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惯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联系。“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习惯养成能有效规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形成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辐射效应。从“三思而行”到“不虑而行”是未成年人良好习惯养成必经的心智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百年教育有巨大进步和成绩,也有不足。主要弊端有三:重知识技能训练,轻人格道德熏陶;重理工知识传授,轻人文素养培育,没有中华经典训练;实行工程监管为特征的量化规范管理,用项目课题带动教学科研,个性不能彰显。其后果是培养出大批发育不良的人,一没有道德魂,二短少中国心,三缺乏创造力。针对上述状况,教育要认真反思。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要恢复中华经典的系统学习,使之正式进入大中小学教学体系。学习孔子,重视人格养成,树立人的尊严。运用儒家道德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儒家教育智慧,更新教书育人方式:一是因材施教,破格选优;二是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三是教学相长,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3.
在<周易·蒙卦>中,反映了西周初期的有价值的童蒙道德养成教育观.它经后代学者的继承和阐发,逐渐形成了一个童蒙道德养成教育的思想体系.诸如"亨行时中"的价值目标,至诚求道而顺教的为学态度以及包容挚诚、严格得当的师道原则,等等,朴实而辩证,值得我们今天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幼儿道德行为习惯是在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的,尤其是要在与同伴、老师、父母及其他和周围环境的多向互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的多向互动中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道德互动不足,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力凝聚不够。道德教育的良性互动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充分发挥三大德育领域中的施教和受教双方的“互动”机制,并做到与“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整体“联动”的有机结合;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以营造和优化道德互动的舆论环境;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并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是道德实践中的重要关系。二者在实践中是可逆的双向影响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影响方向不同。道德态度影响道德行为是由内而外的一般过程,在实践中面临的是"何以实现"的问题;道德行为影响道德态度是由外而内的特殊过程,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以及个体艰难的自我说服和改变,在实践中面临的是"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两种影响路径性质不同,影响力也不对等,但同为提升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路径,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境和目的创造必要条件,做出恰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方面,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道德养成教育理念、道德养成内容、道德养成途径、道德养成方法等诸多方面。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既有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上的根源,又与思想文化背景等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审视这些差异。既要吸收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发扬我国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的优良传统,使二者优势互补,共同为我国当前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他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作出的反应。就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道德认识或知识是前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两个内在的条件和力量,道德信念是核心和主导,这些因素都以道德实践活动为基础并由道德实践联系和统一起来;学生通过道德实践中的反复行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意志和信念,从而养成更高一级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要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好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言和行,重在行.小学生的品德,总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所以,训练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教育训练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敬畏自然"是人类对自然及其规律产生的一种包含着各种心理成分在内的、复杂的、形上的终极体验。当代人类社会需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的正当性可以从定义澄清、科学祛魅、道德养成三个层面加以证明。科学认知、哲学反思和审美体验是当代人获得"敬畏自然"体验的三种主要途径。倡导"敬畏自然"有助于环境道德水平的提升,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