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与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之前的形式相比,逻辑和数学哲学是最具逻辑经验主义特征的。逻辑经验主义不仅因此得名,而且也为科学经验主义的成功点燃了希望。然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主义与实证主义者的逻辑主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始终不能达成共识。基于这种背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发表对于维也纳小组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逻辑经验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哲学都是植根于《逻辑哲学论》的。本文在第一部分阐释了它何以成为该学派在"哲学上的转折点"。而维也纳学派从一开始就试图对《逻辑哲学论》进行革新,使之服务于其本身的纲领。本文在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他们关于这些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讨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卡尔纳普提出了"句法"纲领,该纲领从根本上超越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原有框架。但由于当时欧洲逻辑经验主义者受到纳粹的迫害而四分五散,"句法"观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第三、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逻辑经验主义如何由《逻辑哲学论》向"句法"思想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肖建华 《世界哲学》2007,(4):107-112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转向现代形态。“知识形而上学”是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逻辑主线。近代知识论企图为“知识”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现代分析哲学、诠释学虽然否定了知识论的这种妄想,但他们仍企图通过语言和诠释为知识找寻一种深层的根据;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则在知识异化形态下引发了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追问,其实质是追问知识的价值问题。这一逻辑转换召示了哲学对科学知识更全面、更合理地把握和理解,召示了哲学向时代敞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的逻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逻辑、逻辑哲学以及模态逻辑等方向,2014年的逻辑学研究依然体现了这种研究方向的分布情况。在哲学逻辑领域,与动态逻辑相关的研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逻辑哲学领域,对经典著作或者经典理论的重新整理或理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在模态逻辑领域,经典模态逻辑以及超模态逻辑中的很多问题也都...  相似文献   

5.
一、实证主义在我国的简要回顾实证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也是西方哲学中最早宣称要用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流派。它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后来被称做实证主义鼻祖的法国的孔德与英国的密尔(旧译“穆勒”)和斯宾塞。进入20世纪后,实证主义哲学在欧洲经历了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阶段,而美国的实用主义也与实证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实证主义哲学传入我国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末,孔德的实证主义和密尔的逻辑学就通过严复的译著而为国…  相似文献   

6.
美国哲学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新评价高湘泽重新认识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倾向和理论结局以及重新评估它的哲学史地位和意义,是美国哲学界近年来的新议题之一。其中1991年12月27日至30日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第88届年会上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在这次会议上,围绕“重新评估逻辑实证主义”这一专题,伊利诺斯大学的迈克尔·弗里德曼(M.Friedman)以题为《对逻辑实证主义重估》的论文被推举作大会专题中心发言;纽约州立大学的大卫·威斯曼(D.Weissman)教授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理查德·克莱③R.Creath)教授分别以题为《逻辑实证主义重议》、《惯例、中立性和逻辑的局限》的论文被推举对弗里德曼的发言作评论性发言。现将他们的有关看法简介如下。一、关于对逻辑实证主义基本理论倾向的认识问题弗里德曼认为:以往人们在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倾向的认识中,有两种较为盛行的看法:其一,认为逻辑实证主义本质上属于传统的哲学基础主义之一种,即认为逻辑实证主义者也和传统的哲学基础主义者一样,首先“是想从某种莫明其妙地外在于、凌驾于或高于各门具体科学自身的、优越的基米德式的立足点出发,为科学知识陈供某种哲学上的正当性”;其二  相似文献   

7.
戴劲 《世界哲学》2008,(1):39-43
洪谦在“康德的先天论与现代科学”一文中,对康德哲学因果律的效用性和“物自体”的“不可知”给予了质疑,但其批判是无力的。通过分析逻辑实证主义这种经验主义的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它和康德的知识论在原则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逻辑传播对冯友兰哲学的影响 ,主要涉及哲学观和哲学方法两个方面。就哲学观而言 ,他既指出哲学与逻辑的差异性 ,又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其中 ,后者更为冯友兰所关注。就哲学方法而言 ,他把逻辑方法即“正底方法”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 :基本概念含义清楚、明确 ,观念的提出讲求逻辑推导 ,利用类知识阐述哲学思想等。逻辑理性在冯友兰哲学中的自觉融入 ,对其“新理学”体系之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民族哲学的世界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他的超越论逻辑学的要点在于对本质的前逻辑直观,也是最有可能为逻辑学提供哲学支撑的因素。其次,在海德格尔方面,根据律概念成为讨论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导出他的“存在理解”、“无蔽”和“自由”的概念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把形式逻辑看作陈述逻辑,并试图用前谓词判断的哲学逻辑学来为它奠基。  相似文献   

10.
命题逻辑与一阶逻辑都被称为经典逻辑。如果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增加算子,那么就能得到经典逻辑的扩充,如模态逻辑以及各种哲学逻辑;如果更改经典逻辑得以建构的假设,那么就能得到一系列的非经典逻辑,如非单调逻辑、相干逻辑等。近年来,国内逻辑学界的很多成果都集中在哲学逻辑领域,2015年这方面的成果数量仍然可观;同时学界对模态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