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内镜下对溃疡的评估可判断其出血的风险、愈合的情况.内镜下的活检病理检查可以鉴别良、恶性溃疡.幽门螺杆菌和胃泌素等检测有助于明确溃疡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OUH)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目标。溃疡愈合质量可以从再生黏膜的内镜下成熟度、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3个方面进行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联用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中医中药等有助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OUH)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目标.溃疡愈合质量可以从再生黏膜的内镜下成熟度、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3个方面进行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茵、联用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中医中药等有助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和治疗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下称Hp)以来,人们对Hp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阐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新理念,本文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溃疡愈合"和"溃疡治愈"与溃疡愈合质量关系;(2)Hp发现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根除Hp才能降低或预防溃疡复发;(3)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4)消化性溃疡治疗新策略应该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根除Hp。希望对读者在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上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下称Hp)以来,人们对Hp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阐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新理念,本文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溃疡愈合"和"溃疡治愈"与溃疡愈合质量关系;(2)Hp发现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根除Hp才能降低或预防溃疡复发;(3)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4)消化性溃疡治疗新策略应该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根除Hp.希望对读者在对消化性渍疡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上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后出现剧烈呕吐,引起严重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胃镜后确诊为 Dieu-lafoy 病并给予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治疗效果满意,随访至今未再复发。消化内镜对于 Dieulafoy 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镜不仅成为 Dieulafoy 病变诊断的首选,也逐渐成为该病治疗及诊断的一线选择方案。本文病例的成功诊治,亦得益于及时的急诊胃镜,故可见胃镜对于 Dieulafoy 病诊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大肠癌人群筛查、粪便检查、基因诊断以及内镜诊断,从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大肠癌人群筛查、粪便检查、基因诊断以及内镜诊断,从早期大肠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世界性人类消化系统中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对本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由于H.Pylori的发现,使这古老的疾病,赋予了现代的概念,并使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目前已有多种H2-RA、PPI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但其高复发率仍待解决。为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uality of ulcer healing),黏膜保护剂的研发和应用方兴未艾。从分子机制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人们已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基因。相信基因疗法将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带来飞跃性的发展,应用相关基因编码产物,有望从根本上治愈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慢性胃炎的主要或重要病因,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根除幽门螺杆菌:(1)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2)可消除慢性胃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预防胃黏膜癌前变化发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化不良症状;(3)是早期胃MALT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法;(4)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存在成本-效益比优势。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瘀、毒为其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治疗应抓住虚、瘀、毒的病理实质,采取健脾和胃补虚、活血通络止痛、解毒导滞和胃的治疗方法,并结合脾胃脏腑的功能特点,灵活运用调达肝木、升清降逆之法以调畅脾胃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及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酸治疗的基础。新一类抑酸药物有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正在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证明其起效更快,抑酸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国际上近年来发布或更新了多个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14d。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尝试。PPI是防治NSAID溃疡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从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及中西医对其与胃炎、上消化道溃疡乃至胃癌的关系研究,探讨中西医不同的看法及结论,提出并证明对中西医结合必须要:1.超然于东西方传统文化观念之上,超脱于整体观与还原论之外;2.建主结构精确,逻辑严密的系统与模式;3.在基本理论和概念上有所取舍,有所发扬,有所更新。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加使临床根除率不断降低。人们在抗菌药物选择、防治策略制定、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试图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重新审视幽门螺杆菌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儿童感染率很高的细菌之一,同时也是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胃肠紊乱症致病因子,与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儿童Hp感染各种诊查手段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治疗Hp感染。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引起的人类胃肠疾病机制尚不清楚,就近年Hp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