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传神""写意"诞生于中华文化的背景之下,并成为中华古典艺术一突出特征,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它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将艺术从对物象的摹仿中解放出来,将内心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追求精神上、心灵上的认可与愉悦。"传神""写意"是契合中华民族特点的独特艺术审美范畴,它使得中国的古典艺术独树一帜,并且在记录物质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精神历史,为我国悠长而璀璨的文化立下了一功。  相似文献   

2.
在绘画理论中,"形"和"神"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达到形神兼备的和谐状态,是中国传统绘画欣赏美学所提出的最高审美准则.古代美学家所倡导的由"写形"到"传神",进而又上升到"体道"的精神世界,就是从对象再现到主体表现再深入到生命体验的一个不断接近艺术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宋朝的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在谈到绘画的欣赏品评与创作时,虽然站在否定"形似"的角度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但研究表明,苏轼并非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而是注重作品的两个方面.苏轼的"形"、"神"、"理"的观念,对我们当前绘画的实践与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绪论 中国画追求的是传统哲学的深远意境.在艺术表现上以审美经验中的"得意忘象"为依据.这种写意精神几乎是贯穿整个国画中的.国画中对于光的表现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虽然西方画对光的提法较多以至于人们联想到光对画面的作用时第一反应便是以西方绘画为代表的一光影塑造形体"但事实上中国画中光的作用远不只于此.写意精神不重形似但也非完全不要形似.中国的写意绘画.虽然很富有抽象因素,但还没有走向完全的抽象.因此中国的写意画既不是单纯模仿物象的"具象"也不是完全舍去物象的"抽象一当客观物象中的光与"不似之似"的绘画理念相结合时,在艺术表现上才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情怀的有气韵的光.这在古代作品和一些画论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5.
苗族刺绣图案造型直接根源于三方面的形象: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历史形象的臆造、技术的形象造型。这些纹样图案的造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是质朴的,同样遵循着中国艺术最主要的审美原则——"传神",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挖掘对象的"神",充分体现了"写意性"。  相似文献   

6.
闵贞的写意人物画描绘了人物的瞬间动作,还描绘了人物的精神状态,他的作品造型笔墨运用精练。其写意人物画里的人物,造型狂放而又不失严整,动作生动活泼,无处不表现出自己的性情,寥寥几笔便能抓住动作特点。其笔下的写意人物表情传神,在人物面部用笔细腻,描绘出了情感里的五官特点,但又有自己绘画的个性。写意人物线条简洁豪迈绝伦,墨的使用挥毫自然,人物的衣纹褶皱简约生动,其绘画作品把人物描绘的动作生动、表情传神,离不开他的这些主观意识和他的深厚功底。  相似文献   

7.
工笔画和写意画同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中国绘画从象形的萌芽状态初始,就一直追求"写意精神"。这个"意"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传统,首先应该有清醒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努力进取和攀登。同时,必须在写意精神引领下,在有"法"、有"度"之中张扬个性,才能达到"同臻其妙"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线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视觉语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基本表现技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从最初的描摹自然,到后期的写意、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趣味与要求。围绕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审美与发展展开研究,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历史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特点,并从线的观物取象和写形、线的写意、线的写神和形神兼备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线的审美。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绘画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两大审美体系:西方绘画以再现、摹仿、写实取胜.中国绘画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两者都对人类艺术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艺术合二为一,西为中用,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特别是其突出中西融合、提倡创新自由、强调民族气节、强调全面修养的绘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罗来兵 《美与时代》2013,(12):98-98
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从夏商的岩画和壁画、春秋战国的帛画再到后面所具体形成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显示了中国在绘画史上巨大的成就。绘画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后面经过无数优秀画家的尝试把这两种画法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兼工带写的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画家和作品,尽管现在西洋绘画的冲击很厉害,中国的绘画以他独特的风格在世界的绘画领域保持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就中国画而言,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两种。写意性是中国画本质面貌的体现,贯穿整个中国艺术精神之中,同时也彰显着中国画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围绕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工笔画中写意性的表达,希望能推动工笔画的多元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她的时代语言的先锋和实践者,她用语言的诗性智慧,语言建构的旋律节奏,语言演示的蒙太奇效果和语言的传神写意去勾勒自己语言的理想国,创建符合汉语规律又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技术手法,其目的是为更好地体现画家的艺术构思,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油画作为一个独特的画种,其语言本身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多变性。写意油画是油画在中国本土的概念,有其特殊的形态。本文将对写意油画的语言形式、审美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傅昊 《美与时代》2007,(7):95-97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最显用笔的一科.重振写意花鸟画雄风的出路,必须重新回到"写"上,而重视"写"就必须重视用笔的传统、特质、规范和法度,以及深刻认识用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魏晋是一个精神自由、审美自觉、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顾恺之的"传神论"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进入自觉的境界,对改变中国画的精神和形态都起到巨大的作用。顾恺之的"传神论"不仅体现在眼睛的传神,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环境衬托等其他方面。顾恺之在我国绘画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画论影响是前无古人的,他的"传神论"开拓了世人对形神关系理解的先河,并成为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色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诸如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等用来形容色彩的词语.那么,如何理解"色彩"呢?首先,色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物体受到光线的照射而形成色彩,又因为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的不同,吸收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也不同,便形成了自然界美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逐渐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民族特色和风格。我们提倡意象表现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