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汉字词在不同方位与不同排列组合条件下对念读速度与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逆意排列的汉字词处于不同方位(正位、左右倾斜90°、倒位),对汉字词的念读速度产生明显影响.汉字词处于正位时,念读速度最快;其次是处于左斜与右斜90°;对汉字词的念读速度最慢而准确性最低是处于倒位时(汉字词颠倒).汉字词无论是顺意排列或是逆意排列,正位结果均明显优于倒位结果;但汉字词在倒位顺意排列条件下,结果优于正位逆意排列的结果,这表明,字词间的意义联系的作用大于字词方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采用维-汉两种语言不同书写顺序呈现的词组和句子为实验材料,考察其对维-汉双语者阅读加工速度的影响,为了解维-汉语阅读加工的规律,推动西部双语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词组水平,对维语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汉语,顺意阅读的加工速度要显著快于逆意,按加工速度的快慢顺序为:维语顺意,维语逆意,汉语顺意和汉语逆意词组;(2)在句子水平,维-汉语之间的加工速度无差异显著,但顺意加工速度要显著快于逆意阅读,其快慢顺序为:维语顺意,汉语顺意,汉语逆意和维语逆意句子。这表明词组与句子水平的阅读顺序在不同语言对阅读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行了小学6.5岁及11.5儿童对色词材料横竖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探讨。结果表明,汉字阅读及颜色读名的速度和准确性不受阅读材料的横竖方向排列的影响。11.5岁儿童对色词材料的横竖方向阅读速度高于6.5岁儿童的阅读速度。在阅读方面,女性的结果优于男性。对颜色读名的速度较之汉字阅读为慢,错误次数也明显较之为多,这表明二者的加工层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161名小学四年级(10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社会观点采择与故事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要求被试完成故事阅读理解测验,社会观点采择测验和字词认知测验。采用分层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阅读理解总分、直接理解、直接推论、诠释整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检视评价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字词认知调节社会观点采择对故事阅读理解成绩的预测作用。社会观点采择对故事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随着字词认知能力的减弱而增高。对于字词认知能力较低的儿童,社会观点采择在故事阅读理解中发挥更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5名印-英双语者为被试,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词切分对印-英双语者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阅读印地语句子,实验二要求被试阅读英语句子,词切分方式有三种:正常条件、无空格隔词加灰条件和无空格条件。结果发现:(1)对印-英双语者阅读自己的两种官方语言来说,空格因素在其阅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删除空格会明显影响他们的阅读;(2)在无空格隔词加灰条件和无空格条件下,印-英双语者阅读英语时下降的速度显著低于阅读印地语的,这表明空格因素的作用会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3,26(1):98-101
本研究取90名被试,分成三个年龄组,以最小变化法为实验方法.向被试快速呈现4-12个汉字的句子.以被试能完全准确地复述出句子内容所需时问为因变量。实验结果表明.句子字数对阅读句子所需时间有极其显著的影响.特别是7个字以上的长句.阅读所需时间明显加长;而不同年龄组被试的阅渎速度仅在4、5、6个字的短句上存在差异;性别对阅渎速度的影响不显著。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为影视和广告字幕的呈现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9.
以123名小学四、五年级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在阅读能力不同方面(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但对不同方面阅读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1)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均直接影响阅读准确性,且语素意识的贡献相对较大;(2)命名速度除直接影响阅读流畅性外,还通过阅读准确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而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则通过阅读准确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3)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均无直接影响,分别通过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间接影响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0.
移动窗口条件下阅读过程中字词识别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对中文阅读过程中的字词识别进形了初步的探讨。被试是8名大学生,阅读材料为8篇科学文章。结果发现,在移动窗口条件下,词的注视时间受词频、词中字数等词本身特性,词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性以及句子界限效应、文章难度等来自阅读理解的高级过程的影响。移动窗口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真实地探讨阅读中字词的连续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2套不同视觉形状图形,探讨了儿童(7—9岁,均龄8岁)、中青年(23—47岁,均龄31.3岁)及老年人(61—79岁,均龄65.6岁)的心理旋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对图形方位匹配判断的准确性还是完成判断任务的速度,中青年组被试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被试。儿童组被试在完成判断的速度上明显优于老年组,但在准确性方面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各个年龄组的成绩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毕鸿燕  翁旭初 《心理科学》2007,30(1):62-64,44
该研究运用命名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查了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的发展特点。实验一发现,小学7岁、8岁、9岁儿童在汉字阅读中受不同汉字结构类型的影响。在笔画数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独体字的阅读比合体字快,而合体字中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类型之间没有差异,而且独体字语音提取的优势从7岁儿童开始就具有了,这种优势稳定地发展下去。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7岁、9岁、11岁儿童汉字形声字阅读中声旁对整字发音的影响,结果发现,声旁与整字发音一致的形声字阅读快于声旁与整字发音不一致的形声字的阅读,这种汉字阅读中的规则效应从7岁儿童就出现了,而且,稳定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3.
速度与认知成绩及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德明  刘昌  李贵芸 《心理学报》1998,31(2):182-186
应用累加成绩-反应时曲线比较研究了青年组与老年组五项作业速度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这五项作业是数字旋转,心算、符号数字、汉字数字和图形空间定位,结果表明:(1)老年组五项作业的累加成绩--反应时曲线均较青年组上升缓慢,表明老年组需要较长的反应时,便可获得与青年人相当的累加是分;(2)老年组累加成绩-反应时曲线上升的快慢还与作业的性质及难度有一定。上述结果表明,在所研究作业的难度范围内,速度减慢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分类概括力水平的年龄差异及其与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对青年组(20—25岁)、老年组(60—65岁)和老老年组(70—75岁)共90例被试进行分类概括力水平测试,并在结束测试时询问被试与测试有关的几个问题。结果显示:青年组分类概括力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坚持性错误数、非坚持性错误数和总错误数以及坚持性反应数,青年组明显少于老年组;完成作业平均用时间,青年组明显比老年组短;老老年组WCST多数项目的成绩明显高于老年组;分类概括力水平与记忆密切相关;某些元认知项目与分类概括力水平表现出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视觉加工速度、瞬间信息整合特征与汉语学习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微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6,29(3):526-531
采用因素实验设计,通过与正常学生与听力损伤学生对比实验研究,探讨汉语学习困难学生视觉加工速度和视觉瞬间信息整合的特征。结果表明:(1)汉语学习困难学生存在基本视觉加工速度不足以及汉语语言文字视觉加工的特异性困难;(2)汉语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更长时间整合瞬间视觉信息,从而影响了其加工的速度;(3)适当延长视觉刺激整合的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其视觉加工的效率。这些结果对改善学生的汉语学习困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理解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莫雷 《心理科学》1999,22(3):197-201
探讨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的理解水平与进程的影响。实验1探讨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阅读文章前分别给予被试正确、中性与误导的标题提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标题提示对快速阅读的理解成绩有显著的影响,而对正常速度阅读的理解成绩影响效果不显著。实验2探讨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过程的词句加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优生来说,正确标题提示组发现文章中锗字的成绩显著低于误导标题提示组,差生的不同标题提示组发现错字的成绩差异不显著。两个实验的结果初步表明,快速阅读文章过程会更多地利用概念推动,较少地需要材料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从读写萌发的观点出发,采用横段和追踪设计,探讨了4至6岁学前儿童阅读相关知识、识字水平和故事理解水平的关系及其年龄发展特征。结果显示:在学前阶段,儿童已经掌握了一定阅读知识,具备了一定识字水平和故事理解水平;横断研究结果显示幼儿3种早期阅读技能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但是根据追踪数据进行的路径分析发现,3种早期阅读技能只与半年后相对应的阅读技能有直接关系,而三者彼此之间并没有跨时间的直接关系。儿童早期阅读水平在学前阶段不断提高,而且其发展也有一定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RSVP显示方式下影响中文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二个实验考察了在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显示方式时.影响中文阅读效果的二个主要因素,即每次同时呈现的字数和人为的词切分。结果表明.在RSVP显示方式下.中文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不受每次同时显示的字数多少或人为词切分的影响,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则随每次同时呈现的字数的增加而相应提高;词切分条件下的阅读速度和效率略低于与其字数相当的固定字数显示方式下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杨悦  赵婧 《心理学报》2021,53(8):821-836
通过分别以高频汉字(实验1)和图形非言语材料(实验2)为刺激的两个联合视觉注意任务, 并采用基于Budensen视觉注意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系统地探查小学三~六年级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同时性加工技能缺陷的内在机制。以4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6名生理年龄匹配典型发展儿童为被试, 每类被试均被分为小学中年级组(三、四年级)和高年级组(五、六年级)。两个实验均发现不同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在知觉加工速度参数上显著小于控制组儿童。在空间注意分布权重参数上, 实验1的结果显示, 不同于控制组儿童向左侧化发展的注意分布模式, 两个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均表现为无偏的注意分布; 而实验2未发现显著组别差异。且这两种同时性加工子技能分别与不同水平的汉语阅读技能密切相关。结果表明,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同时加工多个视觉刺激时存在持续的知觉加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在同时加工言语类刺激时还表现出异常的空间注意分布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从基础认知层面揭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机理, 为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提高阅读效率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