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者的恋爱经历均有显著差异;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在亲密两性交往质量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双性化类型者显著高于未分化类型者。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双性化个体在一般与亲密两性交往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一般两性交往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化、女性化量表与一般两性交往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总体得分上,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角色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其中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性别和性别角色无交互作用。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一般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我国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特点,本研究采用最新本土化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初中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各年级段的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未分化现象也极为普遍;我国青少年双性化发展较国外已提前至青春期,初三、高三升学、恋爱等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适应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催生大量双性化并大幅减少未分化,这两个个年级可能既是双性化发展又是抑制未分化的重要时期;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 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 因此, 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化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本研究根据性别角色研究的通行原则, 基于1700个相关词汇, 筛选出男女正性词各35个, 中性词20个。在386名大学生中初测结果显示, 男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因子, 体现出男性的“工具性”特质; 女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三个因子, 反映出女性的“表达性”特质; 中性化量表则有18个题目。之后在全国5008名大学生中的复测表明, 该男性化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女性化量表为0.84; 两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 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他评效度和专家效度较高。与已有性别角色量表比较, 构成本量表的词汇有较大变化:男性化词汇体现的“理性化”特质反映出当代中国男性的特点; 女性化词汇虽仍以“表达性”特质为主, 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勤俭心细”的特征。大样本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群体数量各占约三分之一; 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 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 男性化比例男性高于女性, 女性化比例女性高于男性, 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减弱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400名3到7岁城市儿童的父亲为被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的基本特点及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结果发现,小学一年级儿童的父亲对子女的规则约束显著多于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儿童父亲,父亲参与教养水平不存在儿童性别的显著差异.双性化的父亲对儿童的互动监督、规则约束、情感表达、间接支持、学业鼓励均显著多于其他性别角色的父亲;男性化的父亲对儿童的规则约束显著多于女性化的父亲;女性化的父亲在互动监督、情感表达、间接支持和学业鼓励方面均显著多于未分化的父亲.  相似文献   

6.
在苏州市妇联及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采用判断取样,在苏州地区选取458户单亲家庭的父母子女,考察了单亲家长性别角色类型、性别角色教养态度与子女社会适应间的关系,并检验单亲家长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在其性别角色类型与子女社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单亲家长的性别角色类型多为双性化,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处中上水平,单亲子女的社会适应处中上水平;不同背景变量的单亲子女其社会适应存在差异,单亲家长的户口与性别角色类型在子女社会适应上存在交互作用;(2)未分化及女性化类型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且未分化类型与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单亲家长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在其性别角色类型与子女社会适应两者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确看待大学生群体的成就动机及性别角色的确立对日后他们能否成为社会栋梁意义重大。本次研究采用叶仁敏译制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和刘电芝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656名大学生进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成就动机两者间的关系的探讨,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未分化人群分布比例最高;人群中女生女性化比例高于男生男性化;2.男性化为主的群体成就动机水平最高;3.具有男性特质的个体在全部性别角色分组中与追求成功方面存有明显正相关,且在避免失败方面存有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智力及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合中小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对524名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倾向、智力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1)中小学生创造性倾向从小学到初中都处于发展阶段,高中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中小学生的智力一直处于发展增长趋势;(2)小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创造性倾向总分有显著相关,初中生的数学成绩与创造性倾向总分以及四项行为特质都有显著相关,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与智力有显著相关;(3)小学中、低分段语文成绩和低分段数学成绩与其创造性倾向有显著相关,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有高分段与创造性倾向有显著相关,小学和高中语、数成绩三个分段学生的学业成绩跟智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和同伴提名测验,以1089名小学和初中学生为被试,考察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特点.研究发现:(1)小学生的欺负者/受欺负者显著高于初中生;(2)男生中的期负者显著多于女生;(3)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参与者,但同伴接纳水平与未参与者无显著差异;(4)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同伴接纳水平低于未参与者.在男性受欺负者中被拒绝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非受欺负者,但女性受欺负者中被拒绝的比例与女性非受欺负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某校1082名女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角色与大学适应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哪一种理想性别模型更适合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并探讨当今中国多元性别文化背景下,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型是双性化模型;(2)平等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传统性别观念和反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有阻碍作用;(3)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大学适应的影响,是通过男性化、女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证明了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