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纪之交的特殊时刻,人们更加热烈地展望、描绘未来,同时也以复杂的心情回顾、反思着过去。20世纪中国思想学术发展道路,便是这种回顾、反思中的重要课题。应该说,这种回顾、反思不仅属于过去,而且联结着未来——联结着中国的21世纪。”打开山东人民出版社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今天,有必要回顾包括MEGA不同版本在内的马恩著作全集的编辑和研究史,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具体理论方法,在文本、思想史和意识形态的内在统一中,从文本结构变化、写作过程说明、概念术语辨析、思想语境重构四个方面,更好地利用MEGA,推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行将成为历史。思想文化意义上的世纪往往并不契合于一般意义上的时间的纪年。假若说20世纪的世界历史大致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以苏联解体为下限,福山《历史的终结》①一书似可谓其“经典性”文献记录的话,20世纪的中国历史则当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先导,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尾声,“现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景,而不再只是一场梦幻与憧憬。与此相应,世纪末的欧美国家或津津乐道或满怀忧虑地谈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则始而小心翼翼继之众说纷纭地思考后现代的林林种种;后现代对于中国来…  相似文献   

4.
正从《陶渊明的幽灵》的中文版,到《生态时代与中国古典自然哲学——以陶渊明为个案的研究》的英译本,文艺理论家鲁枢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惊喜和文学震撼。鲁枢元的学术研究,始终是以开拓创新的姿态,走在学术前沿,对学术原创性的追求标志了他的学术高度。从20世纪80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尤其是最后20年 ,我们无论在物质上 ,还是在精神上都进入了一个飞跃的时代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市场商品琳琅满目 ,载人飞船上天返地 ,各种思想极为活跃 ,可谓变化巨大。百年在中国历史上只是短暂的瞬间 ,但它也曾展现无数的壮丽辉煌 ,我们感受了太多的兴奋激昂 ,我们也有不少的历史忧伤 ,我们不必抱住那些刻骨铭心的事件 ,而要认真冷静地回顾这一世纪中宗教发展和宗教学研究的历史进程。20世纪初 ,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经历了痛苦和磨难 ,庙产兴学、“非基运动”不仅将这些宗教推入二难的境地 ,被迫起来进行自保 ,而且在佛…  相似文献   

6.
回顾·反思·前瞻: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在这特殊时刻,回顾总结20世纪哲学和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我国哲学所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哲学发展的前景,是哲学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总结过去,推进未来。为了推进这一思考向深层发展,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世纪之交谈哲学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栏。在这一栏目中,我们将刊登20世纪哲学的回顾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哲学的回顾与总结;还将继续刊登先前已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发展回眸”栏里的有关内容。稿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对百年哲学或50年哲学的规律性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重要哲学理论进行评析的研究述评,还可以是有价值的专题性研究资料。字数一般不超过六千字。来稿贯彻择优录用原则,并提倡有理有据的争鸣。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1897-1986)一生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他60余年的学术生涯几乎是百年现代中国美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所构筑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的美学体系和谨严的学术方法对现代中国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主客统一的美学思想和人生艺术化的人文理念,已成为任何一个建构未来中国美学体系的探索者所必须重温的经典.从百年中国美学学术史看,朱光潜所代表的美学经验模式仍值得我们探寻和总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朱光潜美学的价值不仅已超越20世纪中国思想史而直接启迪着21世纪的中国美学进路,而且他的思想还被西方美学界所关注[1],走向世界美学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8.
莱姆克(Leroy Loemker)把17世纪哲学上的努力表征为一场为秩序和自由的综合而进行的斗争,人们不得不承认,这项任务并没有完成。这种挫折的后果影响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并形成了当代文化及其分野。因此,在一种十分现实的涵义上可以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的哲学是我们的以往经历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尽力理解17世纪和18世纪的哲学,以便不仅与20世纪具有学术气息的哲学中的各种各样学说相容,而且与我们所卷入的那些在道德上、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王夫之与戴震的哲学终结了宋明理学,开辟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新方向。王夫之、戴震哲学的巨大价值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中没有得到合理的绍述与发扬。吴根友等著《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一书第一次从哲学的角度对戴震和乾嘉学术做总结研究,其价值有四:一是系统总结分析了20世纪以来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大体上的四种范式或曰四种路径;二是肯定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时代的哲学是以"道论"为其形上学;三是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评价乾嘉时代历史考据学、语言哲学的思想史意义;四是阐明"实事求是"是乾嘉学术方法的"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从势所必然到理有必至清末日人造“哲学”一词以翻译西方之philosophy,①其词传入中国后,中国思想界随即有“中国哲学”一概念的提出,及后更演为一门崭新学科。到现在,中国哲学的研究已逾一个世纪。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哲学的出现实为中国旧有学术观念的解体并代之以现代西方学术分类的结果。必须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旧有的学术若不能重新装置于现代西方学术的框架内,则只有随着传统文化的失序而式微。经学的衰落则是典例。用传统的话说,这是势所必然者。但倘使我们仅从势的一面着眼,自难免觉得旧酒之必须装以新瓶并不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