问他:“你说的是一模考试吗?考了多少?”“394分,太差了……关键是海军招飞和民航招飞我身体素质都过了,但是文化课都受限,好可惜。”  相似文献   

13.
爱人的眼睛     
那天下午,我很开心地去参加丈夫分公司的开业庆典,在席间无意中感受到了一些年轻女子对我丈夫的注视。那种热烈而赞叹的目光触动了我别样的心绪。当晚,我坐在梳妆台前的时间格外的长。直到丈夫罗伯斯走过来亲吻我问我怎么了,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你还爱我吗?”罗伯斯笑着说:“你很少问我这个问题,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4.
“又”对“戏”说:说好是徒手比武,怎么拿兵器来了?“土”对“士”说:这样头重脚轻地一直站着,累吗?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文化     
我看过曾是毛主席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毛主席出门散步,对李银桥说:“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吗?”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文革”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已正在补课,读佛书。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宗教是文化”。这三个人…  相似文献   

16.
陈丰盛 《天风》2014,(7):52-53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婚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育的问题.笔者结婚之初,亲戚朋友就讨论说:“嗯!明年生个孩子,时间正好.”到了第二年,妻子去到母校进修圣乐,亲戚朋友就说:“哎,还去读书?先生个孩子,给妈妈带吧!”到第三年,很多人就稍显关心地说:“怎么还不生啊?”第四年,有要好的朋友私底下说:“喂!怎么还不生?有什么问题没有?要不,我帮你们找个熟悉的医生?”后来,妻子在2008年初怀孕,这大概让不少关心、关注的弟兄姊妹松了口气.不过,2008年底女儿出生之后,上门来道贺的得知生的是女儿之后,略显同情,并安慰说:“生个女儿也好,还可以再生一个.”  相似文献   

17.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18.
黄水仙定律     
我女儿几次打电话来说:“妈妈,您一定得在黄水仙花凋谢以前来这儿看这些花。”我是想去,但从拉瓜纳开呈到细头湖要两个小时。”当她又一次对我这样说的时候,我有些勉强地说:“那好吧,我下个星期二上。”当这一天来到时,却是一个又冷又湿的雨天。可是我已答应了女儿,于是还是去了。  相似文献   

19.
“哥哥你错了” 某年轻老板与一女士谈上了。他看到一本书中引用了“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昧昧”是深思的意思)一句,于是把此句用在了写给女士的信中,他写成了“妹妹我思之”。女士回信只有五个字:“哥哥你错了!”老板想,喊“哥哥”怪亲热的,于是趁热打铁又去一信,意欲乘胜追击。谁知女士回信说:“既然你们商店打出那样的广告,何必找我?”原来此老板在广告中把“削价袜子”写成了“削价妹子”。 是谁骗人? 一位姑娘走在大街上,忽然遇到一个打扮挺时髦的男士前来求爱:“你长得太迷人了,我真心地爱你!”姑娘平静地…  相似文献   

20.
失败者愁眉不展地找到智者.告知,我作过文,学过画,做过生意.均与成功无缘。我多想见识一下成功啊!智者问,你下的功夫怎样?失败者答,作文我用尽了一百瓶墨水,学画我磨秃了一百支画笔,做生意我跑烂了一百双鞋。它们耗费了我整整十年时间。智者捻须含笑点头,说:“我领你去见识成功,你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吗?”失败者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