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完整感受, 电生理技术可用于测量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实时体验。皮电、心电和脑电是用户体验研究领域最典型的三类电生理指标, 主要涉及用户体验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状态的测量:在皮电相关指标中, 皮肤电导水平能有效地反映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唤醒度和认知努力程度; 在心电相关指标中, 心率对用户的情绪体验敏感, 而心率变异性对用户的心理负荷变化敏感; 在脑电相关指标中, α波和β波是用户情绪变化和心理负荷的有效指标。目前, 这些指标在情绪类别的识别上还缺乏敏感性, 并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未来的研究突破点可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用户体验过程中情绪类别的识别, 二是整合多种指标对情绪状态进行实时的识别, 三是关注美感体验的生理测量。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社会交往策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编初中生社会交往策略问卷考察了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314名初中生的社会交往策略。研究表明:自编初中生社会交往策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初中生开始交往情境的消极表现策略,冲突解决情境的回避性、求助第三者和消极表现三种策略,维持交往情境的消极表现、求助第三者以及被动等待三种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生开始交往情境的消极表现和回避策略,冲突解决情境的消极表现和妥协顺从两种策略,维持交往情境中的消极表现策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初中生在开始交往情境的消极表现策略,冲突解决情境的沟通协商、消极表现和妥协顺从三种策略以及维持交往情境的消极表现、回避性和积极沟通三种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首先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探索了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然后通过青少年道德脱离、道德同一性的得分差异来确认潜在类别的效度。结果表明,从青少年的角度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混合型三种,其中积极型人数最多、消极型人数最少。此外,青少年道德脱离、道德同一性的得分在这三种潜在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本研究得到的三种潜在类别有较好的效度。积极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道德脱离的得分显著低于混合型和消极型的得分,混合型教养方式下道德脱离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型的得分;积极型教养方式下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混合型和消极型的得分,混合型教养方式下道德同一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型的得分。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皮肤电反应、MMPI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日产San-eilA97A型脑电图机及MMPI(中国版本)对26名大学生进行了皮肤电反应记录及人格特征的测查。结果表明:(1)普通大学生中皮电基础水平个体差异十分明显。(2)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次数与MMPI中的D、Si、Mas、Cn呈显著正相关,与L、K呈显著负相关。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幅度与F、D、Mas呈显著正相关;与L呈显著负相关。(3)皮电基础水平高组与低组在L、Si、Mas之T分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4)习惯化倾向差组与优组在K、St、MasT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差组与中组在Si、CnT分上有显著性差异。(5)习惯化倾向差组皮电基础水平较高;优组皮电基础水平较低,两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99名中学生反馈后情绪体验、生理变化和完成假词情绪判断任务的情况,探索了反馈与情绪的关系及自我调节在其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高自我调节学生在消极反馈后、低自我调节学生在积极反馈后情绪体验显著,反之不显著;2)反馈可诱发显著的情绪生理变化,高自我调节学生呼吸率和心率始终低于低自我调节学生;3)高自我调节学生反馈后假词情绪判断时间短于无反馈情况,而低自我调节学生二者判断时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谢念湘  佟玉英 《心理科学》2012,35(4):1009-1012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作用。在某大学随机抽取学生1500名,采用考试焦虑量表进行筛查,选取焦虑组和对照组各30名。利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采用脑电α波相对功率、肌电和皮电导联进行检测,每周2次,持续4周。结果表明:1.经过4周的干预,焦虑组干预前后各生理指标存在差异;2.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在疗效上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降低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对其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讨记忆在情绪发生和调节中的作用,通过干预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记忆内容,研究了积极干预、消极干预和不干预三组被试在接受负性刺激后产生的情绪水平差异,以及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诱发情绪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干预类型对负性刺激诱发的消极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积极干预组和不干预组在消极情绪后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干预组,积极干预组与不干预组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认知方式、性别及干预顺序对诱发情绪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干预记忆内容可影响负性刺激诱发的消极情绪水平,接受积极干预比消极干预产生的消极情绪水平更低,因此对记忆内容的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产生的消极情绪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积极型、消极型和低型反刍思维者对不同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积极和消极反刍思维量表区分三种反刍思维类型的大学生,以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悲伤)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反刍思维类型个体注意偏向特点。结果:无启动条件下,三种类型都未产生注意偏向。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积极型和低型产生对积极刺激的注意警觉,消极型产生对消极刺激的注意警觉和注意解脱困难。消极启动条件下,三种类型都产生对积极刺激的注意警觉,且积极型的警觉水平高于低型和消极型。结论:积极和消极启动对三种反刍思维类型注意偏向的影响不完全符合情绪一致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有、无失恋个体在加工积极和消极爱情信息时眼动和ERP特征。通过2个实验结果发现:在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眼动指标上,图片类型和失恋经历的交互作用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有失恋经历被试比无失恋经历被试对消极爱情图片的注视点更多,注视时间更长。积极爱情图片比消极爱情图片诱发的N1波峰更大,有失恋经历被试对积极图片的N1潜伏期显著快于无失恋经历的被试;有失恋经历被试在积极爱情图片上的P1波峰小于无失恋经历被试。研究表明,有、无失恋经历被试对爱情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存在眼动特征和神经生理上的显著差异:有失恋经历者在行为上对消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趋近偏向,而在神经生理上对积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回避倾向。  相似文献   

10.
吴志平 《心理学报》1988,21(2):40-48
本研究对24名老年人(平均65岁)和24名青年人(平均24岁)进行短时记忆搜索实验,同时记录了休息及作业过程中被试的心率、指端血容和皮电的变化,以探讨搜索时间的年龄差异和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搜索反应时均随搜索项目的增多而增加,老年被试的搜索反应时明显慢于青年被试。在作业条件下,老年被试的心率、血容与皮电的反应性明显低于青年被试,表现为唤醒水平较低和适应较快的倾向。在血容、皮电反应性与搜索反应时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这表明老年人唤醒水平较低可能是其搜索反应较慢的原因之一,也可能二者均由某一共同的中枢因素的年老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内隐自尊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静  梁宁建  王岩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5,28(4):792-796
研究使用GNAT范式对内隐自尊的ERP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差异仅在d'上;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P3在潜伏期和振幅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P3之间的差异仅表现在潜伏期上。  相似文献   

12.
以24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采用12段剪辑音乐为材料,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考察其调式和速度在诱发情绪反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情绪自评指标,速度与调式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快速、大调音乐的主观自评值显著高于慢速小调音乐;(2)西方传统音乐在心率指标上,速度和调式主效应显著,快速、大调音乐的心率值高于慢速小调音乐;(3)中国传统音乐在心率、皮电指标上,速度、调式主效应显著,快速、大调音乐的心率和皮电值高于慢速小调音乐,皮温指标上,调式主效应显著,大调音乐的皮温值高于小调音乐。这表明不同速度和调式音乐诱发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调式中国与西方音乐在诱发情绪反应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检验自尊对词汇效价的记忆偏好。实验采用2×3两因素混合设计,包括被试的自尊水平及三种词汇效价(积极词汇、中性词汇和消极词汇)。先对被试进行自尊分组,然后让其记忆词汇材料,最后对其自由回忆的词汇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自尊存在记忆偏好。高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显著高于比低自尊者;对于消极信息的记忆偏好,二者没有显著差异;(2)高、低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都显著高于消极信息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宫火良  王学志 《心理学报》2012,44(3):304-313
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以日常用词为实验材料, 选取不同自杀意念得分的高中生为被试,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编码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自杀意念高分组被试对出现在消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出现在积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 自杀意念低分组被试对出现在积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出现在消极词位置的探测刺激的反应时。(2)在知觉加工水平上, 自杀意念高分组被试对消极词、积极词及中性词的回忆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自杀意念低分组被试对三类词的回忆量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语义加工水平上, 自杀意念高分组被试的消极词回忆量显著高于积极词回忆量; 自杀意念低分组被试的积极词回忆量显著高于消极词回忆量。研究结论如下:高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语义加工偏向, 但不存在知觉加工偏向; 低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对积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语义加工偏向, 但不存在知觉加工偏向。  相似文献   

15.
杨眉  石林 《应用心理学》2006,12(3):226-231
本研究通过对537位工作者的调查,探讨工作压力反应的类型及其与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反应存在四种类型,分别是积极压力反应类型、高压力反应类型、低压力反应类型以及消极压力反应类型。直接领导的不同领导方式与个体不同的工作压力反应类型存在关联。混合式领导方式下的个体积极压力反应最高,消极压力反应最低。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下的个体积极压力反应和消极压力反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5,28(2):351-355
通过2个实验,研究了焦虑情绪和暂时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的记忆信息的处理。实验一,选取100名大学生,研究高焦虑、中焦虑和低焦虑状态下的记忆操作,结果发现,焦虑情绪的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呈负相关,与消极和中性词语的相关不显著。实验二,选取86名大学生,随机将他们分成愉快启动组、悲伤启动组和对照组,研究启动情绪状态的记忆操作,结果表明,在启动的愉快和悲伤情绪状态,被试对不同类型的词语的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2个实验都表明,人们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对消极词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移动支付影响冲动性消费的电生理证据,实验采用两难选择的虚拟购物任务,通过2(支付方式)×2(产品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结合ERP技术比较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下的冲动消费及相关电生理指标。实验数据显示:(1)移动支付下参与者的购买意愿高于现金条件;(2)对享乐品的购买,移动支付下的购买意愿、购买率高于现金支付,而对实用品两种支付下无差异;(3)决策阶段头皮左侧发现,移动支付下享乐品的LPP波幅正于实用品,而现金支付下二者LPP波幅无差异;(4)N2波幅上存在Buy/No Buy效应。结果表明:移动支付促进了享乐品的冲动性消费,决策阶段左侧脑区的LPP波幅可作为其电生理指标,N2波幅表征买与不买。  相似文献   

18.
谷莉  白学军  王芹 《心理学报》2014,46(10):1476-1485
将45名被试随机分配为奖励组、惩罚组和对照组, 实验进程按时间发展过程被分为五阶段,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探讨奖惩刺激对行为抑制能力和自主生理活动影响的时效性。结果显示:奖惩刺激对行为反应时和抑制失败率影响仅在第二、三阶段差异显著, 对心率影响的显著差异在第三阶段结束、而对皮电和指温影响的显著差异仍持续到第五阶段。结果表明:奖惩刺激对行为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性, 有效时间内表现为仅奖励能提高行为抑制能力; 奖惩刺激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时效性, 但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则未显示出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特质焦虑者作为焦虑障碍易感性个体,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从而损害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但是不同情绪性评价刺激会如何调控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还不太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脑电P3b为抑制功能指标,要求高低特质焦虑组在三种不同评价下完成反向眼跳范式,考察不同性质的评价如何影响特质焦虑的抑制功能。行为结果发现,高焦虑组比低焦虑组错误率更高;积极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反应时慢于低焦虑组。ERP结果进一步发现,无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P3b波幅大于低焦虑组;低焦虑者在积极评价条件下的P3b波幅大于消极评价条件,但是高焦虑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积极评价会损害高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而消极评价则促进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42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性别差异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使用积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而转移注意力和消极解决问题应对策略相对较少;(2)社会支持总体感受水平与积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解决问题和转移注意力的应对策略显著负相关;对男生而言,社会支持感受在积极解决问题应对策略上贡献率相对较大;对女生而言,社会支持感受在寻求情感支持应对策略上贡献率相对较大;(3)不仅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社会支持感受水平的同性别大学生的应对策略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采取更多的消极解决问题策略,而采取更少的寻求情感支持应对策略;不论男生或女生高社会支持感受组均比低社会支持感受组采用更多的积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而更少的采用转移注意力和消极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