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榕 《心理科学》1998,21(4):369-370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为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其内容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以家庭教育的论述为重点,对我国传统家教影响很大,古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几乎每一本教育史都要谈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等都把它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学领域,吴凤岗的《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就对《颜氏家训》有所阐述;在杨鑫辉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中,也专…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蒙养、重家教的古代家训,是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思想内涵之丰富多采、表现形式之灵活多样、影响作用之深刻久远,是世界各国文化史上所仅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挖掘整理传统家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少锦、陈延斌二位教授继主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上、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出  相似文献   

3.
家训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特色,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本着修身、治家、立业的核心思想,对个人的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训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家训史》作为众多书籍中的一本,对中国整个家训的发展史按照时间纵向梳理的方法对不同朝代家训的具体内容作出概述,从中体现了各自的内容、原则、特点、演进规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一种辩证的视角去看待传统家训,在肯定家训价值的同时,也提到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地主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所产成的糟粕。  相似文献   

4.
福建汀州客家的严婆家训流传至今约有500年历史,它是民间家训的一枝奇葩。严婆家训的特色有三:严字当头,讲究严律治家;尊重女性,视女性为家宝;讲古谣训,化严婆崇拜为民间信仰。由严婆家训提炼出民间家训的社会伦理功能是:民间家训严家教、扬家风,具有立德教人的功能;民间家训正风俗、美教化,具有"道德场"的功能。这一民间家训给人们的现实启示是:首先,民间家训源自百姓、贴近百姓,有利于促进家风民风的建设和改善;其次,民间家训奖惩分明、恩威并重,有利于道德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最后,民间家训花样繁多、呈现形式多样,有利于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相似文献   

5.
颜之推(公元531~590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晚年所著《颜氏家训》是留传至今的主要著作,是“产生于六世纪的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也是“魏晋南北朝门第教育的产物”o。颜之推的一生虽未介入教育活动,但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家教伦理思想是颇具辩证性的,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土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尤其家庭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因此,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颜之推的教育伦理思想尤其是家教伦理思想进行探讨,尤具现实意义。一、颜之推家教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出发点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何处是其源头?宋代陈振孙认为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他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①《颜氏家训》确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家训著作,但它主要适用于仕宦之家教导子弟传继家业的需要,不能代表中国传统家训的全部。从家训史考察,中国远古“五帝”禅让与家学世传就孕育了传统家训的萌芽,而周初的王室家训,包括太任与武王妃的胎教,文王教武王,武王、周公、召公教成王,成王教子弟等,则真正有了开创的意义,而以周公为杰出代表。因为他不仅对前辈的“遗训”②作出了归纳总结,而且从天…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一向是家族主义的重镇。书香门第对于弟或儿女所作的保家训诫,口授书载,不胜其读。他们条其法戒,整齐门内,以贻子孙。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等,都是建建阶级教育其子女及家庭成员的训条。古代在家风内容上,规范甚多,有立清风者,也有立仁风者,还有立直风、立贞风者,等等。目的在于使他们的家族统治地位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8.
徐少锦与陈延斌两位教授编写的《中国家训史》,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 5编、38章、62万多字。该书是作者继 1 993年整理、出版了两卷本近百万字的《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之后 ,又在广泛吸取了近 1 0年来的家训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我国著名哲学家、93岁高龄的张岱年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为之作序 ,认为“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 ,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 ,对家训中的许…  相似文献   

9.
史载:1515年至1544年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曾四次出高价向达·芬奇求购力作《蒙娜丽莎》,但均遭拒绝。后来法王路易十三才如愿以偿,他将画挂在“家训堂”內,并令女儿整日对着画模仿那少妇的迷人的微笑。只是其女学的不得要领,无法惟妙惟肖,却常在公众场合“表演”,被社交界讥为东施效顰。公主小姐所以训练微笑,是因家教,而其目的还在于想得到社交界的欢心。  相似文献   

10.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的儒生朱柏庐所著。它在旧社会士大夫中颇有影响,不少人家把它书写在书房客厅,作为教育子女的箴言。 《治家格言》产生于封建社会,不可能没有封建糟粕。明显者如“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处世莫多言,言多必失”的处世哲学,“为官存心君国”的忠君思想等等,当然必须坚决剔除。  相似文献   

11.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训教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家训文献的涌现和大量刊行是在唐代以后,而以明清和民国前期最盛。民国及以前基本没有家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只是一些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专著或教材中涉及少数家训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训整理、出版增多,家训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对家训内涵、家训思想史分期和发展历程、规律、基本思想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方面,学者们在倡导建立"中国家训学"、利用传统家训资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极少。当前亟需进行系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加强对传统家训思想史深层次探讨和横向交互研究,在开发利用传统家训史料资源、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等领域也亟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12.
伏蒙蒙 《管子学刊》2016,(2):113-116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孔子家语》是一部以语录体为主的说理散文,同时又具有其他文体的某些特质。它与《论语》相比较具有向专论体过渡的倾向,从某些篇章来看它还兼有小说和家训色彩。  相似文献   

13.
正家训是一种于亲情中培育规范、生养中予以教化的教育手段,一种于国家正式组织之外的道德教育。家训的内容是关乎人在这个社会"能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起始伦理,家训的目的是使家庭中的成员能够"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成为于己、于人、于家、于国的楷模之人,最终推动民族和国家不断前进。中国儒家文化的起点是人性本善,人皆有恻隐之心,故道德成为国家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一种先"老吾老"然后实现"以及  相似文献   

14.
古代社会的家教凝结了封建社会各种生活准则、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它是家长对子女所进行的有关道德、礼节、生活规范的教育。历代世家,名门望族和统治阶级思想家、文人学者都制订过有利于家门兴盛的教子方法,因此它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宣扬统治阶级伦理道德规范的。 首先,古代家教强调严格遵守封建伦理纲常,“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忠孝》)。这“三纲”说的是做大臣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古代中国哲人面向人自身展开思考和探索的智慧结晶,它热情关注人 在现实世界的生存问题。正是这样,《周易》对家庭问题相当重视,把思考和探索家庭生活的 智慧作为思考和探索生存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家训文化作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相 结合的产物,深受《周易》的生存智慧的启迪。本文从家庭和谐的齐家之道、人生自强的立身 规则、积善避祸的利害选择、男尊女卑的夫妇关系以及知崇礼卑的美德追求等方面揭示了《周 易》的生存智慧对家训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自孔子编定成书以来,一直是传统中国人家教的基本教材。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施教往往选择《诗》作为孩子的必读书目。父母亲包括家庭中其他长辈引导孩子去读《诗》诵《诗》赋《诗》,并结合《礼》《乐》《书》《易》《春秋》之教,帮助他们完成从言语到性情、德行及日后为人、从政的基本教育。传统中国社会尽管治乱相替且乱世居多,而其基本价值观念始终能够一以贯之,文化根脉能够保持不断,这与中国家庭教育中《诗》教的贯彻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管理哲学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先秦时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的大道之源。干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的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周易》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科层制─《...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先秦时它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的大道之源。千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的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周易》进行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  相似文献   

19.
宋代老学在整个老学发展史中凸显出儒、道交摄互通的理论特色,各注家在注解《老子》时,多援引儒家经典,特别是《周易》中的文句与《老子》交相训示,研究以《易》解《老》的诠释向度对于我们对《周易》天道理论与《老子》形上思想的交互理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以此为关注重点,以《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为研究对象,按援《易》阐道之义、援《易》论道之体、援《易》说道之用三部分论述徽宗援引《周易》来构建其道论的思路,对《御解》中引《易》的内容进行阐释与梳理,最终揭示《老子》道性合一的性命哲理。  相似文献   

20.
周忠新 《天风》2022,(1):36-37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极力倡导的,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老子等,都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诸葛亮把"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诫子书》),朱用纯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齐家"的训言(《朱子家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厉行节约,制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