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福建宗教》2000,(5):4-5
50年前,以吴耀宗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发起的三自革新运动,致力于实现中国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的光荣任务。这是中国基督教为适应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影响,在爱国爱教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50年来,中国基督教坚持三自爱国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伦理强调关爱,尤其是关心贫穷人及社会上有特别需要的弱势社群。因此基督教群体在历史上曾积极推动政府制定一些社会福利及经济政策,以确保社会上弱小社群的基本需要得到保障。这些思想和行动,与强调私利及政府不干预政策的自由经济主义看似矛盾,以致不少人忽略了其伦理思想曾在自由经济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自由经济主义发展至今,只顾个人利益而罔顾他人及社会的得失,个人的贪婪导致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亦受到基督教人士广泛的批评。基督教伦理思想对自由及公平的定义、对私有制的看法,以及基督教学者和教会领袖对自由经济主义下产生的金融危机的批判,对解决自由经济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因而被中国人视为洋教。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就意识到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基督教的信仰实乃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基督教历史就展示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过程和独特意义。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就经历了本地化、本色化和处境化的过程,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历经文化、政治的冲击,依然能够存在、发展,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原因之所在。中国基督教会要努力建设一个忠于上帝托付和圣经教导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健康发展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坚持三自原则、爱国爱教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既扎根于中国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团结、讲道德、讲服务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使人追求真理的中国基督教,一个神人喜爱、荣神益人的中国基督教。  相似文献   

4.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有一部分傣族却信仰基督教。这部分信仰基督教的傣族主要是被傣族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边缘群体:麻风病人和披巴鬼。目前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信仰基督教的依然是这两类群体的后代。他们在傣族社会是蒙受着污名的群体,被傣族社会排斥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但是归信基督教却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身份:基督徒,成为普世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份子。因而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来说,基督教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去污名化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借助基督教这一外来力量管理他们受损的身份,从而借以去污名化,这是一种身份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在南斯拉夫曾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地下抵抗组织成员的负责人托尼接到上级指示,说他手下三人中有一个是叛徒,但不能确定是谁,于是托尼便将大个子、小个子和胖子三人集中在一间房内,告知他们内部出现叛徒的消息,接着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手枪放在桌上,压低嗓门说:“今天我决不让他活着从这个房间出去,在没查出叛徒之前,谁也不准离开这儿一步。”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7,(8)
<正>傅先伟长老接待香港肇督教爱华会访问团(本刊讯史美莺供稿)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于2017年7月3日,在本会接待香港基督教爱华会访问团一行6人。访问团表示,愿与内地教会加强合作,借助香港教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经验,积极协助内地教会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基督教全国两会举行规章修订座谈会(本刊讯杜鹏供稿)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7年7月11日,在本会三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修订座谈会,驻会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工参加会议,就下一步规章修订的调研工作展开内部座谈,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的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50多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基督教不可避免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何去何从,面临重大考验。1950年9月,吴耀宗先生等几十位基督教界人士联合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一文,主张中国基督教要认清过去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的事实,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三自运动,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后来被称作“三自革新宣言”的文章以及由此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基督教“洋教”的面貌,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新的一页。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基督教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海外消息     
《天风》2018,(1):62-62
有信仰,应该为世界做好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被授予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标志着世界朝更安全的方向又迈出了小小的但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是对全球废除核武器所做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基督教会在各地基层从事反对核扩散宣传和动员行动的肯定。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前主任皮特(Peter Weiderud)表示。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的传入,使皈信基督教的民族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但同时,基督教也在与民族社会文化的互动中逐渐本土化,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多样化的基督教形式也丰富着基督教自身。正是由于基督教的简单性与丰富性并存,形成了其统一与多元的共容(Diversity in unity, unity with diversity)。因而基督教不仅为皈信基督教的民族带来社会文化的变革,而且其自身也在开放包容不同形式的基督教表达方式,从而使基督教也走向“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面对宗教的世俗化,默茨的政治神学尤其关注基督教之社会层面。一方面,默茨从基督教的核心基督信仰出发,提出"跟随的辩证法",以纠正观念论的"概念的辩证法";另一方面,默茨从基督教之终末论出发,提出"终末之临近期待",使得基督教重新具有批判社会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一书。默茨对基督教之社会关切的思考,对奥斯维辛之后的神学思考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岳清华 《天风》2018,(4):10-12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国基督教在这新时代要一展宏图,就必须与新时代相互辉映,必须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基督教中国化包括中国教会牧养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和价值实践,而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督教圣乐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赵紫宸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诠释为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他是中国最早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督教思想家;他撰写了国人第一部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第一部关于耶稣的详尽的传记.他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界也享有较高声望,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实地调查材料 ,分析了基督教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播、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并力图揭示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和互动 ,在适应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历史过程描述和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三部分运用文化的社会互动理论 ,分析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 ,阐述了基督教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变迁、道德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以及对基督教的民族化、本土化和当代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中的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代基督教是在19世纪传入中国的,它对中国社会曾经有过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曾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利用的事实。20世纪中国基督教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发起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其中最大功绩就是使基督教割断了同帝国主义的关系,摆脱了外国差会的控制,使一个为帝国主义侵略利用的“洋教”,改变成为中国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的、自治自养自传的基督教,使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在社会主义祖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道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一…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人坚守"叶落归根"、"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并不多。遥远的新西兰淘金华工与基督教的经历,呈现了中国基督教史上特殊面相之最。淘金华工信仰基督教引发了新西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海外传教热情和拓展行动,确定华工的广东故乡作为新传教地区,逆性"回向"地开拓传教地区,成为中国基督教史上惟一一例。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华侨信教人数竟高达1/5强,堪称海内外华人信仰基督教比例之最。传教士与华侨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华侨得偿所愿最终留居新西兰提供了重要帮助。通过宗教,打破了新西兰华人社会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成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卓新平在现代社会重新审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思潮中,中国文化发展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突破,而基督教在中国的适应亦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在经历了各种文化运动和艰难变革之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阶层在社会现代化的氛围中重新开始沉思...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中国基督教最重要、最有价值导向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是中国基督教目前正在行走的历史进程,也肩负着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而且,自从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究热更上一层楼,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荣伟 《天风》2006,(5):12-14
韩文藻先生作为中国基督教界的领袖之一,一直为中国基督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尽心竭力。他长期主持基督教会国两会的外事工作。1985年,他与丁光训主教共同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社会服务与发展机构——爱德基金会。他积极参与创办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现已印刷了4000多万册中外文圣经和一批其它基督教书籍。  相似文献   

20.
<正>西方基督教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最恰当的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督教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文字的传播了。通过发放出版物,基督教不但布道了基督信仰,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①以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