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社会心态培育和心理建设问题,并按心理规律开展社会治理。然而这一概念的“应然意涵”是否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实践中得以贯彻,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收集了反映全国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实际工作情况的网络文本资料,按照组织架构、工作模式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其下的23个二级指标,对资料进行编码以描述各地建设的“实然状况”。文本分析结果显示:(1)各试点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定位“心理健康”倾向严重;(2)社会心理服务整体上仅偏重“风险防控”工作;(3)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关系错位。总之,全国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然状况”与“应然意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齐鹏飞  肖丹 《学海》2023,(1):13-26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放眼“两个大局”、立足“两个全面”,秉持“六个坚持”基本原则,所明确提出的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港澳实践行稳致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和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涉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十年尤其是过去五年港澳工作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探索和创新所积淀和呈现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梳理和阐释,对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新阶段的香港工作,对进入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方面稳中求进、力求突破新阶段的澳门工作,对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港澳地位、优势和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论述,标志着党对“一国两制”港澳实践以及港澳治理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政策逻辑, 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构的策略应该采取研究视角、学科体系和研究取向等的多重整合, 包括个体、情境和社会视角的整合,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整合, 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整合。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核心, 整合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的机制和过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建构影响社会发展的心理环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社会发展的视角, 应该探索社会发展心理学的路径来承担整合学科体系和社会治理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邓海舟 《中国宗教》2023,(10):54-5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蕴含着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指导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公共服务体系具有的基本特征:普惠性、公平性和动态性。同时,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功能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科学化,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立足我国国情,注重以下方面:党政集中统一领导、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内容、多元化的心理服务载体、专兼职互补的心理服务队伍、循序渐进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6.
黄杰  杨淼 《中国宗教》2023,(10):26-27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使命任务。近年来,中共山西省委坚定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以“导”的理念对待宗教,把握好“六个坚持”,因时因地因教制宜,探索实践方法路径,全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思想共识不断凝聚、措施不断细化、效果不断彰显,逐步探索符合山西实际、行之有效的“中国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以来,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思想上对于“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等问题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在实践上还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内生动力不足、运动式一刀切等现象。本文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提出作了细致梳理,对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践行主体,探析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认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始终要坚持的根本方向,是我们宗教工作中需要不断推进的永恒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进程,更好地引导我国宗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建设。它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民意民心的描述,对偏见歧视的理解,对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的监测,对志愿者行为的引导。从其服务对象与范围看,包括个体层面上正确的社会态度和健康的社会情绪服务,人际层面上客观的社会认知和健全的社会影响服务,群体层面上积极的社会行为和公平的公共服务。微环境、中环境和宏观环境系统是不同层面上社会心理服务的主要路径。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心理建设的基础,社会心理建设是社会心理服务的产物,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建设。它包括社会态度、社会情绪调查系统,形成民意监测与社会情绪预警机制;社会认知、社会影响测量系统,形成社会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社会行为、社会绩效评价系统,形成社会力量干预与国家力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党和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治理方面积累了甚为丰富的经验,其中比较突出的经验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党建引领的治理路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导引方式,全方位多维度的外部监管机制,“三位一体”的内部治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慈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在总结和推广以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推进慈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方向、以新时代慈善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科学》2018,(5):1026-103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心理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这三大模块,其主要功能分别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及塑造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位,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学科,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亟需的科研与实务人才,创新社会心理服务的供给方式,联合政府、高校、社区和第三方部门等多元力量,建设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多类型、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中国特色宗教治理体系,既是推进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又是构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和无畏的勇气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人类历史空前的伟大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断理论创新的结果。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为此,我们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力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不能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学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需要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理论建设;以新时代社区心理建设为场域,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路径,助推人民共同富裕。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需要关注新时代社区发展中涌现出的新问题,提出解决中国社区发展问题的中国办法和中国方案,努力推进中国社区心理学新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法论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我国社会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宗教治理体系同样逐步完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 心理学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全面系统的多主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推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心理学者的关注。以复原力为例, 通过对个体、团队以及社区心理复原力建设路径的理论总结, 加上实践案例, 以期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知识借鉴与参考, 并反思心理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心理学专业研究团队可以通过整合其在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应用, 推动心理学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部署。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开拓者。毛泽东对中国协商民主发展道路的思考及探索,主要体现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群众工作与政党政治等四个方面。这是协商民主由(党)内而(党)外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思路,具体化为党内协商民主、军事协商民主、党群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四个实践形态,最终形成“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的深刻认识,对于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不同信仰人同受尊重的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执政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本文拟从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及原则方面入手。论述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及原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我国社会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宗教治理体系同样逐步完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