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12个问题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希腊文明时期起,人类就开始了对心智(m ind)奥秘孜孜不倦的探索。然而,在20世纪后半叶之前,心智在哲学中的研究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在过去的30年里,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智哲学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论题之一,它带动和涵盖了其他许多哲学分支的研究。心智哲学的当代领军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哲学家塞尔(John R.Searle)甚至指出:“50年前语言哲学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现在这一位置由心智哲学所取代。”[1]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塞尔在他的新作《心智》一书中总结了当代心智哲学应该加以深入研究的12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笛卡尔传统…  相似文献   

2.
虽然心智哲学是19世纪才渐臻成熟的一个哲学流派,但是关于心智问题的哲学思考早已发韧于古希腊。自阿那克萨戈拉提出“nous”(mind)以降,希腊哲学家就普遍把心智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第三卷第四、五章中对心智问题更是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哲学阐释,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关于理智性质问题的哲学难题。后世注释家围绕亚氏难题作了诸多揣测乃至针锋相对的诠释,尤其在中世纪,各种不同诠释引发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托马斯·阿奎那由于肩负以亚里士多德主义改造作为传统基督教理论基础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  相似文献   

3.
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回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表达了他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思想转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这种转变不是一般地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而是对形而上学的体系化哲学的颠覆,是哲学的研究由构造思辨的理论体系转向研究社会生活一定领域的问题,研究不同领域之间的现实关系。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法哲学与其形而上学逻辑体系的内在联系,使政治哲学从体系化哲学的架构中摆脱出来,初步实现了研究主体由观念向现实的行动的人的转变,初步创立了新的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因此…  相似文献   

4.
R.Rorty 等着《历史中的哲学》(Philosophy in History)1984T.O’Hagan 著《规律的终结》(The End of Law)1984H.Putnam 著《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Truth and History)1981H.Staten 著《维特根斯坦和戴利达》(Wittgenstein and Derrida)1985R.Bernstein 著《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科学、解释学和实践》(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斯特劳森《个体》一书中的"描述的形而上学"的分析,本文在揭示它与亚里士多德的以可感实体为基本存在者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在日常经验中复活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企图的内在思想问题。文章联系培根的"四假象"和康德的"先验幻相"对这种经验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由此论及分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上的共同特征,说明了当代分析哲学家经常诉诸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文本进行哲学史编纂的方法论根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形而上学导论》提供的线索,利用相关的梵语(哲学)、希腊语(哲学)知识,并着眼于整个海德格尔思想,在与Sein(存在)、与Ex- istenz(生存)等核心词语的关联中界定并阐释了海德格尔哲学中的Aufgehen-词,并以此为依据,重点讨论了《形而上学导论》与《存在与时间》的中、英译本对Aufgehen翻译的优劣,认为《存在与时间》一书的译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此外,笔者对Aufgehen的译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J·T.Fraser:《作为冲突的时间:科学与人道主义研究》(Time as Confliet:a Seientifie and Humanistie 5 tudy),1978W·Murray:《海德格尔和现代哲学:批判论文集》(Heidegger and Modern philosophy:Critical Essays), 1978J.W.Dauben:《G.康托尔:他的数学和无穷哲学》(G.Cantor:His Mathematies and philo、ophy of the Infinite),1979E.D.Klemke:张科学哲学入门读物》(Introduetory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eienee),1979Charles Hinnant:太Th.霍布斯:参考指导》(Thomas Hobbes:A Referenee Guide.)1980.R.F·Hol…  相似文献   

8.
正穆尔(A.W.Moore)是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其研究领域广阔而深湛,涉及形而上学、康德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哲学史、数学哲学、逻辑学与语言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很高声望。其代表作有《论无限》(1990;2001)、《观点》(1997)、《康德道德与宗教哲学的主题与变奏》(2003)、《近现代形而上学的演变:理解事物》(2012,以下简称《理解事物》),等等。目前任哲学杂志《心》(Mind)主编。《理解事物》出版之  相似文献   

9.
康仕慧 《哲学动态》2006,(11):11-13
迈克尔·达米特(M ichael Dummett)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等领域,尤其是他关于弗雷格哲学的研究奠定了他的整个哲学生涯,他是20世纪反实在论和数学哲学中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弗雷格:语言哲学》(1973);《直觉主义的成分)(1977);《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1991);《弗雷格:数学哲学》(1991);《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1991);《分析哲学的起源》(1993);《语言的海洋》(1993)等。2005年12月~2006年5月作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期间对他…  相似文献   

10.
意向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显学,特别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思想核心。它关涉到许多基本的哲学问题,深入到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结构前提和逻辑预设。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过目前多数学者主要还是从当代西方哲学诸如现象学、语言分析哲学和心灵哲学等思想框架内来理解和阐释意向性理论,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西方哲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有人做。刘景钊博士的《意向性:心智关指世界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年7月第1版,以下该书简称《意向性》)一书则从具体问题入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1.
1984年6月,英国伦敦大学贝德福学院哲学讲师格雷林(Antony Grayling)博士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来华,就分析哲学作系列性专题学术讲演。他讲演的题目分别是:《分析哲学的背景》、《反实在论的形而上学》、《怀疑主义》、《可能的世界和本质论》、《心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 ,阿多尔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形而上学 ,主张“把马克思叫做形而上学家”(阿多尔诺 ,第 14 - 15页 ) 。 现代西方一些哲学家 ,如海德格尔等 ,则认为“哲学即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 ,第 6 8页 ) ,马克思哲学与其他的西方哲学流派如尼采哲学并无本质区别 ,充其量只是在形而上学的模式下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倒 ,但仍是一种形而上学。这种观点也同样存在于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中。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所谓“学院派” ,坚持用各种现代西方哲学理论甚至用各种各样的本体论来“诠释”和“重建”马克思哲学 ,一些人甚…  相似文献   

13.
英美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中物理主义盛行,而以斯塔普为代表的量子物理学家却从物理学内部发出有力的反物理主义声音。借用斯塔普关于内在描述与外在描述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到心智哲学中的物理主义者预设了经典物理学的定域原则,又把定域原则不能解释的意识整一性从观察方投射到对象上去,犯了"整一性投射谬误"。抛弃定域原则,以量子力学的基本前提出发,就能避免这种谬误且有望对心智现象做出突破性的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刘高岑 《哲学动态》2005,(11):30-35
心理意向性论题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布伦塔诺(F.Blentano)引入现代哲学.20世纪前半期的意向性研究主要在现象学传统中展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语言哲学的逻辑演进,以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心理意向性则成为当代心智哲学的重要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意向性更进一步成为当代哲学探索人类心智的性质、构成、特征和归属问题的焦点.当代西方心智哲学关于心理意向性的众多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意向实在论,二是意向工具论.本文首先阐明意向性论题的内涵及其在人类心智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然后考察当前关于心理意向性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并扼要评述它们在人类心智研究中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找寻人的世界──高清海的《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评介刘子贵高清海教授撰写的《哲学的憧憬一<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以下简称《幢憬》),已在吉林大学出版社付梓。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虽然自觉理解得不够深入、全面,但近水楼台,很想尽早把这部很有特色的论著介绍给哲学界的同仁。《憧憬》所分析的对象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形而上学》为分析文本,是因为它是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全面地总结了古希腊哲学的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哲学的性质、世界的本体、变动与矛盾等最基本的哲学问题。虽以《形而上学》为分析对象,作者却没有拘泥于文字上的考据,没有囿于《形而上学》一书的内容、思想范围。而是从《形而上学》出发,并以此提出问题,联贯起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的发展,探讨了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规律,阐述了现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超越。在作者看来,哲学是有历史感的科学,研究哲学的历史典籍,研究哲学的历史发展,能为我们理解现代哲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正是出于此,作者才去分析《形而上学》。马克思说: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站在今天的高度回顾哲学史,将更清晰地凸现哲学的发展线索,品衡《  相似文献   

16.
《世界哲学》2003,(3):111-111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nternation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Philosophy(ISCWP)]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会议东道主)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PA)]合作,将于200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主题为“哲学交锋-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y andChinese Philosophy)”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届  相似文献   

17.
1.背景知识1.1 核心问题如果我们不求精确,心智哲学的核心问题可简单地作如下叙述:“什么是心智或智能的本性?或者具体地说人类如何能做这样的事情,如识别物体、采取适当的行动、解决问题和进行艺术创造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本体论"概念的误置屡见不鲜,因为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本体"和"存在",并不符合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澄清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要想准确而内在地理解中国哲学理论范式,就必须从心性论层面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同样地,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独具特色,迥异于古希腊哲学以来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以道家哲学为例,"道"不仅不出现于时空之中(无象、无形),亦不出现于语言之中(无名),具有明确的"非实体性",而古希腊以来的metaphysics则掺入了更多的物理学思考的特点。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体现为心性论、实践智慧与境界理论,而不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知识论。  相似文献   

19.
元哲学与哲学——与李光程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程同志在《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元哲学“就是以哲学自身作为对象的次一级的研究,或者称为‘哲学的哲学’”,“元哲学的观点就是一种超越。它是站在各派哲学之外,从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和总体的观点、立场来重新审视哲学”;“从元哲学的观点看,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没有一个适  相似文献   

20.
中英暑期哲学学院第1期《分析的哲学与哲学的分析》于8月1日至1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授课教师以著名哲学家、牛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P·F·斯特劳森教授领衔,分别讲授了《分析和形而上学》、《真理、客观性和语境》等4门课程。学院还同时安排了阅读课(Reading Groups)、研讨会(Symposia)和自由交谈(Common Room)等多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