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请允许我拥有一个私密花园。那里有我精心挑选的树木花草,它们可能不名贵不耀眼,但它们都是我的喜爱,在我的眼里,它们都有一份超凡脱俗的美丽。请允许我拥有一个私密花园。那里有我悉心收藏的珍品,它们或许很寻常,很不起眼,但它们都承载过我的一份真情,都见证过我的苦辣酸甜,都曾陪着我走过那些难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难忘上宁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以为上宁是个很有名的大都市或风景点呢!其实,它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是广西德保县一个很小的山旮旯,在中国乃至广西的地图上,我甚至怀疑能够找到它。但因为在那里有神的教会,又在那里举办过一次义工培训班,而我有幸在那次培训班上教过课,“上宁”在我的脑海里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始终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3.
休息     
李强 《天风》2007,(24):15
圣经告诉我们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曾在泰北小住过一个月,那里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建筑也很有特色,不过令我留连忘返的是泰国的田园景色。几乎每天早晚我都要去乡间的田野散步,看看那儿的山,那儿的小溪,那儿的小桥,还有大片大片错落有致的农田,而每片农田的尽头几乎都有一个简易的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赞歌     
房赢 《天风》2003,(1):46-47
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个“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无论是第一次的某种经历,还是第一次的某种感受,都会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听到过许多美妙的诗歌,也都曾被一些诗歌所深深地打动过,在我的生命之中,我也曾听到过许多动听的歌声,也有过一些感动,但直到有一次,当我在一个贫困的山区,看到一群不识  相似文献   

5.
《基督显圣》,俄国画家伊凡诺夫1837—1857年画,油画,540×750cm,现藏俄国特列恰可夫画廊。 画面表现的是在圣水河边,预言者约翰站在其中,向人们指着从不远处走来的基督。这是根据《圣经·约翰福音》“施洗约翰的见证”而画。经文说: 这是约旦河外,伯大尼,约翰施洗的地方做的见证。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上罪孽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约翰又做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看…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见在世俗的眼光中,亲子之情倒比夫妻之情还重。然而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种看法虽不免有些偏激,但现实生活中痴心父母与负心孩子的事实也并不少见。我就曾亲眼目睹过几起,这种事情听起来虽不免有几分残酷,但于大众,我想也并非没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旅途小记     
陈巧凤 《天风》2004,(6):47-47
泰山站到了,火车停下来,我坐到刚下车的一位小姑娘的位子上。真舒服!我得意地闭上眼睛休息!随即听到又上来不少乘客,火车又开始启动了!我听到有不少人在议论着什么,好奇地睁开眼看看,原来车上来了"四个哑巴",一对好像是"夫妻"的,年龄有大约六七十岁,另外的两个人较年轻,年龄与我相仿!虽然火车不像公交车,很少有人会让座,但我仍旧站起来给这位老太太让座!况且,原本我就是"无座"!  相似文献   

8.
净业寺巡礼     
初秋的一天,我与几位师友相约去终南山凤凰山净业寺参访考察。数年前我曾单独到过那里,断壁残垣,一片败落,只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僧,一座年久失修的大雄宝殿,全然没有庄严雄伟的气象,也根本想不到这里曾是历史上有名的律宗祖庭。 几年已逝,今日的净业寺可安好? 凤凰山在终南山的北麓。沿着盘山公路,伴着山谷里的叮咚泉水,缓行二十分钟就到了山脚。凤凰山形若其名,山形如凤,地脉绵龙,树木葱郁,秀色满目。山脚下,寺院的简介木牌依然如故,一道崭新笔直的石阶却代替了原来坎坷的羊肠小道。拾阶而上,心中默数,恰好是108!都…  相似文献   

9.
作主的见证     
谢炳国 《天风》1995,(12):4-5
主耶稣在升天的时候,对门徒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 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是主的一个见证人,但这并非每个人都必须作牧师、传道,也不是仅限于在礼拜堂内的事奉生活才算是为主作见证。但我们可用各种的方法见证基督、传扬福音。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在各人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为主作见证。 圣法兰西斯曾说过:“我们所走每一步路、所说每一句话和做每一件事,都是一篇讲章、一个见证。” 遵行圣经的教训。圣经是基督徒信仰的依据、行为的准则。我们必须听道、行道、守道,经历圣经的话,尽基督徒的本份。  相似文献   

10.
彼岸     
曹禺先生去了,我没赶上送他。为此,我十分遗憾!少年时我是他的戏迷,那时我常常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朗读他的剧本,至今我还能背得那里的一些台词。可惜,过去我们一直无缘见面!几十年过去了,我和他相识在北京医院,这时他已是一个住院多年的八旬老翁,我也年近花甲了!看到少年时深情崇敬的人,如今正受着老与病的折磨,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可是他从不流露感伤,只是平静安祥地望着别人,镜片后的双眼仍然炯炯有神。阅历了人生舞台上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我们已无心情再谈戏文;经过了风风雨雨冬去春来的岁月,心中自然涌出人生的终极…  相似文献   

11.
韦长安 《天风》2014,(3):42-42
<正>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各地教会的讲课,在聚会的院子里散步的时候,看着停车场里几十辆大大小小的汽车,着实吃惊。农村教会的这一幕,恐怕十年前都没有人敢想。而如今,一辆辆载着弟兄姊妹的汽车开来教会的时候,真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因为,我一直没有忘记曾经陪伴过我的自行车。17岁那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永久牌,28英寸加重。我已经忘了是多少钱买的,只记得那时拥有这辆坐骑,相当于现在有小轿车,甚至还要更珍贵些,因为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有了它,年少的我就当起了父母的小跟班。只要是有聚会,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是酷热难耐还是寒风刺骨,我都随着父母一起,坚持参加聚会。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也缺乏丰富的查经资料,然而回想起来却仍是美好的。每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来不及擦一下满脸的汗水,就进入会场安安静静地听神仆人的讲道。那时的每篇讲章都不觉乏味,每个故事都不觉粗浅,每次聚会下来总觉得经历了一次洗礼,对信仰又多了一层理解和持定。这辆自行车伴随我走过了12年的时光,光荣退役,如今它已经成为我青春记忆中最温暖的回味。但我也意识到,我的灵命光景以及对圣经的渴慕与追求,远远不及骑自行车的那段岁月。对我而言,自行车并不是那个时代交通滞后的表现,而恰恰是我追求生命成长的见证。还记得24岁那年参加一个聚会,同工在聚会的前一天晚上才打电话告诉我。原来他因为太过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0,(7):49-51
说起上海浦东新区国君排球学校的校长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继郎平之后的中国国家女排队长李国君,凡曾见证过中国女排五连冠辉煌的人们,就很少有不知道的了。李国君从小就受到基督教的熏陶,她说:“圣经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不断鞭策、激励、省察自己。  相似文献   

13.
梁老师: 您好! 我怕某一天我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干出傻事,在初中时,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论是成绩还是品德都很好,本来,第一年我就有望考上天城中学(市重点),老师看我成绩很好,就让我休学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学习情况不佳,成绩下降得非常大,老师给我施压,我很反感,结果中考落第了。父母期望我考上桐中(省重点),我尽管努力,但最终失败,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评注:脱离实际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已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活佛,曾对我这样回忆他幼年在寺庙的生活:“我当上活佛以后,幼年生活过得并不平静,不似外人想像的舒适、愉快、无忧无虑。老师对我的生活严加管束,一切活动都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是没有行动自由的。当时,我被迎进村子旁边一座小寺庙里,离家很近,但不能随便与父母见面。后来年长一些,我被迎进属于我自己的那座寺庙,但是,见父母也有制度规定,必须遵守出家即无家的教规。”这一点,并非这位活佛夸张。据记载,十四世达赖喇嘛曾居住在布达拉宫,其父母曾居住在布达拉宫下面的房子里,因要学经,也不…  相似文献   

15.
名山上多有神庙,游览名山的游客和到神庙进香的香客经常是同路人。 有一次,我到一名山游览,跟随一帮香客上山。路边有一些盲人在那里喊:“请抽个签,算个命吧!”“你的面相好,能当大官的。”有一个不瞎的人向我打招呼。我应一声:“过时了。我都58岁了,还怎么能提拔?而且我也不想当官。”他没再说什么,我照样走自己的路。 走到庙前,看见很多人正在烧香。香烟缭绕,弥漫于松柏之间。庙前有几个妇女正在卖香。有一个妇女也向我兜  相似文献   

16.
我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一个懂点《周易》的朋友曾说我“宜佛”,我当时胡卢不止——“我这么‘入世’的人,与四大背空的佛教,风马牛不相及也!”没想到,被朋友言中,我竟然真的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我编写一部成语辞典,发现不少语条出自我从未听说过的一部古书,叫《五灯会元人这使我不解而不安:我虽不敢自栩博学群书,但较有影响的著作,总该是知道的;这《五灯会元》在我这个搞语言的,竟然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岂非咄咄怪事?我设法找到一套《五灯会元》,草草翻了翻,满头雾水。“石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6)
正有位姊妹跟我交流信仰见证,她说自己十几年前就参加教堂的活动了,可是感觉并不太好。原来当时她和青年团契的弟兄姊妹围在一起祷告时,不少人竟哭了起来,尤其她身边的一个大男生,更是哭得稀里哗啦。这种氛围让她感觉怪怪的,于是就离开了教会好几年,直到偶然参与了某教会事工,才真正信主。  相似文献   

18.
感恩的奉献     
林赞平 《天风》2006,(15):41
在事奉过程中,神让我认识了远方的一位姊妹,她竟也曾患过与我同样的病,但她已痊愈了。她非常有爱心,亲自带我去找到那位曾经给她治疗的医生——  相似文献   

19.
船山信一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日本哲学家吧。我觉得这是船山先生的荣誉。我在立命馆大学曾与船山先生共事过一段时间,先生一点也没有前辈教授的架子,他在学问上的谦虚态度,也体现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上。我非常崇敬先生的高尚品德,现在得以在贵刊发表拙稿,讨论先生的“人与思想”,我感到非常荣幸。  相似文献   

20.
常乐文 《天风》2004,(7):41-41
今年春天,我在参加某教会的一次聚会时,听一个弟兄作了这样一个见证:"昨天,我开车到油田基地办事,一路上经过四个十字路口,主恩非常奇妙,我每到一个路口,路口都亮起了绿灯,使我顺利通过,一分钟也没有耽误。"他的语音刚落,一位做教师工作的姊妹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