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点方法,是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领导工作方法上的一项重大创造。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重温他关于试点方法的教导,对于我们贯彻执行十二大制定的党的路线,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给李达同志的三封信,不仅反映出毛泽东同志和李达同志的深挚友谊,而且饱含着毛泽东同志对哲学研究工作的亲切关怀。李达同志是我衷心尊敬的学长。早在三十年代初,我们都在当时的北平大学法学院任教,他教授社会学大纲,我讲授现代思想等课程。在我们共同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中,他曾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抗日战  相似文献   

3.
“两点论”、“两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点论”的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认识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已经做了理论的阐述。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分析,是正确的,它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划分,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对毛泽东同志的基本观点,做进一步的论证。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毛泽东同志指出:“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普及与提高问题,是当前实践向我们提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我想在这里提一下这个问题。哲学要普及。要扫除愚昧,启发人们的智慧,非普及哲学不可,——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在他革命活动初期便提出了的问题。多少年来,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一直强调宣传唯物论,宣传辩证法。我们过去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这些工作也可以说为今天的普及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一般说,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我们哲学工作者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理论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调查研究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近两年,特别是1982年12月出版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以后,理论界不少同志,结合实际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理论,对它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党中央批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本刊这一期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给哲学家李达同志三封信的影印手迹。 这三封信的内容是商讨哲学问题的。它包括毛泽东同志对自己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修改意见,对李达同志的著作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以及对哲学普及工作的建议。此外,显  相似文献   

8.
凡事必须经过调查研究的作风,是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使我们的一切工作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只能是来源于实践,只能是来源于变革客观世界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人们只有依靠于  相似文献   

9.
一个伟人的子女为传媒和读者注意,也许莫过于毛泽东主席的子女们。 要想见到毛泽东同志的长女,似乎很不容易,理由也简单:多年来,李敏养成了习惯,不想因为她是一位伟人的女儿受公众的注意。尤其是1984年,贺子珍妈妈也离开人世后,李敏几乎与世隔绝,很少出门,很不愿意张张扬扬接受所谓的采访。 李敏告诉我,作为毛泽东同志的子女,确实体会到“父亲在世时,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把我们的姓名都改变了,他让我们姓李而不姓毛,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让人知道我们是毛泽东的孩子,以  相似文献   

10.
典型:一个政治社会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仕政 《学海》2003,3(3):124-128
一、国家与社会 :典型的诞生作为一种政治行为 ,“树典型”在中国可以说是古已有之 ,但作为一种自觉的、得到广泛遵从和应用的政治治理方式 ,其出现却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我们现在通常所见和所说的“树典型” ,是毛泽东同志创造并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奉行的一种工作方法 ,大量“典型”的诞生就是这种工作方法的直接后果。最早将“树典型”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来阐述的 ,是毛泽东同志于 1 943年发表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该文提出 ,“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 ,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 ,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为创立毛泽东思想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哲学领域,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引导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指针。 艾思奇同志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十分重视毛泽东哲学思想,孜孜不倦地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科学研究中如何处理观点和资料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若干有益的见解。我们认为,如何处理观点和资料,是关系到学风的一个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作指导去说明实际问题(包括历史上的问题)。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常说的“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达篇著名的论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对抗日民主政权的理论贡献徐嫩棠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长期转战在敌后抗日战场,担负着重要的领导工作,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创造性地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运用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在统一战线条件下,我们党如...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毛泽东同志和全党运用新闻武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报纸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报刊是人类作为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报刊…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就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四川、辽宁、陕西、山东、江西、河南、福建、安徽等省哲学会,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于1983年12月先后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和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报告和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文选》中的哲学思想等。同时,还以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对象,就是毛泽东同志本人的哲学思想观点,见之于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论著和其他论著、言谈中有关哲学的部分。而当人们给毛泽东哲学思想下定义时,一般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而努力罗国杰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前夕,全国伦理学会的同志们在济南开会,研究讨论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中...  相似文献   

19.
<正> 当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为中l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时,深深感到他视野的开阔,学养的丰厚和思想的深邃,鲜有人比。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在半个多世纪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以极大的热忱关心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思想。重温毛泽东同志这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批判继承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是生长和站立在中国大地上的智者,他热爱、理解他的祖国、人民及其光辉的历史,珍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也包括孔子儒家思想。在他创建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过  相似文献   

20.
好事和坏事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于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矛盾着的双方互相转化的关系,同样适用于对好事和坏事的分析。事实上,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就是一直运用这个观点来分析和处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