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亚文化是指那些不占主导地位的、只是被小众群体所接受的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出生于1995-2009年的“Z世代”作为互联网的原生居民,既是亚文化传播的主要受众,也是亚文化潮流的引领者。特别是近年来“饭圈女孩”“二次元文化”“虚拟偶像”“网络文学”的兴起,让亚文化逐渐成为校园主流文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对Z世代热衷亚文化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让亚文化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网络剧和"二次元"文化都成长于互联网这片"热土",因而两者本身有着天然的相近性,并且从现实层面来看,二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二次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剧的特点和新兴现象,对网络剧中"二次元"文化的表现进行反思,有助于"二次元"文化和"三次元"文化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3.
书讯     
本书是作者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专著。共分文化观、形上学、心物论和哲学史4篇15章。第一篇“文化现”包括“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第1章)、“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与马克思·韦伯中国文化现”(第2章)、“冯友兰的《新事论》及其文化观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第3章)、“新理学的现代化论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第4章);第二篇“形上学”包括“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第5章)、“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第6章)、“冯友兰新理学哲学要论”(第7章)、“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第8章);第三篇“心物论”包括“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第9章)、“马一浮哲学的心物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由父子俩的一系列对话所组成的哲学文化类著作。儿子(马蒂厄)信奉佛教,曾从事生物学研究,后在西藏出家,并长期在那里修行,父亲(让·弗朗索瓦)是一个被称为“自由思想知识分子”的法国职业哲学家。乍一看,俩人分别可以作为两种文化——东方文化(佛教)和西方文化的代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是长期以来在分析问题时那种将人物作阵营(路线)划分模式的延续。倘若我们用这样的理路来从事文化研究工作,显然是无甚意义的。 本书的对话是以佛教的基本观念为中心,结合问者(让·弗朗索瓦)站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在对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化和市场”的讨论,已经引起广泛注意。这个讨论已经涉及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分歧还很大,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不承认或有意无意地抹杀商品价值(体现为交换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本质区别,认为把文化生产部门当作“事业”单位而不作为企业对待,是“观念误区”。因此,“必须重建一个文化价值论”,从而把文化生产活动(指文学艺术、戏剧、影视、出版、广告、教育、科学研究、法律等等)“变成盈利性的经营活动”,让这些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值;让文化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摘 要 尽管社会认知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其核心在于人们对“自我”、“他人”及两者关系的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对社会认知有着广泛影响,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文化对“自我” 与“他人” 信息加工及其大脑机制的影响上。文化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文化显著影响自我相关记忆、自我表征、自我觉知等自我认知过程。这可能主要来源于不同文化人群自我建构方式的不同。上述差异的神经机制主要体现为不同文化人群自我相关加工时,其内侧前额叶功能性变化的不同。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化同样显著影响人们对他人,尤其是对他人情绪的认知。这一点集中表现为表情认知的文化优势效应及共情过程的文化差异。在神经机制上这一差异主要体现为杏仁核功能的文化可塑性。文化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可继续探讨主流文化、区域文化、宗教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差异:1)对自我认知与情绪认知相互作用的影响与神经基础;2)对共情(empathy)、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与协同行为(joint action)等多种社会认知过程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关键词 自我建构 文化神经科学 情绪认知 自我表征 共情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他场合他也多次强调:“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  相似文献   

8.
一、“人”的主要问题90年代以来,图书馆界“最热门”的话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否“低谷”(或“困境”)及怎样走出“低谷”,或如何抓住“机遇”,改革前进;(二)“现代化”问题,即“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以至进入了“地球村”的“虚...  相似文献   

9.
性神学的嬗变与后医学文化思潮南京铁道医学院(210009)孙慕义圣经文化以性原罪意识为开端,从此影响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对性的态度。性最初成为罪恶的标志,圣保罗反复宣称:“性交阻碍得救”,“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哥前7:26),“若常守节更有福气”。(...  相似文献   

10.
锡克教《阿迪经》的晨歌《阿迪经》意为“最早的经”或“最初的经”,又名《斯里·古鲁·格兰特·萨希布》(“斯里”意为“先生”,“古鲁”意为“师尊”,“格兰特”意为“经典”,“萨希布”意为“先生”。这个名字可译为“师尊经”),是锡克教的主要经典,由第五代师...  相似文献   

11.
1、基本概念问题的提起所谓文明(化):(1)从广义上说指的是人类发展的更高级阶段(取代野蛮阶段);(2)从较为狭义上说指的是人和国家的某种稳定的社会文化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即使在内在变化和外在影响下也能在很长的历史时间段里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文明”一词被广泛地用来指称:第一,现代世界中存在着的那些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多样性的统一体[与“世界共同体(coo6。。ec,。)”是一个意思];第二,居住在我们地球上的并组成为世界社会群体(co。yM)矛盾统一体的诸区域性“世界”的多样性。正是诸种文明之间在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2.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续)龙佳解(湖南大学)二、中国文化重建的哲学省察傅伟勋自叙其尝试中国文化重建课题的哲学省察的直接成果是:一是获致了“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的结论,作为中国文化重建的立场;二是构想出“生命的十大层面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也许不会太长,但是它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却能远泽后世、流芳千载。齐文化是以先秦齐国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地域文化,随着历史的潮起潮落,它既经历了自己的辉煌,也身受过某种尴尬。但无论沧桑如何变迁,齐文化毕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与支柱”(王阁森等:《齐国史》导论,第6页)。因此,它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以其特有的深沉与厚重,对后世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清朝初年,以“生济南文献之邦,宦江左清华之地”(郑方坤语)的王士祯为…  相似文献   

14.
医院文化与医院角色(下)江苏省如皋市人大常委会(226500)薛炜清医院文化作用的双向性,规定了医院文化的价值取向。医院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配合、辐射等诸多作用和功能,但究其要者两点:一是在于组织内的导向作用。医院文化尤其是以“人”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08,(4):100-104
大辛庄早商文化由于其与岳石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共生.可初步确认其为先商族发源地的文化。古书记有简狄生活于不周之山与幽都,不周山即华山,幽都即大辛庄遗址·简狄即生商始祖契于凤凰台(商丘)。后来,契东迁于今寿光市以南之呙宋台,是为古书记载的困(因、殷),民国。呙宋台即商丘。因此,大辛庄与呙宋台是“商”与“殷”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张利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在近些年的文化讨论中,胡适的文化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也产生了分歧,胡适与“全盘西化”论的关系便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论者或曰:胡适是“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7.
<正>2016-2018年,以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清真寺金石图录》工作组用3年多时间,深入到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除海南、西藏、贵州)开展清真寺金石实地调研。这是继10年前国家“十一五”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回族卷(铭刻类)”清真寺金石调研后,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性清真寺金石专题调研。此次调研将金石资料收录时限延展到当代(立石时间截止于2017年),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  相似文献   

19.
蔡锦图 《天风》2023,(3):47-48
<正>早期中文圣经都是文言体,但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意识到文言语体复杂,未必被所有中国人掌握,遂逐渐产生使用通用语体翻译圣经的倾向。传教士称以文言翻译的圣经为“深文理译本”(High Wenli Version),而为了让受众更广泛,他们翻译了较浅白的文言圣经,即“浅文理译本”(Easy Wenli Version),以及按官话翻译的“官话译本”(Mandarin Version)圣经,这三类圣经成为19世纪下半叶中文通用语言圣经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