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7,(5):37-43
二、萨迦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本文根据萨迦派学者阿罗仁波切的著作《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1]中的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论述,分析萨迦派有关上师善知识的思想。在《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以下简写《明灯论》)一书中,萨迦派把依止上师善知识之规则分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8,(10):45-53
四、格鲁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和其他宗派一样重视依止上师善知识,认为上师善知识是接通佛之身、语、意与一切众生之间不可或缺的管道。本文以宗喀巴大师的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资料依据,阐释和论述格鲁派关于皈依弟子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福报与机缘     
记得1996年时途经香港,曾拜访了一位常怀报国之志的大师级学者。大师对将来谁接朴老的班十分关心。当时他虽比朴老年轻十几岁,但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睿智襟怀,使他并不违言生老病死,而且特别关注“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之后……”的趋向。他热心地讲出一位大善知识的名字,郑重地反复叮咛我,一定要转告朴老,他建议选这个人来接班。  相似文献   

4.
任杰  栗拙山 《法音》2000,(11):25-30
今年正值当代高僧、一代佛经翻译家观空法师圆寂十周年。法师是于我有恩的大善知识,我想通过缅怀法师的功德来纪念这位大德,并作为将来继续值遇、亲近善知识的资粮。一、学识渊博 教学严谨 为了叙说法师的功德,我就先谈一谈亲近观空法师的因缘。 40年代我在四川学藏文,从藏区归来的一些法师就向我提到过观空法师,说他学识渊博,具有极大的功德。由此我就对观空法师生起了仰慕之心,发愿要亲近这位大德。1956年,我来到北京中国佛学院后,又有一位同学,过去是武昌佛学院毕业的,曾经亲近过观老,也是非常赞叹他学识渊博、功德广…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法音》1998,(4)
佛言祖语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向楼阁城,随顺思惟,观察道路:所谓观道高卑,观道夷险,观道净秽,观道安危,观道曲直。渐次而行,作如是念:我当亲近彼善知识,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诸波罗蜜增胜道因;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碍道因;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摄...  相似文献   

6.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7,(2):31-32,33-36
众所周知,有人将藏传佛教称为喇嘛教,另有一些学者对喇嘛教的称谓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称呼不科学,甚至认为这有贬低藏传佛教的嫌疑。藏传佛教称喇嘛教孰是孰非、是对是错,姑且不作评论。本文仅以藏传佛教各宗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论述为依据,对上师善知识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做一些客观的诠释、解读,以便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符合事实真相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98,(6)
佛言祖语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首),观察善财,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于此勿生...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3,(12)
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各位大善知识: 正值中国佛教协会4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泰国佛教界全体僧侣向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贵国佛教界诸位大善知识遵照佛陀教导,团结一致、尽心  相似文献   

9.
下面再看《坛经》的正文就知道般若的力量了。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周拉  班班多杰 《法音》2007,(10):43-49
三、噶举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本文以塔波噶举派的创始人塔波拉杰·索南仁青(亦名岗波巴)的名著《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以下简写《解脱庄严宝论》)[1]中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论述为根据,探讨噶举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佛学界有位名振中外的善知识——郭元兴老师。我听到老师的名字是多年前的事了,只闻其名,却不能见其人。缘份在中国人眼里是被看得很重的,一个极难得又极偶然的契机,使我得以与郭老师相识,这可谓是殊胜缘了。初秋的一个黄昏,瑟瑟秋风又一次把我和朋友带进了西四街口的弘慈广济禅寺。  相似文献   

12.
善财童子     
《五台山研究》2014,(2):F0004-F0004
<正>梵文Sudhana Kumara的意译。《华严经·人法界品》载,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而得名。后受文殊菩萨教化,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实现成佛"行愿"。是大乘佛教用来宣传"即身成佛"的例证。五台山即有善财洞,供奉善财童子。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0,(8):28-32,33,34
<正>2、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疑(1)上座陈问【论文】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宗门中,从上诸祖善知识所谈,的确如是,实无有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法音》1996,(7)
佛言祖语问:诸佛如何行大慈悲为众生说法?师云:佛慈悲者无缘故,名大慈悲。慈者不见有佛可成,悲者不见有众生可度。其所说法,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者(这)个法,若为道我从善知识言下领得,会也悟也;者(这)个慈悲,若为汝起心动念...  相似文献   

15.
印顺 《法音》2006,(11):17-19
一、善财与福城“华严法门”中,以善财童子访问善知识为因缘,阐明菩萨行,一生精进而入普贤地的,是〈入法界品〉。西秦圣坚所译的《罗摩伽经》,仅是一小部分。唐般若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是〈入法界品〉的别译。般若所译的内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经后记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亲近承事佛剎极微尘数善知识行中,五十五圣者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1]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大智度论》所说的《不思议解脱经》;也就是“入法界”。〈普贤行愿品〉,是这一品的品名,但一般流通…  相似文献   

16.
圣辉 《法音》2006,(5):6-6
(2006年4月13日)尊敬的各位大德长老、各位善知识,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朋友:今天,全世界佛教领袖们济济一堂,参加世界佛教论坛,纵论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的大计,诸佛加被,龙天欢喜。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法师、长老、善知识,以及许多国家的政要。怀着无量的法喜,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以及承办此次论坛的浙江省,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创办世界佛教论坛,体现了国际佛教界的共同心声。最初的倡议,来自中国海峡两岸暨港澳的八位高僧。其后,在中国两岸四地佛教圆桌会…  相似文献   

17.
到底是李洪志的矛利,还是李洪志的盾坚?李洪志说:“他童年开始随佛家全觉大师学法,8岁时修炼圆满。”又说:”74年始又随佛家师父修炼大法直至出山。”但他又说:“佛法不灵,僧人也不能度人。”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星云法师,悟明长老,圣严法师,惟觉法师,尊敬的台湾佛教界高僧大德、诸山长老,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善知识,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净慧法师,各位同仁,各位善知识: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会,我事先没有提供论文,所以今天会上是即兴发言。我临时想到了一个题目,叫人生佛教生活禅。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6日)尊敬的各位长老大德、各位善知识,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即将闭幕。这个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千载一时、一时千载的盛举,将永载中国佛教和世界佛教的史册。在佛力加被下,在各位与会大德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经过三天隆重热烈的会议,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圆满成功,引起强烈的反响。论坛期间,共有79位与会人士,分8组进行了一天半的大会发言。各位高僧、善知识紧紧围绕“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各示开解,各抒己见。之后,又用半天的时间,分一个主会场和一个分会场,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