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杰 《法音》2010,(8):13-21
<正>一、引言《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宗所依经典之一,据记载东汉至北宋共十二次翻译,现存五种译本,分别是:1、《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东汉支娄迦谶译(以下简称"汉译");2、《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  相似文献   

2.
西藏佛教的传统中,两种阿弥陀不作一个尊格即“阿弥陀佛”来称呼。作为报身的无量寿(Tshe dpag med,Amitayus)和作为变化身的无量光(’Od dpag med,Ami-tabha)始终被区别开来。笔者曾在《西藏撰述的净土教系佛典》(《佛教大学大学院研究纪要》第七号)一篇杂文中谈到这一问题,这里想再次就两者在图像方面的差异叙述一下。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都只是座像,即结金刚结跏趺座(rdo rje skyi mo drung)  相似文献   

3.
念佛法门     
《法音》1990,(5)
佛教净土宗以念佛为正行,依据佛教经典有四种念佛: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一、持名念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具体念法又分多种,从出声与否而言,有出声念、金刚念(微动口齿,其声在口耳之间)、默念.从摄心方法而言,有计数念,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6)
提到《往生咒》,一般人望文生训,以为只顾死人,不顾生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往生咒》异译本包括《阿弥陀佛说咒》(《大正藏》第369,《续藏经》第一编第一册);唐·实叉难陀译,《甘露陀罗尼咒》,即弥陀大咒(《大正藏》第1317);和刘宋元嘉末年(453)求那跋陀罗奉诏重译的今通行本,出《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大正藏》第368)。此咒后人简称《往生咒》,世所宗尚。《往生咒》以“甘露”(梵语“阿弥利哆”)喻佛法,用步步加强而达高潮的文势,强调“甘露遍洒”,持善遮(制)恶,净化世间的菩萨道。《神力传》劝谕修持,把重点放在“现世”:“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头)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隐通稳),临命终时任运往生”。“阿弥陀”意译即“无量光”。佛教凭“真正宗  相似文献   

5.
冀西 《佛教文化》1996,(4):18-19
时空座标是我们认知环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尽管爱因斯坦敏锐地洞见“时间空间是人的错觉”,然受业力网制限的凡夫众生,亦只能在错觉的背景下,把握这似真而幻的世界,在无尽的时空连续体中,受无量的生死轮转,长劫受苦,可悲可叹!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请佛刹土,睹见三界六道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苦痛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一个安乐世界,用以救度十方众生。阿弥陀佛因地所契证的是真如实相,是超越时空的法身境界。为了实现度化众生的宏愿,阿弥吃佛从无量时空的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净土的时空座标…  相似文献   

6.
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的正宗分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讲述了西方净土及其主人公阿弥陀佛的超胜性;其次讲了念佛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后展示了六方诸佛的证诚。归根到底,《阿弥陀经》的要点在于念佛发愿往生,关于这点,中国和日本的净土教者是如何认识的,特别是关于一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的理解,本文将以此为中心试为探讨。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92,(8)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其中辈者,虽不能行  相似文献   

8.
禅林清韵     
《法音》1993,(3)
莲颂 悦莲出泥入水,出水入空,亭亭玉立太虚中。不尘不染,不恶不善,远离分别自无念。妙相具足,与觉相应,一毫一毛尽佛性。真如本心,湛然不动,无业无报才是净。清净佛土,三辈往生,于法自在悲智融。相好庄严,喜舍慈悲,妙德妙行真实慧。诸法指归,朵朵宝莲,闻佛闻法不退转。无量寿佛六凡不缠,四圣不沾,世法佛法都不恋。佛慧智海,自然化生,体至无极身清净。佛恩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量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瑞照十方无量光。一乘愿海,殊胜宏深,法藏比丘发愿心。因圆果满,积功累德,法藏成佛阿弥陀。万德洪名,遍诸佛国。无量寿佛阿弥陀。禅林清…  相似文献   

9.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或弥陀(梵文名意为“无量光”)是大乘佛教中的慈悲佛。净土宗派的核心是对阿弥陀佛的崇拜,该宗可见于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佛”一语是宗教术语,专指那些被认为已经达到了开悟的状态,证菩提入涅(般木)后再回到世间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李翎 《法音》2004,(8):20-24,i002-i004
在流传下来的大量藏传佛教造像中,阿弥陀的造像是数量最多者之一,但此佛造像的独特之处,是一佛而具两种身形,两种身形各自独立存在,每一个身形,“都依据不同的神话来表现”[1]并分别供养。从形式上看,造像样式明显分为二种:一是如来相,二是菩萨相。从名称上说:一者称无量寿佛(藏文Thse-dpag-med),一者称无量光佛(藏文vod-dpag-med),也就是说,如来相持钵者是无量光;菩萨相持宝瓶者是无量寿。对于身形的这种确定,从近一个世纪的佛教图像研究来看,似乎已得到了学者的共识。最早关注阿弥陀两种身形的是法国学者爱利斯·格蒂(AlicGetty),他注意…  相似文献   

11.
学诚 《法音》2012,(5):57
(2012年4月30日)尊敬的觉光长老,尊敬的王作安局长,尊敬的陈甘美华署长,尊敬的廖勋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来宾: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隆重举行之时,南京佛顶骨舍利莅临香港供奉5天,30多万香港市民前来瞻礼朝拜,蒙受佛陀的加被,得到无量的福报、功德、智慧。以此香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供奉过中国的佛指舍利、佛牙舍利、佛顶骨舍利的城市,也让香港佛教界与内地佛教  相似文献   

12.
肖越 《法音》2004,(9):27-34
三、阿弥陀经变相此幅曼陀罗也是豪尔德·史特多尔特(HaroldStewart)先生三十年前在京都购入的,该图为长128厘米、宽58厘米的真丝挂轴作品。曼陀罗的作者用绝佳的手笔和鲜艳的色彩生动地再现了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依正庄严与《佛说阿弥陀经》的梗概,图中的极彩部分更以纯金为饰。如此华美庄严的“阿弥陀经变相图”至今仍罕为世人所知。保存曼陀罗的箱子上印有“一八六七年之色彩”的字样,据此推断该图大约创作于一百四十年前。曼陀罗的顶部正中用金粉书有“佛说阿弥陀经变相”八字。这里所谓的“变相”,是指用“开权显实”的善巧手法,将鸠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班禅大师亲自选定并请画师绘制的上师本尊诸菩萨像十一帧,大师亲自撰写赞语,交中国佛协印制流通。这十一帧画像的内容是:1.释迦牟尼佛和弟子目犍连、舍利弗;2.毗卢佛、无量光佛、药师佛三尊;3.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三尊;4.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三尊;5.金刚萨埵菩萨、龙尊王佛、叶衣佛母三尊;6.宗喀巴大师和两大弟子贾曹杰、开珠杰;7.莲花生大师、息瓦措论师、墀松德赞;8.玛巴祖师、  相似文献   

14.
一净土三经(《无量寿经》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经并称为“净土三经”,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经》或《净土五经》。《净土四经》是指三经之外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五经》则是四经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5,(3)
<正>一、净土三经的修持方法要点净土宗共有实相、观想、观像和持名四种念佛法,自明代至今,持名念佛占据主导地位。《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有摄生三愿,三愿分别对应自力、他力和自他二力三种修持方法。当然所谓的"自力、他力和自他二力"都是建立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力的基础上的,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自力和他力;《无量寿经》同时开示了上、中、下三辈往生;《观无量寿经》开示了九品往生;《阿弥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西省石壁山玄中寺的清晨。我们访中团在直中寺山房里过了一夜,今天一早就参加了僧人们的早课。早课前,僧人们先在寺内集中,然后沿着里山的山道,念佛行道。我们也随着僧人绕山而行。山僧们齐声高唱:“南无阿弥阳佛”!这不是念佛行道吗?于是我们也高唱:“南无阿弥陀佛”!绕着里山行了一圈,便在阿弥陀堂上了早课。这是二十年的往事了。当时见到唱名念佛的原来形状,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年(平成六年)的年初,我入院近一个月,做了手术。手术后,医生权力劝说我要下床走路。起初我是用计步器沿着病床走路的。后来我想不…  相似文献   

17.
舍利的安奉     
一、舍利的由来舍利,为梵语Saarira的音译,又译“设利罗”,意为“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舍利有两种,一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教经典。《妙法莲花经》卷四《法师品》云:“经卷所在处,皆应起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大唐西域记》卷九《摩揭陀国下》也说:“印度之法,香木为泥,作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月,北京西山八大处佛牙舍利到香港展出,轰动了整个香港;2002年2月,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又 被迎请到台湾,激起台湾民众极大的信仰热情。那么,佛牙舍利与佛指舍利是怎样来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什么是舍利 舍利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是指佛陀之遗骨,称为  相似文献   

19.
真言     
佛教用语.梵语mantra意译,又称"曼荼罗"等,此乃四种陀罗尼之一咒陀罗尼,是真言教(密宗)中三密之语密,乃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大乘义章》曰:"菩萨依禅定能起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萨依禅定备起多用,随用别论,即有无量陀罗尼门."神咒之言句总持无量之文义、无量之功德,如《佛地论》曰:"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以是故,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若无大慈大悲,便早入涅槃。复次,得佛道时,成就无量甚深禅定解脱诸三昧,生清净乐,弃舍不受,入聚落城邑中,种种譬喻因缘说法,变化其身,无量音声将迎一切,忍诸众生骂詈诽谤,乃至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