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代发展哲学的主题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令超 《哲学动态》2005,23(8):63-67
国内发展哲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的兴起与发展是以中国社会发展为参考系,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专门对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总体性转变的发展问题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层面上确立新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已构成中国目前最迫切的发展目标。因此,对“发展”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已刻不容缓。 我认为,在哲学层面上确立合理的新发展观,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合理因素,立足于当代人类文化的现实发展。 按照上述原则建立的发展观,应是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所谓“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新发展观必须以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尺度和终极目标,来选择和确定人与社会的整个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具体地说,这种发展观需具备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发展哲学研究综述周志山发展哲学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面向现实、从实践中提炼出的一个新的哲学课题。它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哲学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指导功能,也为我国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契机。现将研究状况综述如下。发展哲学兴起的原因关于发展哲学兴起的原因,学术界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1.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急需建立系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十几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发展问题是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改革应是有发展方向的,只有把“改革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引导、规范改革产发展哲学正是通过追踪时代、探索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道路来体现自己的理论品格的,对它的研究应该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跨世纪转换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参照。②2.发展问题也是20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急迫任务,也是发达国家极待重视的严峻现实。发展哲学研究应是面向世界的,它应该是世界一体化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预测世界发展的走向。③3.近十年来,许多发展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为发展哲学的建立提出了必要,提供了可能。本世纪50.6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发展问题的分支学科,如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战略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衣俊卿每当人类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总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历史方位,重新寻找自己的生长点,重新以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合法性。处于大变革时代或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似乎又一次面临着重新定位的任务。一、哲学的“不在状态”1978年哲学界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于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90年代初,当中国的现代化以市场经济的建构为轴心而真实地走向深化时,作为思想解放先驱的哲学却似乎一下落到了这一大变革时代的后面。许多迹象表明,我们的哲学研究正面临一些新的困境,许多哲学工作者正陷入新的困惑之中。质言之,在空前的大变革时代,我们的哲学研究显得“不在状态”,它昔日的社会历史方位开始受到冲击,原有的生存的合法性和价值开始受到怀疑,结果,有许多哲学工作者或是彻底放弃哲学,或是使哲学消解到政治、文学,以及各种“实证”或“实用”研究之中。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境遇及其造成这种境遇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揭示。其一,从哲学生长的外部环境来看,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扭转使哲学昔日的重要地位开始失落。在过去几十年中,无论是哲学  相似文献   

5.
建构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思路(1988~1994) 发展理论与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严立贤∥中国社会科学.1988,5. 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高清海,孟宪忠∥天津社会科学.1989,1. 从历史主客体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看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性/苏伟∥天府新论.1990,1.  相似文献   

6.
一争论的缘起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这种经验以某种方式表征世界从而具有内容,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关于经验内容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论。争论的一方即非概念论者认为有足够的理由和自然科学的实验来论证经验内容是非概念性的;另一方即概念论者认为经验内容要为信念或知识起到辩[1]  相似文献   

7.
于桂芝 《学海》2011,(6):5-9
中国社会的实践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交织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逻辑就是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由此决定的实践需要的发展规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成功转换的角度,探讨以实事求是为理论硬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展开,力图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8.
依附论者对南北经济关系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岱 《学海》2007,(4):135-140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依附论者便对导致世界上富国与穷国之间贫富悬殊形成与扩大的原因进行了很有特色的分析和研究.60年代,一些依附伦者又以拉美地区的具体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70年代以后,依附论者已不再满足于仅以拉美地区的资料来说明问题,而是从整个世界范围的角度和亚洲、非洲殖民地的资料来进一步阐明他们的观点,并对南北经济关系存在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推动现代化理论和殖民主义史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中“哲学人类学”是同一层次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概念。作为一种对人的本体论结构进行思考和建构的观念体系 ,人哲学以其对人的形而上纯思而区别于对人做科学研究的丰富多彩的具体人学或人类学 ,如考古人类学、民族人类学、生物人类学等等。作为 2 0世纪中国重要哲学家的梁漱溟一生热衷于人哲学的研究 ,不论是他 2 0、 30年代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朝话》 ,还是 80年代出版的《人心与人生》 ,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人哲学思路。梁漱溟的人哲学继承了中国传统人哲学特别是儒家人哲学的主要精神 ,并融会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任务是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的一种战略性考虑;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这种进展主要体现哲学主题转换、哲学观念发展、哲学思维方式跃迁、哲学视野拓展、哲学内容丰富、哲学研究方式变化、哲学发展新路径和哲学功能提升、哲学本体重解和哲学形态建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的、复杂的社会进程。文化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现代化史表明,文化的重建在我国这样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要流派正从对立斗争走向对话与融合,这种演化趋势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塑造了一个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也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12.
实践范畴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唯物主义是现代的新形态的唯物主义,由于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对“实践”的理解不同,因而导致在逻辑起点、逻辑建构原则和哲学的重点等几方面的不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是人类以主体地位来改造世界、社会和人自身的物质活动,它是整个哲学的起点和总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13.
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通过对哲学发展历史的多年研究和思考,关于哲学,我形成了如下的看法: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面对的虽是外部世界,表达的却是对人自己的观点。所谓哲学表达的实质上是人对自己的观点,这不只是说,人总是从人出发去看待世界、为了人的目的而去研究世界;而主要是说,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不过是对人自己的认识,它是通过世界以理解、把握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当然,这句话反  相似文献   

14.
臧峰宇 《哲学研究》2023,(1):5-12+12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造性探索,既是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及其文明限度的内在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器物、技术、制度和文化层面变革的尝试,直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革命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方式实现了“时空压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逻辑,亦是这种结合的哲学确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聂锦芳 《哲学动态》2001,1(11):15-18
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还在建构过程之中。就目前我国哲学研究的现状看 ,在队伍构成、研究视域和理论倾向等方面 ,基本上可以说是由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组合而成的总体格局。虽不能说三者之间没有融通、会合 ,但融通、会合的程度还极为有限。审慎、客观地分析这种研究格局 ,甄别各自不同的特征与趋势 ,无疑是建构未来哲学形态的重要前提。中国传统哲学 :“复兴”梦幻与“原生”优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潮兴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当时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 :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特异现象的亚洲“四小龙”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话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关于思维方式问题的讨论。目前,这场讨论已涉及到对我们民族思维方式发展历程的深刻的反省。从本期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讨论会的报导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论者断定,中国传统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直觉性,整体性和素朴的辩证性的阶段。这种  相似文献   

17.
赫勒利用feelings概念的多义性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人类学。feelings概念引导出的是一个从感觉出发,经由知觉、记忆、想象、情绪等上升到感情的哲学人类学体系。赫勒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将每一个环节中的心理想象与社会性、社会经验的积极互动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上升的认识世界的螺旋,并与思想和行动稳定地结构在一起。赫勒的哲学人类学不仅更新了哲学人类学的论域,深化了心理学的哲学论域,还将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分析结合在一起,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促使青年卢卡奇批判现实社会的异化状况,这种批判首先以文学的或美学的形式得到了实现,其成果就是《小说理论》。青年卢卡奇以文学为内容,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形式,以左翼立场为理论意涵,为我们诠释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古希腊的史诗时代是一个具备总体性的时代,但过渡到古希腊戏剧的历史环节后,总体性就被打破了;而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则彻底制造了现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二元对立;要恢复总体性,必须寄希望于小说。他认为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现代社会自身保留着呼唤总体性复归的力量,因而小说也承担着恢复总体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超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模式,将马克思主义解读为实践哲学,同时这种实践哲学也包含着葛兰西本人自觉的理论建构。从实践哲学的历史沿革中考察实践概念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阐述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理论境遇,有助于揭示内蕴于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核心问题。葛兰西通过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给实践哲学做了"绝对历史主义"的规定,强调一种总体性的理论构建,其实质是"实践一元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重申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但没有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而是将其展开于现实的活动之中,这对于今天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所谓社会认识论,并不直接等同于关于一般社会性认识的广义的一般哲学认识论,不是广义地以一般社会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社会性的,广义地研究一般社会性认识乃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在确定的意义上,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它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社会认识论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般哲学认识论,却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活动规律和这种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特殊道路。因此,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