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代以来,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是新宗教迭兴的国家,其教派数量之多,社会影响之深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因此,人们常把韩国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日本称之为"宗教大百科".若把韩国和日本的新宗教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研究清楚,对了解和研究当今世界新宗教发生的原因、特点、作用、影响等当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新新宗教与现代宗教热[日]岛进日本自19世纪以来出现过3次宗教热,第一次在幕末维新时期(19世纪40至80年代),第二次在大正时期至战后(20世纪10至5o年代),第三次亦即现代宗教热始于7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新新宗教的掘起。...  相似文献   

3.
日本主要的新兴教团(神道教系列)张大柘日本的新宗教涉及佛教、神道教、基督教、诸教等宗教领域。就神道教系的新宗教而言,它是日本近现代社会新宗教运动的先躯。①它不以神社为信仰中心,而是融会了佛教、阴阳道、儒学的教义、仪式和修行方法,以彻底的现世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于本源同志所著的《清王朝的宗教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属于院重点研究项目。该书集中地研究了清朝的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对于研究晚近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和考察成熟的封建统治者的宗教政策,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作品。 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跨越中国古代和近代两个时代。研究它的宗教思想和政策实际是研究一个转型社会如何对待传统的宗教和外来的宗教。这对我们令天的宗教政策的反思和认识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关清朝宗教的著作已有问世者,对其宗教思想和政策,也有一定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史研究中,宗教和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幕末至明治日本社会转型期政教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指出:江户封建统治集团通过国家法度,使佛寺成为控制民众信仰取向的一个环节;明治时期,佛教与政权的结合让位于神道同天皇王权的结合。国家神道是日本近代史上典型的政教合一体制,或为近代天皇制国家权力的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2年至1998年两次东渡日本,由于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些与新宗教有关的人和事,从而对日本的新宗教获得了一点感性的了解。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些日本宗教徒的宗教热情,他们为了让你皈依宗教想尽了一切办法。今把我所碰到的几件小事写成文字,供国人参看。磨不开的情面说起日本的新宗教,就不能不提到创价学会,这是日本最大的新宗教团体,据说其成员在日本超过1000万户。我到日本最初遇到创价学会的人是在1992年下半年。那时我刚到日本不久,住在大学的学生寮里。有一天,忽然有两位女士造访,原来她们是来找寮里另一位中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蔡元培早期曾致力于从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学术,尤其是在关于哲学与宗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上深受日本近代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的启发.但井上是以“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逻辑来论证“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意义和价值,而蔡元培无论是主张“佛教护国”论还是“科学救国”论,都是以把中国建设为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这一政治诉求作为出发点.蔡元培与井上圆了的宗教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折射与反映.  相似文献   

8.
佛教新闻     
《法音》2002,(11)
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代表团来访本刊讯10月21日下午,以理事长白柳诚一为团长的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简称“日宗和”)代表团一行13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刀述仁副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见了客人。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是成立于1970年的国际性多边宗教和平组织。中国宗教界和平会议(简称“中宗和”)与“日宗和”同为其成员组织。2001年9月,由中国五大宗教代表组成的“中宗和”代表团访问日本,受到日本各宗教、特别是佛教界的热情接待。此次受“中宗和”邀请,“日宗和”首次组织日本各…  相似文献   

9.
日本《宗教法人法》管窥(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成 《法音》2001,(11):36-43
2、日本宗教信仰自由观念的由来有人会问,世界上许多国家仅在宪法中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宗教法人法,信仰自由也得到了保护(例如美国),日本为什么一定要制定《宗教法人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历史背景和立法理念来解释。(1)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对日本民众宗教需求的影响有些学者经常谈到日本民众的岛国心理,例如精明、勤劳、节俭、惜物等,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事实,即宗教信仰的需求特别强烈,也是日本民众岛国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本期看点有两个:一是深入讨论“宗教市场论”;一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关于无神论的访谈。如“编者按”所说,某些所谓宗教学者喜欢鼓吹基督教对科学和近代文明的贡献,似乎西方的发达就是因为有了基督教。然而基督教对欧洲的思想统治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欧洲的科学和近代文明是何时发展起来的呢,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任何人只要稍微动动脑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土耳其近代社会世俗化问题入手,探讨了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特征以及宗教的发展演变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当然,作为一家之言,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尚待学术界讨论。作者周国黎,194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俗化现象(se...  相似文献   

12.
贝拉,罗伯特(RobertBellah,1927-)美国社会学家,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系学系社会学和比较研究教授。其主要著作用以阐述宗教社会学问题。60年代、他积极研究东方宗教(中国、日本),特别继承了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传统,试...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一向注重通过颁布法律调整宗教团体关系。明治元年(1868)颁布“神佛分离令”,禁止社僧担任别 当之职;明 治二十二年(1889)正式公布 宪法,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39年颁布《宗教团体法》,用来强化对宗教团体的保护与监督;二战后盟军苦司令部于1945 年发布的《宗教法 人令》取代《宗教团体法》。为 了弥补《宗教法人令》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规范宗教社会关系,日本在昭和二十六年(1951)四月颁布《宗教法人法》,后来几次修正,最近的一次修正是在平成九年(1997)进行的。该法体现了 宪法确立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汉阳是近代工业重镇,而汉口则是重要的近代通商口岸之一。近代以来,武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十分突出,除辛亥首义以外,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历史遗产也十分丰富,构成了武汉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信教人数众多。主要有佛教归元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上海路天主教堂(汉口圣若瑟堂)、基督教荣光堂等。在这里简要分析民国时期宗教历史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宗教建筑的宗教流派大致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15日至16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办、南京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协办的“一神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研究”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Monotheismand Postmodernism)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乌拉圭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研究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以及后现代思潮的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就一神思想的现代解释和处境化理解、后现代社会中对一神思想研究的新理论、新趋势以及一神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计文 《天风》2010,(2):29-31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Kvng)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和开展宗教工作的重要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即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利用宗教侵华反共的阴谋:二是丰富了党的宗教工作经验.即提高了宗教理论水平。完善了宗教政策。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三是为以后党的宗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即探索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局部执政条件下的新民主主义的宗教工作思路,明确了宗教工作涉及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积极引导了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积极探索了建设新国家、新社会雏形中的宗教工作方向,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玉成 《法音》2001,(12):27-35
(三)三个重点日本《宗教法人法》内容很多,我认为其中三个方面值得重点研究,现分述如下。1、法人制度日本学者认为,《宗教法人法》是为了贯彻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运用法律强制力,在宗教团体中推行法人管理制度,帮助宗教团体在不依附于任何外部势力的条件下,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拥有、维持和管理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结束了日本宗教长期依附于国家政权而成为权力部门和政治集团附庸的历史。(1)法人制度的产生与作用。法人制度是现代社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人是与公民(自然人)相对称的另一种民事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宗教法人问题可以追溯至明治政府起草民法时期。虽然明治政府最终决定设立特别法,但宗教法人与民法法人的论争始终贯穿于宗教法人制度的确立期和改革期。日本设立宗教法人制度是为建立近代行政国家,将宗教团体纳入国家神道体制,服务侵略战争。占领期改革后日本保留了宗教法人制度,是因为盟军总司令部未能辨明民法法人与宗教法人的异同、不了解日本建设行政国家的意图。2006年日本进行公益法人制度改革,公益法人与宗教法人的规定逐步接近。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社会学的传统中,基本上没有将中国宗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甚至在研究中国时将社会与宗教截然分开来对待,很显然这是按照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直接反映。若用结构功能的观点解析中国宗教,就出现了两种形态:制度性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散开性的宗教(diffusedreligion)。 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宗教尽管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但并没有如在欧洲或阿拉伯文化中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而存在。所以,中国社会散开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制度性宗教相对薄弱。 制度性的宗教自身有独特的神学或宇宙解释系统,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