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小岚 《哲学分析》2024,(1):48-58+196
“面相观看”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同样包含着一种“面相观看”的维度,即对于模棱两可式的图画——奈克方块的研究。为此,维特根斯坦给出了看到“两个不同事实”的解答。以“投影规则”的角度重新解读奈克方块问题,去展示《逻辑哲学论》中的投影规则如何在中期哲学的探索中转变为更为普遍的投影概念。此概念在维特根斯坦中后期哲学中对“面相观看”的讨论举足轻重。因此,对作为一座桥梁的“投影规则”如何连接起《逻辑哲学论》中的奈克方块问题与“面相观看”问题的分析,可以看作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存在连续性的内在例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属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学哲学的范畴,将主要探讨其中"内在关系"这个概念的含义。全文的讨论将从维特根斯坦关于"面相观看"的评论开始,结合对一些外国学者相关研究的批判,进而澄清"内在关系"这一独特概念的含义,最终试图得出如下结论: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是从语法角度来谈论"内在关系"的;它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关系",但可以为我们处理很多与心灵有关的哲学问题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黄远帆 《哲学分析》2024,(1):32-47+196
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不仅是对“知觉经验”议题的讨论,更是一种元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倡导哲学家致力于概念革新的“概念工程”是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哲学方法论议题。但有种观点提出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是一种不同于概念工程的方法论。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面相观看可以是概念工程的一种形式或一个环节,捍卫这个主张要具体回应三种可能的挑战:其一,面相观看作为一种知觉经验无法概念化;其二,概念工程预设了概念的单一性,而这无法覆盖语词在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其三,面相观看是治愈的,这与概念工程的积极建构是不融贯的。  相似文献   

4.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之前,曾比较频繁地使用"哲学语法"或者"语法命题"等概念。但在《论确定性》中,"语法"这一概念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与此同时,经验命题与逻辑命题这样的概念却常被提及。本文试图分析经验命题与语法、逻辑命题等概念的复杂关联以及经验命题在《论确定性》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在这种理解中,我们还可以大致区分出两种经验命题,这对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说服思想实验中的语言游戏演变甚至其晚期哲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红 《哲学动态》2004,(2):21-25
问:在<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地位>[2]这本书中,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对2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这既包括其前期哲学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也包括其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综观"和"可综观性"这两个概念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哈克在1972年就曾指出,维特根斯坦原著的译者在为这两个概念提供充分恰当的英语译文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为了符合英语表达的需要,英译者们选择的译法并不系统化,因而部分地掩盖了这两个概念在维特根斯坦著作中的重要性和广布性。因这两个概念最充分地表明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故只有在译文选词上保持一致性才能抓住维特根斯坦在他遗作的不同部分中或在他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用"综观"和"可综观性"这两个概念时其意义的关联性。另外,"可综观表象"是维特根斯坦欲借助其数学哲学阐明的又一重要概念,是他一生努力而未完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 1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和思想魅力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1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想链条中的一环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涉及“意义、命题、理解、逻辑”这些概念,还涉及“数学基础、意识状态”这样的问题。本文将集中关注它对理解与私人语言的讨论,并希望能够以此说明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问题。一、命题的一般形式与意义的一般可能性《哲学研究》首先包含着对其作者早期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一种批判,但作者还是要我们将这两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见P.X)。为了能够理解晚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1.
"哲学语法"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一直以来,这个概念都让人困惑.本文通过对语法任意性、语言自治性、规则、语词用法等概念的分析,澄清"哲学语法"概念的内容,指出它在哪些方面优于"逻辑",哪些方面又有所误导.  相似文献   

12.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尽管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概念的通行解释在细节上各有不同,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必须把它解释为镶嵌在某一社会中使用的多面相语言游戏的各种文化体系。但这个解释真的符合维特根斯坦本人的观点吗?为此,本文将考察维特根斯坦手稿中对"语言游戏在人类生活中的嵌入"的论述。从那些论述中我们很可能发现,"生活形式"对应着"多种不同的生活形式"。事实上,"生活形式"概念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于"镶嵌着语言游戏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作为"相距最远的两个哲学家"近几十年来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以马尔库塞、吉登斯和温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分别从正反两面将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推进到政治哲学的论战中,进而构建了"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对立"的论调。作为理论延续和呼应,不同学者为马克思-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挖掘出三条可能性线索:第一,在实践、认识论和资本主义生活形式等问题上对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进行相互阐释;第二,指认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的隐性同谋,因而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排斥;第三,透过葛兰西的挚友斯拉法这一中介,马克思主义可能促成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向。其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对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问题的误读,以及对一个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共享的重要学术贡献的忽视,即:面对实证科学的侵蚀,捍卫社会科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有一些涉及意向性问题的论述。我读它们的时候,总觉得它们是有所针对性的,像是针对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最近阅读新近出版的《维特根斯坦的声音:维也纳团体,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The Voices ofWittgenstein:The Vienna Circle,Ludwig Witt-genstein and Friedrich Waismann)(以下简称《维特根斯坦的声音》)时,这一猜想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在《维特根斯坦的声音》中,尤其是其中的“心理学的概念”一章,对布伦塔诺及其意向性的概念,对“意图”、“期待”、“打算”、“相信”等与意向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4月8~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国际维特根斯坦学会和中国维特根斯坦学会主办的"心理概念:维特根斯坦论心理现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主题聚焦于重新考察维特根斯坦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从当代哲学的视角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注重语境或周边环境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提示出哲学探索与对象化研究〔例如语用学等科学研究〕的区别。与奥斯汀相比,维特根斯坦更明确地意识并坚持这一区别。"周边环境"有多重含义,本文特别考察了"语义条件"和"感知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分析哲学是有其人文和社会的兴趣与关怀的。本文试图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运用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解释学方法,分别解读了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社会批判兴趣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与维特根斯坦所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指出分析哲学由于没有建立在对现代性的科学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足够反思基础上,所以它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兴趣最终仍然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之间的联系,前人或持断裂说,或持连续说。连续说的根据是认为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观上并无什么改变。其实,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语言观上,在哲学观上也有一种根本性的断裂和转向,所谓相似性只是表面上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哲学是描述与澄清;独一的大问题来展开对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的考察,以期认清《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性。维特根斯坦从前期到后期的所谓转向,根本上是从形而上学思想方式向非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综观式的表现"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维特根斯坦"描述而非解释"的哲学宗旨密切相关。关于何为"综观式的表现",学界存在分歧。哈克认为"综观式的表现"是把词语使用的规则罗列出来,但他无法在维特根斯坦文本中找到实例;斯鲁格主张语法是不可综观的,只能构造可综观的"模型"来处理语法,即语法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物自体"。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编排材料及看待事物的方式,"综观式的表现"的主要目的并非令表现的对象变得清楚,而是让我们自己清楚并消除哲学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