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的视角,探究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调查863名高中生。结果表明:(1)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正念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中介作用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因此,正念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学习倦怠,提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可以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学能力实体观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消极学业情绪量表(羞愧、厌倦)和数学学习投入量表,对10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数学能力实体观、学业自我效能感、羞愧、厌倦和数学学习投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在数学能力实体观和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这表明,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实体观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也可分别经由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数学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9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学习倦怠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目标趋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绩回避取向和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掌握趋近取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并有预测作用: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与学习倦怠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掌握趋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取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心流体验量表和在线学习投入量表,对310名在线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动机和心流体验分别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习动机、心流体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学习坚持性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内在价值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407名四、五年级小学生施测,并收集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考察学习坚持性和学习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学习坚持性与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学习投入、学业成就均显著正相关;(2)学习坚持性可以部分中介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内在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3)学习坚持性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臣  周琰 《心理科学》2008,31(3):732-735
采用大学生学习观问卷、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WM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学习效能感量表,选取25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观总体上是倾向于建构性的;文理科学生、本专科学生在学习观的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学习观与其内生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生动机多为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体验与学习过程观是大学生内生动机的有效预测变量,学业自我体验是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6所高校的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和学习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对其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应对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和对其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班级集体效能问卷,选取26个班级的1125名初中生作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班级集体效能对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影响。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后,结果发现:(1)班级集体效能与学习倦怠具有直接的关联:班级正向联合力越高,则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越高;班级负向联合力越高,则学生的情绪与生理的消耗越严重;班级优秀成员的效能越高,则其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越低,师生关系越疏远、生理消耗越严重;而班级成员的自我效能越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越高、情绪的损耗越小;(2)班级集体效能对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级的正向和负向联合力越强,则学业自我效能对师生疏离的负向影响就越弱;班级的负向联合力越强,则学业自我效能对情绪耗竭的负向影响就越小;优秀成员效能越高,则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习低成就感的负向影响就越大;而成员自我效能强,则学业自我效能对师生疏离的负向影响也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交互、中介效应,对463名军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军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对学习投入预测力不显著,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军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负向调节了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即随着学业压力的升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力逐渐减弱;(3)入世出世心理中的拼搏精神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军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学校背景下要求、资源和投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对军校大学生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洪礼  胡寒春 《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运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师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大一至大四学生无年级、性别、专业的显著差异;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大三、大四差异显著;2、大四与其他各年级学生在自评症状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生在自评症状的强迫和偏执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4、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量表,以724名初中生为被试,对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除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外,掌握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比较、成绩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下行比较间接地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2)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仅会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下行比较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成就目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降低学业拖延,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方法对10名大学生进行6次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学业拖延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进行前后测,并对团体成员填写自编的自我评估表。结果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实验组在前后测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但对照组在前后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取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理论分析视角探讨了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学业投入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来自436名师范生的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职业使命感可以显著预测免费师范生的学业投入;(2)职业结果期待和职业自我效能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使命感还可以通过职业结果期待、职业自我效能显著预测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满意度,进而预测他们的学业投入。  相似文献   

17.
石雷山  高峰强  王鹏  陈英敏 《心理科学》2012,35(6):1393-1397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139名初中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学业自我效能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 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接近定向与学习倦怠具有负向联系,而成绩回避定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正向的关联;(2)学业自我效能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在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成绩接近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学业自我效能起完全中介作用,且效果较为明显;而在成绩回避定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学业自我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5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