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一现代性:概念的界定"现代性"是当下学术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有着各种不同界定,有些界定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有必要先对本文所涉及的"现代性"概念作一个简要的界定,以便讨论顺利展开。根据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的考察,现代性是从"现代"一词发展而来的,"兼作名词和形容词的‘modemus'(现代)是中世纪根据‘modo'(意思是‘最近、刚才')一词创造出来的,……指的是‘我们时代的、新的、当前的'"[1],从而与过去相对立。自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现代"开始与"中世纪"分离开来,对古代的、中世纪的和现代的这三个历史时段的区分,使人们将现代生活与传统生  相似文献   

2.
尤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是当今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言人。他的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主题:一方面,他试图从知识论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出发,为社会批判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争一块“地盘”,换句话说,他企图建立社会批  相似文献   

3.
理性的分化和对策——福柯论现代性杨大春法国哲学家大多关注社会问题,以知识分子或社会批评家著称。如果说伏尔泰等人是启蒙运动的“理性设计者”,萨特和福柯则是其批评者。本文旨在分析福柯关于现代性的有关看法。通过对合理话语的考古学和系谱学分析,福柯揭示了现代性的复杂内涵,并使现代社会对待非理性的各种策略及其虚伪性在人们面前暴露无遗。与此同时,他向人们展示了理性批判的新策略。一、现代性的界定毫无疑问的是,福柯的所有作品都涉及现代性问题,但他很少使用“现代性”(Modernity)一词,也从未明确界定何为现…  相似文献   

4.
“诠释”考     
“诠释”一语 ,随着西方诠释学 (hermeneutics)在国内的译介和传播 ,而大为流行。由之而起的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注释传统的历史反思和现代性观照 ,以及中国诠释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 ,亦方兴未艾 ,有燎原之势。目前 ,不论是西方学术观念的翻译 ,还是中国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 ,“诠释”一词都具有了某种核心概念的意义 ,成了一个所谓的“关键词”(keyword)。要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诠释”概念 ,就离不开对这一词语的语源追溯、语用脉络分析 ,以及思想史意义上的语义描述。本人不揣浅陋 ,遍翻群籍 ,将“诠释”一词的源与流 ,细加勘寻 ,罗列胪示 ,并做…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作为现代世界里支配一切的最高原则和体系,实际上体现的正是现代性的本质和逻辑,但这一本质和逻辑却具有“解放”和“奴役”并存的内在矛盾和困境.在超越资本逻辑、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回到“前现代性”之路、走向“后现代性”之路等不同道路中,马克思的“超现代性”——“通过现代性而扬弃现代性”之路是一条最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出现于上世纪 6 0年代的欧美 ,其本质在于“重释”、批判“现代性”,即对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哲学及继承传统哲学的现代哲学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现代性( modernity)以及现代性导致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研究和批判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认为 ,现代性以试图解放人类的美好愿望开始 ,却以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的结局而告终。格里芬说 :“我们可以 ,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 ,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 ,否则 ,我们及地球上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 1 995年 ,第 1 6页 )后现代主义属于“问题哲学”,没有统一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多元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当现代性作为一种同质性、整一性的理念作用于现代世界的历史叙事时,一元论的价值体系的生成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进步、变革、求新是现代性理念所拟设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诚如本雅明指出的那样:“这些趋势越是经久不变,它们的过程所涉及的一切标志着‘全新’的东西便越发显得陈腐过时”(本雅明,第110页)。作为现代性的这一悖论,求新与变革因此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总会反过来刺伤自己,使得“现代性的知识体系最终显现出理论的深刻矛盾、范式危机和自我解构的因素”(汪晖,第13页),其结果必然是导向现代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对现代性作出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就现代性意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而言,马克思的学说意味着使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进入到批判的把握之中。这样的本质—根据,一方面是资本——作为物质动因构成现代经济生活之支配一切的权力,另一方面是现代形而上学——既作为技术的本质,又作为一般的观念形态以构建现代世界发展所需要的架构。马克思的学说是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而这一批判的原则高度是以超越知性科学的唯物史观为思想基础的,同时也是以充分占有现代性成果的新文明类型(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为实践定向的。因此,马克思的批判将"体会到异化"提升到"历史的本质性"一度中去了。正是由于当代世界的本质—根据依然从属于现代性,并且正是由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具有特定的原则高度,所以马克思的"哲学"就依然作为"思想母体"在我们的时代中起作用,确切些说,就依然在问题架构和意义领域中统摄着当代世界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尔库塞(Marcuse)、弗洛姆(Fromm)、哈贝马斯(Habermas)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从这三位理论家的著述中,可以窥见“社会批判理论”的演进与变化过程,同时,这些观点也基本上反映出西方思想理论界部分知识分子不满资本主义现状而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进行哲学和社会学思考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0.
总论 妥协: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龙太江·l·32) 全球正义:意义与限度(杨国荣·3·3) 全球化与市场社会“公共生活”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价值吁求—现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背景、实践旨趣及其含义识辨(袁祖社·3·6) 货币观念的哲学审视—“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综述(必文湛·4·36) 跨文化的文本理解与交往(姚燕·5·14) 中国哲学大会(2004)召开(本刊记者·9·3) 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综述(胡 兵·12·42)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的重读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启示(张曙光·l·3)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辨析(程广云·l·8) 历史领悟与哲学革…  相似文献   

11.
张法 《哲学动态》2023,(9):103-114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形成的现代型艺术,其核心概念为“艺术哲学即美学”。20世纪初产生了与之不同的艺术科学。到20世纪中期,又回到“美学即艺术哲学”。这两次“艺术哲学即美学”的核心内容不同,前者重在艺术门类体系,后者重在概念分析。在艺术科学的演进历史中,艺术史取得成功,产生了“艺术理论”一词的两种不同内涵,由此造就了“艺术”概念的复杂性。美学—艺术哲学—艺术科学进入中国后,一方面仍以“艺术”为总名,体现在哲学和学科体系当中,另一方面则以“文艺”为总名,体现在体制和学科两个方面。“艺术”和“文艺”的语汇悖论由此形成。进而形成了“中国艺术”(或曰“文艺”)两种总名、三套体系和三套话语的局面。艺术话语在世界与中国均呈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内蕴着世界现代性和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由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冯达文、陈少明教授主持的题为“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的小型研讨会,于2000年12月14至15日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行。这次会议得到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社会在急剧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联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制度及相应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观念在上个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并在实践中导致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这些新的制度或观念特征构成了现代社会学家或社会理论家所谈论的“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的起源、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世界范围来说,现时代仍是以利润为本的资本主义时代。无视资本主义而空谈人本主义,这是迄今为止现代性研究的最大败笔。本文试图以唯物史观的视角解读现代性,以证明所谓超越了现代性的“后现代社会”不过是因彻底资本化而酝酿着更多现代灾难的“更现代社会”,故若不从实践上颠覆资本霸权,那么即使最深刻的现代性批判亦无异于自欺欺人。一、现代性: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神圣同盟自康德以来,从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直至哈贝马斯、德里达、鲍曼、波德里亚、福山等思想者,现代性批判乃是从未间断的“现代事业”。它不仅已融…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Jugen Habermas,1929——)是法兰克福学派第2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哈贝马斯评价西方学者一般高度评价哈贝马斯及其理论体系。《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的编者R·A·戈尔曼认为,哈贝马斯在有关方法论、哲学、政治学等重大问题的许多争论中,均是个核心人物,他制订了一种把语言哲学与社会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交往能力理论,发展了行为和社会进化理论,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奠定了规范的哲学基础。”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兰认为,哈贝马斯象他的前辈一样,不仅讨论方法论问题和作为  相似文献   

15.
简论现代汉语同音同义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同音词是指意义不同而声音形式相同的词。而同义词则是声音形式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而又微有差别)的词但是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现代汉语中有好几百组词既同音又同义,如“订购—定购”“界限—界线”等等;我们把既具有同音关系,又具有同义关系的一组词称作同音同义词。  相似文献   

16.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18,50(8):920-928
据史料表明, 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 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 即朱逢甲。朱逢甲饱读经书, 国学底蕴深厚, 并在襄助传教士办报纸过程中接触到了西学, 具有了现代学科意识。1871年, 他在讨论中国传统相术时, 曾在心理学意义上使用过“心之理与事”一词, 为其创制“心理(学)”一词奠定了基础。中学与西学的交融与碰撞是朱逢甲创制“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尽管“心理(学)”一词首先由中国知识分子创制, 但因西学在中国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 故没有像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心理学”一词之后在日本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双音节词。这些双音节词有的语素完全不同,如“健壮”和“衰弱”;“美丽”和“漂亮”。有的语素完全相同,其中语素相同词序又相同的较少,如“杜鹃”(指花)和“杜鹃”(指鸟);“新生”(新的学生)和“新生”(新的生命)。较多的是语素相同而词序相反,称为同素反序词。如“洗刷”和“刷洗”;“力气”和  相似文献   

18.
(一) 偏义合成词在现代汉语中,词由词素构成,确定一个词的意义往往跟构成词的词素义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分析词素义对确定词义就有相对的作用。在联合式合成词中,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基本上是其中两个词素义的总和,“光明”是明亮的意思,是“光”和“明”两个词素义的合成,其他象“朋友”、“道路”、“语言”、“人民”、“群众”、“寂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我们无意于讨论“现代性”概念的歧义性, 也会适当地忽略“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划界。依据贝克 (UlrichBeck) 的说法, 现代性首先意味着“一个传统确定性的世界正在衰竭”。而从另一方面说, 此所谓“传统确定性”的衰竭也就是意味着世界失去了奠基于传统宗教与形而上学的稳定与和谐。19世纪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的一幅画非常典型地表现了“现代”概念所蕴含的“不和谐”: 一轮美丽无比的落日, 而绚丽的余晖中冲出来的却是丑陋的钢铁怪物火车头; 另一面是一个波光粼粼的港湾, 那里停泊的不是维多利亚时代优美的帆船, 而是一艘有着巨…  相似文献   

20.
和辻哲郎对"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的前提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颖 《哲学动态》2001,(11):38-41
提到“交往伦理”的理论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哈贝马斯 (JurgenHabermas,l92 9— )。其实 ,早在 2 0世纪 3 0年代初期 ,日本的伦理学家和哲郎 (1 889- 1 960 )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伦理学理论 ,提出了具有先驱意义的思想。作为一名日本的伦理学家 ,和哲郎的思考首先是从“人间”这个典型的日语词开始的。日语的“人间 (读作Ningen)”一词是用来指称单独的人或人类总体的一个词语。因此 ,它并不是现代汉语中人世间、人类社会的意思。和哲郎的重要的伦理学著作《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 (日语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