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满     
静月先生很小的时候,母亲把他寄放在林泉寺,求师于慧明法师。一天,静月问师父:什么是圆满?师父那时很年轻,也很英俊,对静月的这个问题,师父却充耳不闻,没有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幻想与行动     
一个弟子去请教师父道:"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什么呢?"师父道:"幻想。"弟子问道:"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呢?"师父说道:"去掉幻想,努力行动。"弟子问道:"师父,您不是说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幻想吗?为何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却要去掉幻想呢?"师父说道:"人生如果没有美好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 和尚画圆圈 有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  相似文献   

4.
一、主语和施受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中有: ①你那老和尚几曾吃他? ②师父不曾吃。这都是多义句。一解:吃的动作由“你那老和尚”、“师父”发出,是施事主语句;另一解:“你那老和尚”、“师父”是被吃的对象,是受事主语句。作为受事主语解的,当然可改写为: ③我几曾吃你那老和尚? ④你那老和尚几曾被吃? ⑤那妖怪不曾吃师父。⑥师父不曾被吃。  相似文献   

5.
只有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寺院距离普陀寺有数千里之遥。一路之上,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时时提防豺狼虎豹的攻击。启程之前,徒众都劝阻禅师:路途遥遥无期,师父还是放弃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6.
打湿的人生     
正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小痛苦,小烦恼,小挫折,也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  相似文献   

7.
知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去探望,总理和老教授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老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8.
“种”佛法     
老和尚要“圆寂”了,弟子们围拢在师父周围,为他“助念”诵经。 一位年长的弟子,想请师父做最后的“开示”,他俯下身,在师父耳边轻声地说:“师父,您功德圆满,将往生极乐,弟子请您开示,如何觅得佛法真谛。” 老和尚平静地看着眼前的弟子,眉宇之间一派慈祥。他略一沉吟,便缓缓说道:“庙的后面有一片空地,你们开上一片,播些种子,看看能不能把佛法种出来。”  相似文献   

9.
周联华 《天风》1994,(7):4-6
二、讨上帝喜悦的活祭 1、圣洁的 保罗的意思是说:活祭就是这么作,这样作是圣洁的,成圣的。你是一个有上帝恩典的人,你因这个缘故,你要与世上的人有所不同,不是外表的不同,而是内心的不一样。你是基督让你成圣的,不管你的身体是干净或不干净,或涂了泥巴在身上,这没关系,我们说的洁净不是外表的洁净,而是内心的洁净。比如这里有个碗,它的外面虽是脏的,但里面是干净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有位循循善诱的和尚正在菜园子里干活时,他的弟子跑来问他:“假如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做些什么呢,师父?”这个和尚微笑着说:“这个——”随之,转过身来继续干菜园里的活儿。 开车几十年的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白云观内,有一位年近花甲的道长,名叫成本胜。他是湖北省石首市粟田湖村人,1986年来京常住。他是一个普通的道士,生活在道众中间,他的言行也很平凡,但道友们一提到他,总是赞口不绝……尊师爱友成本胜道长出家于湖北省石首南岳山道观,他的度师是李信善道长,虽与师父在一起生活时间不到一个月,但对师父的感情十分深厚。他到白云观常住后,一直与师父频繁通信来往,交流思想感情。还多次购买道教经典书籍,赠寄师父,仅一本《云笈七签》就花去三十多元。四年来,共购寄书籍三十多册,用去人民币一百多元。今年(1990年)春。  相似文献   

12.
三门·解戒     
《佛教文化》2023,(1):53-55
三门弟子:寺庙怎么会有三个门呢?师父:正规的寺庙都是三个门。中间那个门叫空门。古代小说里说某某人受苦受难,某某人觉悟了,某某人看开了,就遁入空门。左面那个叫无相门。很多人认为庙里塑了好多佛菩萨,建了很高的塔,好像都是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13.
<正>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尊敬的夏林长、尊敬的各位师父、尊敬的各位林友、居士们:今天有这个法缘到居士林来,跟大家见面,很难得,很殊胜!居士林在我的心目中,早已心向往之。八十年代初(注:1984年7月2日),居士林还在广济寺的时候,当时居士林的导师正果法师和林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到平凉县以后被一个算卦先生收留当徒弟,学算卦、预测,给人看病。后来师父叫我跟师叔刘北全去闯一闯,磨练上两年长长见识。在那之后,我和师叔来到西安。年后,我身上钱花完了,跟师叔也没有学会跑江湖那些见识。回到师父身边。我说我到底不行。师父又叫我出去闯,后来和师父到了兰州,又转到新疆。在新疆挣了很多钱又回到兰州,在双城门外住了一段时间。和师父分开,师父回到兰州,我又到青海开算卦铺子。途中,在一个旅店里偶遇赵理朴道长,相谈投  相似文献   

15.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方正,有些人对外圆滑。从这个角度讲,人的品性可分为: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和不同品性的人交往,需要用不同的交际之道。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  相似文献   

18.
光秀 《法音》2021,(8):68-70
清明方过,梅子正熟,师父却走了。时至首七,仍只觉得师父如平日入禅,眼眸垂下,安详自在。课后经行,寺中榕叶更替,敷上梅雨,露重叶沉,飘落满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过天王殿,堂前无忧树已枝繁叶茂,是老和尚2014年所植。红尘道场,从来维艰,师父就像一棵大树,遮阳避雨,让我们在他撑起的树荫下安心办道。  相似文献   

19.
黄兴 《天风》2006,(14):40-41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 就是我的朋友了(约15:13-14)。经文:约15:13-15 主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是我最亲密的伴侣,这是我们从内心唱出的诗歌。人都需要朋友,朋友之间无  相似文献   

20.
心静如竹     
南山寺中,僧徒众多,其中有一和尚年纪最小,资质也属他最差。小和尚终日苦思如何来改变自己,却不知该怎样去做,心情也愈加愁苦。一日,小和尚终于鼓足勇气,去到师父的禅房,向师父道出心中的疑惑。师父并没有回答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