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从电脑问世以来,就以大约每十年一代的速度向人脑靠近。所以,电脑与人脑趋同问题是当代人类所要回答的问题,因而引起了哲学界和科学界的广泛争论。正如有人所说:“人脑与电脑的接近所引起的强烈反应,并不亚于从前达尔文的人与猴子接近一说所引起的反应。”(《马克思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页)对这个问题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电脑能否最终取代和超过人脑,即思维模拟的界限问题。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  相似文献   

2.
人脑原来和电脑一样,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储存器。  相似文献   

3.
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的科学,这里的信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电脑实质上是仿人脑的,但是与人脑还有许多差别(无论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天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还是从人体科学的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都存在重大差别)。地理思维应该是思维学在地理认识和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学家或普通人在运用大脑思维时,地理思维要求比较全面,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运用都很多,对开发大脑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概括地阐述了思维科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地理思维给出了具体的地理逻辑思维、地理图像思维和地理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并力图从国家和全球战略的高度呼唤人们去研究和开拓。  相似文献   

4.
人脑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自然演化的产物:人脑的基层是原始脑,中层是边缘脑,上层是大脑,加上额叶前部,这就是人脑自然演化的四个阶段。人脑是个信息判释器官:思维并非线性活动,而是三脑许多机能不同的神经细胞单元(类似计算机模块)的并行性活动,形成一个大联盟通到额叶,用语言表达决策,摆脱了机械反射,形成了理性认识。宗教、神话、民间传说是人通过想象获得精神安慰的产物;言行病态是因脑不健全;不同的信仰、信念、文化习惯,异常的思想或行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难免的,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既要认识理解,又要预防治疗,尽快加强教育措施,促进世界走向大同。  相似文献   

5.
五、认识论的问题信息是由人与机器进行处理的。在欧洲控制论发展过程中曾把这些类似的过程进一步阐述为同一性。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设想。例如,指出了人脑是具有缺陷的,“因为人脑不能充分接受事实,不能极为迅速地安排、整理和处理事实,不能长期贮存,就是说不能在记忆中长期保留事实,受情绪和语言的干扰,而且并不是永不疲倦的”。人们想用思维机器来弥补人的这些“缺陷”,“通过装置,使控制机器、语言机器作出比人脑更大的贡献。因为电动装置没有人脑所特有的一切缺陷”。因为人被看作可用机器代替的,这样人就从控制思维中完全消失了。人们发展了人在其中是干扰因素的机制结构。  相似文献   

6.
联结主义神经网络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联结主义是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心理科学融合生成的产物,神经网络是依据联结土义理论设计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模型。该章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在对生物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分类、激活规则以及学习规则。最后简要讨论了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联结主义是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心理科学融合生成的产物,神经网络是依据联结主义理论设计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模型。该文章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在对生物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分类、激活规则以及学习规则。最后简要讨论了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情绪智力与人工智能中的感情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情绪智力是加工、处理情绪及情绪信息的能力,而人工智能中的感情计算是要赋予计算机与人互动过程中情感信息的加工能力,人脑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与电脑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可以进行类比。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专家已经认识到情绪智力在感情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把人类识别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赋予计算机,开发了具有部分感情能力的计算机。新一代感情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依赖于人工智能专家与心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两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鉴和互补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马克思描述的异化劳动及其产品一样,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会与人类发生异化的东西,是人脑的智能异化物。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人脑发展史上第一次由人类自身带来的质的飞跃,人类由此真正拥有了自己大脑的外化形式,人类历史上也第一次有了人脑与作为其外化形式的人工智能在异化关系中的相互促进。如果说马克思谈到的是劳动异化,那么,针对人工智能所能谈到的就是智能异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是人类、人脑及其智能异化物(即人工智能)共同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且人类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0.
自1791年L.Galvani发表著名的“动物电”(Animal Electricity)理論发展到人脑电活动描記的历程是漫长的,經历了九十余年才誕生动物脑电活动的描記(1875年R.Caton),再經历五十年才誕生了人脑电活动的描記(1924年H.Berger)。就人脑电活动研究言,它与心理或精神現象的相关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格地說,人脑的每一个活动几乎都是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的活动,人脑电活动的每一个变化也无不伴随一定的感觉輸入,  相似文献   

11.
电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美术设计领域无疑是得益最多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每一个环节,充分地发挥了电脑崭新的艺术语言和设计理念,使平面设计作品呈现出耳目一新的面貌,这是科学与艺术密切结合的最好例证。 当然,在平面设计中能不能最恰当地运用好电脑语言,使设计者出色的创意插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条件下,管理和操纵快速运转的机器的工作以及实现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复杂职能是交由控制装置来完成的;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意义将会不断地增长。苏共纲领指出,在工业、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过程中、在科学研究中,在计划和设计制造的计算中,在核算和管理的领域中,控制论、电子测算和控制装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人的脑力劳动的机械化以及控制论所取得的其他一些成就,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不仅有技术方面问题,而且也有哲学理论问题。而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借助于技术控制论的手段来模拟人的生物属性和自觉的理智活动,特别是模拟人脑及共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初,苹果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费尽心思主推了一款电脑。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款电脑的销售量差强人意,原本一年能卖80万台的计划,结果只卖出了10万台。问题出在哪里呢?乔布斯不甘心,他专门叫秘书搬来一台电脑,看能不能找出问题所在。乔布斯主推的这款电脑,主机装在一个小巧的晶莹剔透的机壳当中,CD是从机箱的顶部弹出来。此外,这款电脑还去掉了发出噪音的散热风扇。可以说,这是一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思维?     
在关于真理标准、形象思维以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我注意了报纸杂志中对思维这一概念的提法,发现很不一致。为了弄清思维这一概念的涵义,我谈一谈应当如何准确地理解思维这一概念。恩格斯说:“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  相似文献   

15.
顿悟问题思维僵局早期觉察的脑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汪兵  刘昌  罗劲  余洁 《心理学报》2012,44(7):924-935
思维僵局不仅是顿悟问题有别于常规问题的重要要素, 而且是顿悟赖以实现的基础。先前研究虽对顿悟瞬间的脑认知活动进行了较充分的探讨, 但却较少对思维僵局的有关过程进行研究。思维僵局究竟是源于早期的知觉阶段还是晚期的问题加工阶段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但它却是人们认识顿悟过程所必需的。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了该过程, 才可能更全面地理解顿悟究竟建立在怎样的脑认知表征的基础之上。研究运用ERPs技术, 采用猜谜任务范式对顿悟中思维僵局产生的阶段及其脑认知活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 在120~210 ms和620~800 ms内, “有僵局”谜题较之“无僵局”谜题在额-中央区分别诱发了一个更正的P170和晚期LPC。其中, P170主要反映人脑对思维僵局的早期觉察, LPC则主要表征人脑经过一定解题尝试后对前期预评估僵局的修正和有意识反思。这些结果挑战了传统的思维僵局的晚期产生假说, 支持思维僵局的“早期产生机制”假说, 表明人脑在早期知觉阶段就能直觉地觉察思维僵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思维科学通讯》2004,(1):16-23
(一)思维。对思维的经验理在解就是“想”和“算”。思维是理性意识活动,即具有意识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即规律性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又是发生在人脑中的信息变换。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人脑,思维机器,或许还有某些动物的脑)中  相似文献   

17.
谈医学临床思维的系统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类思维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样有着思维自身的规律。思维规律本质上仍然是客观规律,它同时由人脑的机能及思维外在对象的性质所决定。医学临床思维作为一般人类思维现象的一个特殊领域,必然受一般思...  相似文献   

18.
(三)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主要探讨单次或复次诱发电位问题。一般地说,有关人脑感觉输入的研究资料比较丰富,有关人脑运动输出的研究资料则相对贫乏。感觉输入的研究主要来自视分析器,其次是听分析器,其他分析器的研究则很少,运动输出则主要指手部肌肉活动而言。先讨论感觉输入的单次诱发电位问题。就视分析器言,不少作者曾指出单次光刺激除能引起枕叶α波阻抑现象外,尚可见阻抑前诱发电位波形的规律变化(R.M.Cruik-shank,1937;M.Monnier,1949,与H.Gastaut,1951等)。1952年M.Monnier对人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人脑眶额皮质在表征奖赏信息上的核心作用展开,分别从人脑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共同神经表征和特异性神经表征特点,奖赏加工和该脑区局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时间动态性等角度对最近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概括。最后,文章讨论了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由奖赏类型多样性和脑区间奖赏信息整合复杂性带来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脑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锋  沈模卫  朱海燕  周星 《心理科学》2005,28(5):1047-1053
文章围绕人脑眶额皮质在表征奖赏信息上的核心作用展开,分别从人脑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共同神经表征和特异性神经表征特点,奖赏加工和该脑区局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眶额皮质表征奖赏信息的时间动态性等角度对最近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概括。最后,文章讨论了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由奖赏类型多样性和脑区间奖赏信息整合复杂性带来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