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构图形式(散点透视的构图、对称均衡的构图、分层分格的构图、和谐饱满的构图)在历代中国画作品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想说明汉代画像石的构图艺术,对于探讨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源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刻高度结合的艺术珍品,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特点、构图经营和用线方法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汉代艺术那种粗犷豪放、不事细节的雄浑之美,和飞扬流动、优雅浪漫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3.
肖形印是一种集书画篆刻意韵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形式。与其同时代的金石器物图像,尤其是画像石(砖)有共同的艺术特征,饱满质朴、简练生动。将肖形印与汉画像石(砖)结合,找到肖形印创作在题材、技法、装饰纹样、构图方式等方面对汉画像石(砖)的借鉴之处和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永杰 《美与时代》2006,(11):56-57
汉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汉画像石中那原始、幽默、奇崛而别致的构图,简括而气韵生动,平面而极具三维空间感的制作……都若不经心而又表现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5.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与楚文化密不可分,是楚地浪漫主义的表现载体。汉画像石通过其拙朴大气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万象,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生前身后的理解以及对于祥瑞升仙的追求。南阳汉画像石有着深厚的楚文化烙印,这也成为其不同于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是一种视觉艺术,本文试从美术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本体性的研究,通过对汉画像石形式语言的探究,引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并思考了汉画像石对现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是在祠堂、地下墓室等建筑壁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汉代一种特殊的丧葬艺术。汉画像石题材多样,其中伏羲女娲艺术形象在汉画像石上屡次出现,图像形式丰富,出土地域范围广泛。文章从类型分布、组合方式演变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继而解析"伏羲女娲"形象在汉画像石中广泛出现的原因,以及形象背后隐藏的内涵寓意。  相似文献   

8.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汉文化遗产中的一块重要印记,它常常以拓片的形式出现,是一部真实反映汉代文化的百科全书。翻阅大量历史书籍资料,就南阳汉画像石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对画像石的成因和基本品貌进行粗浅地分析,抛砖引玉,借此表现南阳汉画像石稚拙雄浑、夸张变形、运动疏简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的艺术珍品,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南阳汉画像石表现方法直观简要,生动活泼,蕴含浓厚,富于理性.本文从外貌整体、运动扩张、概括归纳、立体重迭、相对自由等五个方面对其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汉画像石刻以它那深沉雄大、粗犷豪迈的绘画风格,震撼着所有观看它的人们.与同时期的其它画种相比,如帛画、漆画和青铜器上的雕刻,汉画像石刻造型简练,概括力极强,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发挥着审美效应.它不仅在内容上主题突出、易懂,而且制作形式成功地运用了凸凹不平的点、线、面构成,并和色彩有机组合.这种组合在光线的照耀下,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明暗调子.可以说,汉画像石刻以它特有的表现语言,进行完美的视觉构成表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造型艺术特点、创作思路与创作意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观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汉画像石艺术中所独具的民间美术特性。  相似文献   

12.
早期道教教义的传播与汉画像石葬俗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画像石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众多研究文章未曾于汉代文化整体结构与特定画像石语境的内在关联上进行通观,不仅使一些问题悬而未决,而且还演绎出新的误会,严重地影响着汉画像石尤其东汉末期画像石这一不言灵石生命活力的解放。若从汉代早期道教文献视角去探询、观照和梳理画像石的宗教内涵和文化价值,以前许多误会及悬置的问题便可得到合理解析。  相似文献   

13.
画像石作为汉代最具时代特征、最丰富、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在造型、构图、工艺制作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其装饰性也对后世的装饰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边饰纹样作为画像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凸显主题图案,还有增强画像石艺术的整体性、装饰性、庄重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4-204
本文介绍了铺首衔环的由来,形象象征,在青铜器、陶器、漆器上的形象特征及功能用途,从而把生活中的铺首衔环与汉画像石中铺首衔环联系到一起,通过铺首衔环的形象特点即在汉画像石上的由来与表现,以及铺首衔环与门环之间的联系,了解汉画像石中铺首衔环不同形象,不同造型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通古连今,使我们对历史的铺首衔环与今日的门环相比较。追溯历史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画像石分布相当广泛,覆盖面积占大半个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是全国出土汉画石的重要地区,其中乐舞百戏类是汉画像石中反映人民娱乐文化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画像石上栩栩如生的鼓吹乐、鼓舞乐、相和歌、丝竹乐等一系列演奏者形象更是反映出乐舞百戏在当时盛行的场景以及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通过对汉画像石中音乐发展的背景以及音乐表现的内容和乐器的分类分析,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探究汉朝时期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急速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保护手段已逐步趋向数字化。徐州汉画像石馆存在信息可视受限等问题,不利于汉画像石文化遗产的传承。可通过发展虚拟场景展示技术,建立虚拟数字化博物馆来促进文化遗产的展陈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画像砖其画面表现渊源于纯朴自然的汉文化及社会面貌,根据建筑构件石材、砖材表面的体量多变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变的画面表现,体现出了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及艺术精神,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孙文青,(1896—1986)著名文博学家,河南社旗县人,解放前曾任南阳县教育司长、县志馆副馆长;解放后先后任河南省文管会副主任、省博物馆馆长、省文史馆馆员。一生致力于汉画像石的收藏和研究,出版《南阳汉画像石汇存》1-5卷,研究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19.
深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当代艺术家极力想摆脱后西方文化的影响,创造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艺术形式,但苦于找不到完美的表现形式,找不到理想的精神空间。相反,西方艺术家却从中国的意象空间中吸取了大量营养,追根寻源,我们仅从南阳汉画像石中就可以找到许多意象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绘画透视学的由来及其焦点透视、色彩透视、隐没透视和散点透视四个种类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中国传统绘画透视观和形成原因,并以《清明上河园》《富春山居图》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论证,最终研究出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多元性来塑造不同构图方式;以灵活性来运用不同绘画视点;以自由组合来创造绘画中的多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