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记忆监控与记忆成绩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易晓明  韩凯 《心理科学》1999,22(1):47-49
无记忆监控和记忆成绩的关系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元记忆监控包括元水平的监测(monitoring)和元水平的控制(control)两个方面。“监测”是指人对自身记忆的认知和评价,在记忆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EOL(easyoflearning),JOL(judgement oflearning),FOK(feelingofknowing),CL(confidencelevelinretrievedanswer)等等;“控制”是指元水平对客体水平记忆加工过程的启动、终止,记忆…  相似文献   

2.
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周楚  刘晓明  张明 《心理学报》2004,36(1):65-70
以有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为材料,采用2×3×2混合实验设计,对小学三到五年级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控制水平与学优儿童之间的差异及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儿童在三种元记忆监测判断等级上均显著低于学优儿童。2.学习困难儿童具有元记忆控制能力,但其控制水平相对低于学优儿童。3.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判断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交互影响。4.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和控制水平存在较为复杂的发展特点。据此得出结论认为,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能力都比学优儿童差,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3(价值:低价值,中价值,高价值)×2(提取干扰任务:无干扰,有干扰)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在选择性记忆任务中考察有、无提取干扰对价值导向记忆中的记忆与元记忆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无提取干扰条件下,被试对重要信息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表现为无干扰条件下对中、高价值词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干扰条件; 被试的记忆选择性水平差异不显著。选择性记忆任务中在提取干扰条件下个体的记忆与元记忆水平发生分离现象,对重要信息的回忆成绩受提取干扰条件的影响,而个体的记忆选择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记忆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唐卫海  刘希平  方格 《心理科学》2003,26(4):713-716
1 前言 对元记忆的研究开展了近40年。国内陆续有人介绍了元记忆的理论框架,元记忆与客体记忆的关系等。近年来,国际心理学届对程序性元记忆的研究更加关注,特别是对记忆监测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同时也发现了众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无疑对推动元记忆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习不良儿童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雅明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7,39(2):249-256
采用2×3×2的混合设计,在自定步调和对项目逐项评定的学习条件下,对小学四~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时间分配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学习材料难度的有效区分上,学习不良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间无差异,不论学习不良组还是对照组,四年级儿童均不能对实验中配对学习材料难度性质做出明确区分,五、六年级儿童能够很好的区分学习材料难度;在学习判断水平上,五、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四年级两组之间无差异;从对不同难度学习材料的时间分配来看,四年级学习不良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分配在不同难度材料上的学习时间均无显著差别。五、六年级对照组儿童能够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难度分配不同学习时间,而且学习时间分配与难度判断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五、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难度分配不同的学习时间,但这种时间分配与难度判断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提示他们尚不能在有效元记忆监测基础上对不同难度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6.
价值导向元记忆中价值顺序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记忆任务,通过价值顺序2(价值在前、价值在后)×价值高低3(低、中、高)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价值导向元记忆的价值顺序效应。结果发现:(1)空间维度上,价值顺序在前时被试的价值导向元记忆与价值在后无显著差异(实验1);(2)时间维度上,价值顺序优先时被试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显著高于价值随后呈现,并且价值顺序对不同学习阶段价值导向元记忆有显著影响,出现价值顺序效应(实验2)。研究结果为探讨价值顺序对元记忆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对教学实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量脑科学的研究揭示,应激对与海马相关的陈述性记忆的调节主要通过应激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发生作用,而影响的方向取决于一些调节变量,包括糖皮质激素升高的水平以及记忆的不同阶段等。研究发现基底外侧杏仁核是糖皮质激素对记忆不同阶段产生差异性影响的关键部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科学地认识应激对记忆的消极影响,又要有效利用应激对记忆产生的调节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选择性任务范式,用2个实验考察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长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实验1考察不同价值-项目间隔(无, 1s, 2s)时被试的选择性记忆指标SI和记忆成绩。结果发现,随价值-项目间隔增加,被试的记忆选择性逐渐下降,间隔1s时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仍存在,但间隔2s时消失;实验2选取实验1的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无, 1s)条件,延长其项目呈现时间至4.5s,考察项目呈现时间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记忆选择性水平(SI)均显著降低,但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加工优势并没消失。结论:价值导向元记忆受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杨  刘军 《心理科学》1998,21(1):9-12
本实验采用一次性味觉厌恶回避学习,研究2日龄雏鸡左眼视剥夺24小时后的记忆形成过程,并与左眼视剥夺2小时后的记忆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并比较单眼视剥夺不同时程及单眼学习后Jun样蛋白在雏鸡脑内不同区域(HV和LPO)的表达。结果表明:1.视剥夺左眼24小时后对雏鸡的短时记忆、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均无明显影响,但中时记忆保持水平略低于双眼学习条件下的中时记忆保持水平。这与视剥夺2  相似文献   

10.
客体记忆能力与元记忆能力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3×2混合设计,以任务难度预见(EOL)和提取自信度判断(JOC)等级和记忆成绩及两者间的相关为指标,探讨老年人和青年人客体记忆能力的发展与元记忆能力的发展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1)记忆能力随龄老化.元记忆能力随龄不变.(2)提取方式影响记忆成绩和EOL准确性,不影响JOC准确性.(3)记忆监测种类对记忆监测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15-17岁少年元记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自编测试材料对15—17岁少年进行元记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映元记忆能力的记忆策略与记忆监控有中度相关。元记忆能力与回忆量有高度相关。元记忆能力、回忆量与记忆时间呈中度负相关。元记忆能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推理能力、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元记忆能力。另外,本实验还尝试将其它一些评价方法用于元记忆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静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7,39(6):1084-1092
个体的情绪调节与其认知的关系是近年来情绪和认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热点。本研究则通过两个阶段的实验,较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情绪调节分类下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原因调节——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反应调节——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减弱调节——评价忽视和表情抑制,增强调节——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记忆(视觉和听觉记忆)及记忆评价(即元记忆,视觉和听觉元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对记忆没有影响;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对记忆影响显著(表情抑制影响了听觉记忆,表情宣泄影响了视觉和听觉记忆);(2)评价忽视、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元记忆没有影响;而表情抑制影响听觉元记忆;(3)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无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但对元记忆虽无性别差异上的影响,却存在专业上的差异。总之,个体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会对记忆和元记忆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实验1对静态和限制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检验视觉搜索的无记忆模型; 实验2通过比较限制动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 考察了图像记忆在动态搜索中对注意的引导作用; 实验3考察了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对搜索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 视觉搜索中均有记忆参与, 但两种条件下的搜索模式不同; (2) 在动态搜索中, 每当画面变化时被试可依据图像记忆将注意指向可能出现目标的新位置, 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3) 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不显著, 这提示搜索过程中的注意指向主要受图像记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学习困难儿童和非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特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承芬  赵海  付宗国 《心理科学》2000,23(4):421-424
本研究通过向62名学习困难儿童和56名非学习困难儿童呈现数字和图形两种记忆材料,就主试控制和被试控制条件下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找出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与其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困难儿童,而且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与其回忆量均有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FOK与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和内隐记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耀中 《心理科学》2001,24(2):184-187
实验采用R/K判断和PDP测量技术,研究了FOK判断与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和内隐记忆关系及其监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FOK判断的准确性程度为R判断>K判断,即对情节记忆监测的准确性要大于对语义记忆监测的准确性.FOK对于自动加工的预测准确性差异不显著,说明FOK监测对内隐记忆的作用是微弱的,由此推测无记忆是意识最高层面的活动.对记忆监测水平强度是由意识--无意识逐渐减弱的.FOK判断对意识性水平较高的记忆活动监测的准确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刘希平  唐卫海  方格 《心理科学》2006,29(5):1243-1246
元记忆包括陈述性元记忆和程序性元记忆。程序性元记忆是对记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程序性元记忆新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1)几种记忆监测的发展速度和趋势不尽相同。(2)记忆控制发展较晚。(3)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编码阶段注意分心对定义一体化条件下联结记忆成绩的影响,探究定义一体化编码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使用注意分心范式,在记忆编码过程操作无分心、奇偶分心和大小分心条件,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条件相比,定义一体化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而造句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显著降低。当前发现表明了定义一体化编码较少依赖于注意资源,这深化了对定义一体化编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不良儿童元记忆监测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3×3的混合设计,对小学四~六年级61名学习不良儿童在固定学习时间和对项目逐项评定的学习条件下,元记忆监测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元记忆判断等级差异来看,学习不良儿童在难度判断和知晓感判断上与对照组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在学习判断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从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看,学习不良儿童元记忆监测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个体身上发展较晚的前瞻式记忆监测上.  相似文献   

19.
过程分离程序下的自动化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春雷  朱滢 《心理科学》2002,25(4):446-449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的学习阶段涉及两类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与此相对应,记忆的提取过程可区分为有意识提取和自动化提取。研究者发现,自动化提取一般不受信息加工水平的影响,这被称为自动化提取的不变性。不过,在任务分离范式下的实验研究中会出现不变性受到破坏的情况。比如,学习阶段的概念编码有时会提高间接测验的成绩,不同的加工水平导致间接测验任务发生不同变化。同时,自动化加工也会影响直接测验任务的成绩。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任务分离范式的实验假设有关。任务分离范式把直接测验任务和间接测验任务分别等同于有意识记忆和自动化记忆的纯净测量,但这一假设通常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张振新  明文 《心理科学》2012,35(5):1102-1106
元记忆监测在记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元记忆自FOK研究开始,到理论框架的提出,各种理论逐渐发展成熟。文章从元记忆监测总过程的视角对近年来EOL、FOK、JOL、JOC等元记忆监测成分的研究范式、认知机制及神经机制进行了横向比较,概述了元记忆监测研究的进展及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