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思想同儒家思想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传统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前几年的文化研究中,相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来看,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有所不足。为了促进文化研究的深入,加强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很有必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近年来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道教更需要深入研究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何抓住重点深入下去,这本身就需要探索。看来,把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放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关系中去考察,可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恰当地评判道家哲学对我们民族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从本期起,本刊开辟“道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栏目。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老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老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我们欢迎踊跃来稿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鲁迅曾言: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思想的核心则应在“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思想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中,《太平经》“三一为宗”天人思想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继承了老子之道和传统天神信仰,吸收了阴阳五行说和仙家之术,熔修身、治国于一炉,把前人较模糊的“天人合一”思想加以概括并深化为较具体的“三一为宗”思维模式,再以此统天道观、政治观和内养观于一整体思想体系。这一体系首先以“三一为宗”思维模式阐述天道,然后以天道观指导个人修行,以个人修炼去感悟大道,证得统…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21日—22日,由甘肃省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意大利、韩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及媒体记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学者紧密围绕“老子哲学与我们———自然·科学·和谐”这一会议主题,对老子哲学的文化价值、老子与现代社会、老子智慧与世界和谐、老子的生态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海外的老学研究、老子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从海德格尔学习始于沈有鼎,但其思想在中国的介绍却始于熊伟;经过战乱和文革的干扰,海氏思想的全面翻译介绍和深入研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海德格尔对老庄思想的爱好鼓励、鉴定了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但是海德格尔看到的老庄却是德国化的老庄;他在《老子》十一章中看到的他自己“玄在(Seyn)”思想的影子,实际上是翻译中不得已加到老子思想上的德语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老子阴阳思想的由来、内涵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老子阴阳思想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道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周守藏窒的史官,博览群书,贯通古今.他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兴衰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加以高度的理论分析、综合和概括,求索宇宙人生发展的规律即“道”,在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生的法则,开创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中国哲学.老子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活的灵魂和人民智慧的精髓,对儒家,法家、兵家和佛学、道教等整个中华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东方和世界的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的优秀遗产,创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及其哲学,重新研究老子哲学在中华古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及其贡献和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思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和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等八个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40余名专家、学者、中青年思想史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83年成都《山海经》讨论会、1984年武汉《易经》讨论会之后,又一次讨论“三经”的盛会。会议重点讨论了老子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子与罗杰斯心理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6):10-12,18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技术是当前应用极广也很有成效的治疗手段的一种,而老子的思想历来是中国传统的“释、道、儒”三大思想流派中的一种,在我国民众中的影响非常。有人说罗杰斯的思想是“介于东方与西方思想之间的中介物”,他的心理学思想及“来访者中心”的治疗方法都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特别是老子思想的影响。所以,本文希冀通过仔细地研究、体会老子的心理学思想与罗杰斯的治疗理论,更详尽的展现两种思想中的异同,为解决心理学本土化问题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光辉灿烂。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前者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后者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主干。当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儒、道、佛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局面。道家思想和道教 ,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宗教、医学、文艺、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给予恰切的评价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在初创时 ,奉老子为教祖 ,以道家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使人类自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在中国先秦道家思想中 ,老子以独特的视角思考“天人”关系 ,提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意义的思想 ,是人们思考和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也是道教祖神太上老君。在中国先哲中地位与孔子相伯仲 ,传统文化中 ,其学说有其独特风格 ,对于中国学术 ,有着广泛的影响 ,对于世界也是大哲学家 ,其思想成为人类文化智慧的宝库。近些年来 ,海内外学者 ,又有新的课题出现 ,那就是老子籍贯究属何地 ?引起不同的争论 ,也是学术界正常现象。只要“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 ,都是无可厚非的。本着“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由文献来证明事实 ,故从以下各节逐步叙述。苦 县 沿 革本以“老子祠”为主 ,至于微子封于宋 ,胡公满封于陈 ,以及秦以前之“相” ,概不叙…  相似文献   

13.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第二十八章)老子告诉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世间万物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存在的道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相互和谐而存在,体现了中国文化相互关照的和谐精神。“计白当黑”是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画中形成的一种绘画观念。现实中的“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这是普通人共同的认识,虽有黑白不分者,纯属是有眼无珠的强词夺理和品质恶劣所致,这与绘画创作的计白当黑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计白当黑在绘画中是艺术行为和艺术把握,是高尚的文化活…  相似文献   

14.
佛教从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庄子》等道家(教)文化典籍中“清净无为”的人生哲理及“赏善罚恶,善恶报应”等道德观念,是古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对现实生活至善的追求并与传统伦理不断融合,使得中国佛教善恶观及劝善理论特别丰富。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其社会功能也就趋向劝善化俗之道,即以通俗的教化劝导人们止恶从善,避恶趋善。  相似文献   

16.
正《老子指归》是西汉末年四川著名学者严遵的重要著作,从其哲学逻辑发展关系来看,应当作于秦之后,《太平经》之前,是传承秦汉优秀传统文化的津梁。《老子指归》是一部道家著作,将其与早期道经《太平经》比对研读,可以发现《老子指归》援《易》入道,是以《易经》的优秀传统文化概念阐发道家思想,并由此成为秦汉优秀传统思想与道教相衔接的理论著作。其中某些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概念即经由《老子指归》而进入道教,在《太平经》中完善成为一套传统文化理论。这些传统概念对后世道教思想理  相似文献   

17.
任继愈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他多次出版著作绎读《老子》,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他指出:将“道”作为最高的范畴,集中阐发,老子是第一人,“老子开创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先河”;老子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是弱势群体的辩证哲学,代表弱势群体说话,“同情弱势群体,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老子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代末期出现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巨人。他是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与同时代另一位文化巨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如何看待和评价我国古代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传统伦理文化这个重大问题上,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司马迁为老子立传时曾感慨地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那么,儒道这两大学派的分歧自何而来?这种分歧的文化背景是什么?这种分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之始就首先应予解答。  相似文献   

19.
东方现代化模式与东亚传统文化─—福冈“东亚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记实高令印1994年4月8—10日,在日本福冈举行了“东亚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是研讨东方思想,包括1.中国传统思想的展开,2.中国周边地区的中华文化,3.传统与现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的领导心理思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思想的重要精髓,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的儒、佛、道思想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涉及领导者的品质素养、人际关系等现代领导心理的一般范畴,还特别从可操作性的层面提出了“无为而治”、“如啬行政”、“图难于易”、“抱一为式”等实现高效领导行为及效果的有效途径,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柔胜刚”、“不居功”、“少私欲”、“去巧智”、“少政令”等领导力得以保持的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充分展现了道家领导心理的独特魅力与思想精华,对中国人几千年的思维及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现代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