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古时代,美术指石器时期之后至形成稳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之前的美术,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形成的开端,处于中国艺术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艺术主要表现在岩画、陶器、青铜器等之上。与西方古典艺术追求科学严谨及完美的人体塑造不同的是,上古时期的中国美术表现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抽象写意性,且越往后发展意象性越明显。上古时期的艺术特性为后来中国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的写意性与当时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艺术精神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探索未知社会的智慧及勇气,可以表现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种精神力量。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文化沉淀历经千年,每幅画作中都承载着独有的思想理念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自古迄今,许多艺术作品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都可以不同程度体现出某一特定时期的艺术精神以及大众审美。绚烂多彩的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众多文化作品,均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艺术造型表现方面也反映出显著的美学特征及独有的精神文化。绘画与精神理念相互交融,从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典哲学艺术精神。文章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与"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君子比德"的哲学思想理念相结合,分别探讨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工笔人物画的精髓——传神写意 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粹概全,似乎是在不经意中抓住和表现事物的特征,不做作而有天趣,超越表面的模拟,达到"传神写意"的境界.我国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具有这个特色.  相似文献   

4.
"四君子"笔墨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代表,讲求的是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写意精神,从"四君子"的笔墨语言入手剖析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四君子"以独特的笔墨特质,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物我相通""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一个精神自由、审美自觉、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顾恺之的"传神论"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进入自觉的境界,对改变中国画的精神和形态都起到巨大的作用。顾恺之的"传神论"不仅体现在眼睛的传神,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环境衬托等其他方面。顾恺之在我国绘画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画论影响是前无古人的,他的"传神论"开拓了世人对形神关系理解的先河,并成为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苗族刺绣图案造型直接根源于三方面的形象: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历史形象的臆造、技术的形象造型。这些纹样图案的造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是质朴的,同样遵循着中国艺术最主要的审美原则——"传神",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挖掘对象的"神",充分体现了"写意性"。  相似文献   

7.
正若论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内容无疑是非常丰富的。一则是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及精神内涵无比丰富,二则是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在当代的运用非常广泛。从艺术理论视角来审视《庄子》,《庄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艺术精神,"物化"是《庄子》中的重要思想,立足于此,来探讨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就显得更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了。《庄子》的"物化"论《庄子》的物化论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物化"指万物之变化;其次,人的生死变化也可以理解为"物化";再次,庄子提倡人实践"知天乐"的"物化"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写意"的对立面究竟是"写实"还是"工笔"?这一问题的解答我们必须追溯到"写意"一词的起源和"写意画"的特点。写意与写实构成的矛盾建立在形与神、似与不似这些历史问题上,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写意画的溯源;而写意与工笔形成的对比让我们能在创作状态、创作时间、用墨、用笔上进一步熟悉写意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别。从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看,工笔画正在逐渐远离"写意"精神。结合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分析传统写意精神的要义,从工笔画的用线、赋色及创作三个方面来探索工笔画的写意表达载体。在谨守民族个性精粹的前提下,注重融合西方绘画的新形式,这是新工笔画笔写当代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各种精神力量,都深深地体现出人类智慧以及探索未知自然的勇气。各个时代、各个朝代都有其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都体现出其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由此可见,辉煌灿烂的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其艺术表现折射出鲜明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文章主要研究中国古典绘画的艺术精神,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分别来探讨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经学思维方式,它通过"原道""征圣""宗经"等方式,采取"假托"和对历史进行察微、褒贬等手法,将孔子王化、实史文化、文史经化,阐发了对现实政治、伦理等实然行为的应然之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建构王道大一统政治哲学的目的,形成了宗教、政治、教化三位一体的独特政治文化。运用经学思维方式对什么是好的政治(政治善)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合一的传统哲学的特性。这一特性在汉代公羊学家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是探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读图时代"中壁画的公共性"公共艺术的要旨是人类的一切行为最终指向审美的境界,服务大众审美要求。壁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直映社会情绪。综合反映了历史、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人文情况。壁画被称为环境艺术、大众艺术、实用艺术。""网络读图"的公共性是在它的传播功能上的公众性,与壁画艺术的公共性有区别,这里的公众性,即与个人私自相对立,是一种社会属性。是在网络社会的一种平等的,自由的,不受限  相似文献   

13.
"写意油画"作为油画不断发展与创新,到了一定历史阶段进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表现上有着"见笔如见性灵、似与不似之间、以书入画的写与诗性意境之美等形态特征"。同时,在中国油画表现当中,写意油画是最为精进的一种表现,必须经历过历代中国油画家的不断积累,在其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上,进而通过写意的形式,将自然、精神充分融入到艺术语言表现当中,进而构建成真正意义之上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4.
钱庆 《美与时代》2013,(2):103-105
海派文化由来已久,充满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商业色彩,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月份牌年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绘画形式,记录了我们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背景,阐述了当时的文化内涵。"月份牌"是民国海派文化的历史见证,是散发着浓郁海派文化气息的老上海年画,它将西方设计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  相似文献   

15.
瓷釉开片是宋瓷追求的一种纹饰美,它不同于釉上或釉下的彩绘,呈现出一种"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感。瓷釉开片艺术能够获得人们的赞誉,不仅在精神文化层面契合儒、道、禅的内在特质,更是在审美趣味上具有简古淡泊的平"淡"之美,见素抱朴的素"朴"之美,洞察生命的"幽"微之美,破而后立的"破"势之美。总之,其"淡""朴""幽""破"的审美特性丰富了宋代瓷釉开片艺术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写意山水画中,"留白"是画家绘画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古至今,艺术理论家对"留白"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研究"留白"的技法;另一类是研究"留白"的美学意义。"留白"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灵气,有提神的功效,给观者以喘息的余地。"留白",传达了画家的思想,是情感语言的符号,是画家精神表达的重要形式。儒家、道家和佛家精神的注入,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留白"的精神内涵,与古代哲学家们所说的"画道"和谐统一。"留白"要服从于整体,在画面中巧妙运用"白"与"黑"的构成,悉心经营好大画面的"黑白"位置,合理收拾好小景处的"黑白"关系,让"留白"在整体中真正凸显其内在价值。在传统写意山水画中,"留白"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在现代写意山水画中,"留白"也仍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写真"和"写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海派四杰"之一的任伯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多面手。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继承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表现并结合西画的水彩、速写及透视,形成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内涵。任伯年的人物画的立意由"雅"转"俗",由"写真"变"写意",体现出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思想,任伯年用"写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写真"的目的,对我们今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将现代美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其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并将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的建构。在其艺术美学思想当中,他努力实现我国古典艺术美学的现代转化,努力使中国古典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在他的艺术美学中将人生观作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并力图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对中国现代人审美化生活方式进行观照,推动了我国艺术美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社会背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艺术逐渐走向自觉的时期,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山水画也渐渐独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受当时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这一理论最开始是针对人物画领域而言的,而后慢慢渗透到山水画领域。以下文章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顾恺之的传神理论;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传神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画多元化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艺术合二为一,西为中用,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特别是其突出中西融合、提倡创新自由、强调民族气节、强调全面修养的绘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