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反抗“思想的统治”符合启蒙的基本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分。这种区分实质上又体现为二者在如何推进启蒙问题上的分歧。青年黑格尔派局限于德国视域且向往法国版的启蒙,有相当的激进性和革命性,但未突破黑格尔哲学的基地,止步于宗教批判、观念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启蒙,堵塞了继续启蒙的通道。马克思则实现了新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变革,融合了英法德启蒙传统,超越了之前启蒙的逻辑,实现了从激进启蒙到反思启蒙再到稳健启蒙以及从资产阶级启蒙到无产阶级启蒙的转向。这是对启蒙的再启蒙,真正继承和发扬了启蒙精神,使启蒙人道理想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的方案至今仍有积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青年马克思的人通常都很强调要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对他的影响作出估计。本文的着眼点稍为不同,而是试图重新确立这样的认识,即青年马克思并不过分看重哲学批判在导致社会变革上的作用,而是开始强调无产阶级所要起的作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很早就包含有这样的因素,这些因素使他能沿着完全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一篇杂志的文章中,不可能全部考察黑格尔传统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因为这种影响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早期和晚期是有原则区别的。在这里,我们只是试图指明,马克思到《莱茵报》工作之前所形成的关于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过程的观点,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们的社会政治观的关系。通常人们都是把大卫·弗·施特劳斯的出现(1835年)看作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开始,虽然一般地说黑格尔学派中出现非正统的神学观点比这还早(可以举出1830年出版的费尔巴哈的匿名文章《论死和不死》为例)。但是,我们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作为明确形成的哲学政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回到1840年前后德国的思想语境以及青年马克思的探索历程中去,从历史法学派争论、基督教人格主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演进出发,可以发现:以自由的实现为原则,建构将现实和理性结合起来的法和国家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初期聚焦的问题意识。相应的,较之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现的"唯物主义转向",由"物质利益难题"所引发的"市民社会解剖",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制订,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更为关键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法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说,在现代条件下不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分析和评价这一著作之所以必要,是有许多原因的,首先因为《法哲学》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特别重要。青年马克思作为黑格尔派的左翼在著作界初露头角,他当时信奉黑格尔在《法哲学》(法、法律、罪行和刑罚等概念)中所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他在1842年撰写的一些论文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2月27~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马克思哲学青年对话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6名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会,并围绕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关系中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中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对这一主题,与会对话者分别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乐强副教授认为有必要系统梳理黑格尔思想中的经济学思想,以便拓展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中从哲学向经济学转变的理论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青年恩格斯是在新思想的启迪下逐渐走向科学无神论的。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概念值得重视,这就是"无限",它与青年恩格斯宗教信仰的摒除及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具有内在联系。乌培河谷和不莱梅经商时期,在现实生活触动和新思潮的引领下,虔诚的恩格斯开始怀疑作为无限者的上帝并质疑基督教教义。随后,在青年黑格尔派的中介下,恩格斯依据黑格尔的启迪获得历史无限性思想,并通过对卡莱尔等人的研究,提出人的无限性观点,由此导出哲学共产主义思想。最后,经过费尔巴哈思想的洗礼及与青年马克思的伟大合作,恩格斯彻底完成宗教批判,建立了科学世界观。由此,围绕"无限"问题的考察,恩格斯思想所经历的神学、哲学和科学的变化也清晰可见。在"无限"问题上追踪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变化,不仅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也有助于人们在宗教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侧重点是围绕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发展史线索,探讨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作者认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德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是宗教哲学问题。从这个基本论点出发,论文第一部分阐明了黑格尔、老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理论活动的思想史本质特点,讨论了对其解释的基本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研究黑格尔学派运动的一般方法论,对哲学史研究中学派研究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特别从学派研究的视角论述了青年马克恩早期思想发生的基本机制,作者还从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高度,解释了黑格尔学派的演变问题,提出了对哲学史研究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方法。论文的第三部分揭示了黑格尔学派历史发展的世俗化特点的深层次的(即社会生活现实层面的)必然性,并对思想的世俗化过程进行了社会史过程的转换描述,指出了思想世俗化(无神论)过程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对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史发展作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正>麦克斯·施蒂纳(Max Stirnen,1806—1856),原名J.C.施米特,德国哲学家、无神论者,现代无政府主义先驱,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出生于巴伐利亚的拜洛伊待,先后在柏林大学、哥尼斯堡大学等学校学习,受到黑格尔的直接教诲,并受其深刻影响。1835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员,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运动,是柏林"自由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主要著作有《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4)。他不仅批判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批判基督教,还把批判矛头对准了作为思辨哲学批判者的费尔巴  相似文献   

10.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哲学对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塑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马克思身上,在青年恩格斯方面显得有些冷落,因此有必要追溯青年恩格斯走向黑格尔哲学的行程。通过阅读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恩格斯找到了进入黑格尔哲学的入口,获得关于黑格尔泛神论的最初体验。通过分析和评价青年德意志派的文学作品,恩格斯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初步探索。在揭露和批判谢林的"同一哲学"与"启示哲学"的过程中,恩格斯维护了黑格尔的尊严,捍卫了黑格尔的哲学地位,进一步深化了对黑格尔哲学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以康德、雅各比和费希特为代表的主观性哲学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以"主观性的形而上学"取代客观的"绝对者"的趋势。黑格尔在耶拿时期以"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性"问题为主线,批评了主观性哲学将这种同一局限于主观性一侧的做法,通过提升客观性、给客观性以主体地位的方式,尝试着让绝对者与自我实现融合。黑格尔的客观观念论后来遭到了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的严厉批判,而马克思则再次恢复了客观性的权威。在19世纪前叶,马克思与黑格尔共同形成了与主观性哲学相抗衡的一方。  相似文献   

13.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评价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书系苏联第一个系统研究这个问题的专著。作者对它既坚持传统的批判分析,又对传统观点作了大量增补修改。如指出:费尔巴哈并非象以前认为的那样,一开始就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也包含合理成分;巴枯宁曾给青年马克思、恩格斯以深刻印象,不应全盘否定,等等。另一方面,作者比过去更加客观地、全面地肯定了这个学派在反对封建专制、研究基督教史与发展黑格尔哲学中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主词和谓词在逻辑上是构成判断的最基本要素,而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它们如何定位,则成为产生不同哲学派别的逻辑端绪。西方哲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肇始于对主谓关系的重新理解,就此而言,一部西方哲学史仿佛就是主词与谓词的辩证历程。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也不例外,他正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谓颠倒,并建立起自己的主谓辩证法,才为他的哲学和整个思想打下逻辑基础的。可是,自从马克思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以来,170年间,他的这一思想几乎湮没无闻。后世的马克思主义都以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逻辑作为逻辑基础。不过,他们二人都未曾论述过主谓关系这种原本的逻辑问题。因此,将马克思的主谓辩证法发掘出来,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本质是追求真理,哲学真理必须转向现实事物。黑格尔把真理看作对真相的概念性把握,主张哲学真理不是知识论上的简单而僵死的结论,而是关注本质性事情、关注现实事物。真理与真相并不相同。真理不能局限于认识论理解。马克思一方面批判了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在真理观上的唯心主义本质,另一方面强调真理的对象性活动及其切入社会利益等现实生活的必要,以此改变世界,进而体现真理的现实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精神现象学在卢卡奇历史哲学中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今天的黑格尔主义?这至少有四种定义供人们选择。第一、黑格尔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坚持“理性统治世界”这样一种基本信念。第二、黑格尔主义就是维护黑格尔的思想遗产。现在有一种缺乏深思熟虑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黑格尔的思想遗产今天仍然应当被视为“有生命力的”。第三、黑格尔主义就是接受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方法”。第四、黑格尔主义就是个人出于偏爱对黑格尔的著作所作的解释。上述四种关于黑格尔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悠然自得地呆在黑格尔哲学这棵大树下乘凉,但并不关心思辨真理,当然也就满足于  相似文献   

17.
一、实践实践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哲学体系自身。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如阿·卢格、布·鲍威尔和莫·赫斯等人,曾经被这个哲学术语强烈地吸引,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强调实践和社会领域之间的联系,而赋予这个概念以某种新的意义。卢格在1843年写的一篇文章中,在讲到黑格尔哲学时说:“德国所进行的理论解放是如此彻底,这是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历史考证版的有关资料看,卢格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中,卢格与其他成员思想上的不同主要在三个问题上体现出来: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纯粹理论立场的批判、民主主义的政治立场。因此卢格不能简单地被等同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中的那些德意志意识形态家。  相似文献   

19.
对于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大致三种不同的观点。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学》入手,提出了"三者一致"的辩证法,认为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卢卡奇则从黑格尔的青年时期所研究的社会问题出发,提出其对政治经济学曾做过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他的辩证法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兴起的"新辩证法学派"学者则认为资本论和逻辑学是相互符合和对应一致的,并试图从《逻辑学》的结构入手,重新构建对《资本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