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外关于认识论去向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值得重视。一是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奎因提出的认识论科学化趋向。他认为,认识论应成为专门研究认知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二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认识论扩大化倾向。他认为,认识论要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从理论体系上说,中国当代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有直接联系,其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以此为基础,吸取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研究成果,突破认识论即知识论的陈见,使认识论研究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在理论深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具有行为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二,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准确了解现代自然科学对认知过程、思维机制、智能模拟等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注意吸取脑科  相似文献   

2.
《大纲》的第九、十章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章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大体是: 一、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它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有什么区别。(第九章第一节) 二、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九章第二、三节) 三、和认识运动规律相一致的逻辑思维方法。(第九章第四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第十章第一、二、三节) 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其中,前四个问题(特別是三、四两个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最后一个问题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问: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在认识论研究方面发展较快,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和沟通的能力日渐提高。你在1985年就提出了开展微观认识论研究的设想,能否结合这一方面的问题谈谈现代认识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因素愈来愈增强,并对认识论发生着愈来愈重要的影响。目前有许多同志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汪信砚同志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哲学研究》1987半第1期)一文中,对此问题及其哲学意义,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概括。这对于深入了解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认识论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他的文章中,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有的同志已著文发表了不同见解。我想就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是没能解决认识的主体性问题,主体因素的增强是不是否定了认识中的客观内容等问题,同汪信砚同志商榷,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们讲的西方科学哲学是指西方现代存在的哲学中的某些思潮或派别。首先就其对象和范围来看,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领域当中的哲学问题及有关科学的哲学问题,主要是认识论的问题,是知识范围里的问题。比如,科学是什么?或者说,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什么?科学发现的规律是什么?科学理论的结构是什么?科学理论检验的根据是什么?科学的目的或社会作用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6.
书讯     
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组成的。这种结构体系虽然叙述起来比较习惯,但却割裂了哲学系统的完整性,及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严密的统一性。该书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合”起来,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考察历史问题和现代问题。本书还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和当代国内外理论研  相似文献   

7.
本刊于1984年第12期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一文,提出当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讨论文章,并在1985年第4期发表了张华夏同志《论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一文,作者认为系统论中有五条规律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将唯物辩证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促进这一讨论,本刊设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问题讨论”专栏,还于同年第9期发表了《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简介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看法。 从哲学界和科技界对系统论与辩证法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看,意见还很不一致,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提出的带普遍性的规律是否就是这样的规律?论述系统规律是辩证法规律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系统规律是普遍规律,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之中。那么是否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规律都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等。这说明,关于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还有必要深入展开讨论,以使各种不同看法的同志进一步交换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至十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学会召开了首届年会,来自天山南北的七十多位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年会的论文有三十多篇。中国人民大学肖前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谢韬教授应邀到会作了学术报告。肖前同志作了(一) 生产力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二)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三) 辩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等报告。  相似文献   

9.
由复旦大学哲学系、湘潭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和桂林医专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桂林陆军学校马列主义教研室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现代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讨论会,于6月2日至10日在桂林举行。全国各地八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代表是中青年哲学工作者。会议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5月20日至2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在上海召开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就如何以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会上思想活跃,气氛热烈。参加座谈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情报研究所、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的部分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20余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历史发展中如何表现,其限度是什么?具有能动性的人的主体活动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何种地位,有何作用,其限度又是什么?《哲学研究》1986年第3、10两期先后发表的张曙光、邹明武等同志的文章,都触及到了这两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给人启发颇多,当然也有不乏失察之处。在此,笔者试图阐述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管见,兼与张、邹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湖南省召开。会议回顾了十年来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情况,从宏观上展望和预测了现代认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认识论研究会”(作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分会)。兹将会议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重点评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建构学说,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皮亚杰的认识论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涉及到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比如,在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中,究竟有没有一个认识结构(或称“图式”、“模式”)的问题?主体和客体同思维和存在到底是什么关系?怎样具体而不空洞地理解认识的社会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作出我们自己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4.
1981年6月11日至12日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专题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7期上予以报导。这里,我们将这个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些问题的参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问题,是认识论应当予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共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工作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于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8日在长沙召开。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苏联认识论专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列克托尔斯基发来了贺信。会议主题是,认识论研究10年回顾、认识论当前问题分析和认识论发展趋势展望。一、认识论研究10年回顾与会者在这方面大致取得一些共同的认识。 (1) 10年来认识论研究比较活跃。据统计,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有  相似文献   

16.
汪信砚同志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中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经典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没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认识活动”,“都没能解决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汪信砚同志指谓的“经典辩证唯物主义”是指由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认识论是否就如汪信砚同志所说的那样呢?本文将就马克思的一些论述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研究的新发展——“现代社会发展与当代认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新汉余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人文科学研究所200433)自1978年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认识论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上海...  相似文献   

18.
年会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两个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18日至22日召开,会员代表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认识论问题。省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认识论研究的十个发展趋势和问题。围绕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就是革命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哲学会和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于1985年9月24日至28日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高校哲学课改革问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38所大专院校、军队院校、党校的哲学教员50余人。中宣部理论局、国家教育委员会政教司也来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邀请了三位同志作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研究》副总编陈筠泉同志作了《当前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的报告,讲了四个问题:1、重新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确定它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问题;2、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认识论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20.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