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站在台怀镇地面的北部,翘首北望,可以看见一座巍峨壮观的宝塔耸立云霄。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就是五台山七佛寺。七佛寺名称源于《长阿含经》,《长阿含经》载: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图、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统称“过去七佛”。七佛寺之名即缘由于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法道场,又因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因而为之立寺,以作纪念。五台山别的寺院均以文殊菩萨为主要供养的对象,唯独此寺以七佛为供养主尊,这是十分独特的一个佛教现象。沿着寺前弯曲的水泥小路向上攀登,天王殿额“七佛寺”三…  相似文献   

2.
九七成都文殊院浴佛法会见闻今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生2621周年的纪念日,成都文殊院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佛诞节浴佛法会。会场设置在文殊院千佛和平塔广场。在广场东面搭建了长9米、宽7米、高14米的临时舞台,舞台背景的幕布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释迦...  相似文献   

3.
壁画题材 藏传佛教壁画艺术题材非常丰富。可简单地分为佛传故事、密宗和历史人物及事件描述三大类。 佛传故事又叫佛本行故事,是以释迦牟尼一生之中各阶段的形象为题材的壁画。这些故事大多出自《贤愚因缘经》等。包括从人间上生兜率天、从兜率天降贡、乘象入胎、树下诞生、太子习艺、宫中娱乐、俞逾城出家、山中苦行、降魔、成道,初转法轮、双林入灭等饶有趣味的故事情节。传说,佛的降生是白象化入母胎而成。《释迦佛降生图》画面上一群菩萨牵着白象、乘云驾雾自兜率天而降,一阵烟云化入龙尊王的宝瓶内。图的正中央是菩提树下的佛母,…  相似文献   

4.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3):49-53
《佛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事。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佛教认为一般人都离不开轮回之道,只有成了佛才 能超出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怎么也有前生之事呢? 这里要给读者说明一下。在佛经中释迦牟尼成佛之 前还是菩萨,仍脱离不了轮回。因此才有佛的前生 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寓言、童话,长期流行在印度民 间,内容生动,寓意深长。作为一种寓言可以通过说 因果,讲轮回明白善恶的真理。正如佛经所说:“  相似文献   

5.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2):49-49
《佛陀十大弟子》是《佛教画藏》中的一函。一函十册,每册说一个弟子的故事。 一般读者对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比较熟悉,对十大弟子了解的人恐怕要少得多。 佛在世时弟子极多,有名又有成就的是十位。他们各自都有突出的本领,概括起来四句话是:“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那律天眼波离成,阿难多闻密行罗。”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2)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据北传佛传记载,这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见明星,豁然开悟而成正觉。我国南北大小寺庙与佛教团体都要在这一天隆重举行祝圣法会。寺院在这天早晨则要以豆类、干果和大米煮粥供佛及僧,并以之饷客,名曰“腊八粥”。陆放翁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天中记》  相似文献   

7.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有“灵骨”一枚,“影骨”三枚。在我收集到的有关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全部重要书籍与画册中,除《法门寺地宫唐秘曼荼罗之研究》一书的主要著作人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外,其余书籍主要出自法门寺博物馆。博物馆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润泽心灵     
《五元灯会》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相似文献   

9.
润泽心灵     
《五元灯会》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相似文献   

10.
漫话弥勒佛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夷多。佛教认为,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迎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  相似文献   

11.
法界春秋     
《法音》1989,(8)
厦门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福建省厦门市佛教徒1000多人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于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日)在南普陀寺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纪念大会由厦门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释诚信法师主持。上午9时,四众弟子挤满大雄宝殿,在迎请太子像及方丈和尚上殿后,齐唱《三宝歌》,继由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大和尚、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蔡吉堂老居士先后致词,扼要说明释迦牟尼佛诞生成佛的历史情况,勉励信众应遵照佛陀教法进行修持,学习佛陀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精神,为人类社会多作贡献,使佛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我三十岁拜师剃度,今年三十二,出家整两年了。我是在福建福州西禅寺巧缘邂逅佛法的,这得感激寺中的月观长老,他慈悲赠送我三本港台版印刷精良的佛书:《释迦牟尼佛传》、《正信的佛教》、《佛陀的启示》。正是这三本书,向我展现了一个前所未知、妙藏绝伦的智慧彼岸,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促使而立之年尚未找到人生目标的我下定决心,弃职辞薪,出家修道,以自度度人为终身大业。为此,我时常深自庆幸。  相似文献   

13.
在首都有佛教界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巡礼法会上的致词(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赵朴初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南天本师释迦牟尼佛!今天,首都佛教界隆重举行法会,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巡礼,这是继去年泰国僧王座下访问中国之后...  相似文献   

14.
金刚窟,在五台山楼观谷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迦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入此。”三世诸佛,这里是指过去迦叶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弥勒佛。这里所说神乐,是指楞伽山罗刹鬼王以七宝所造的天乐一部,他将献于迦叶佛以为供养。迦叶佛灭后,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12)
日莲宗是从天台宗分出的,故从其法脉之外相承而言,就迹门相承说,是从始成正觉的释迦牟尼佛付嘱迹门《法华》的药王菩萨,传于智者大师,再经传教大师(最澄)而递传至日莲上人,只以《法华经》为唯一之经,以本门为其精髓。日莲上人以受释迦付嘱的从地涌出大菩萨的上首上行菩萨于末法出世为己任,从这一自觉的内相承来说,就本门相承而  相似文献   

16.
王佳 《法音》2023,(5):28-32
毗卢派,全称金顶毗卢派或金鼎毗卢派,亦作毗陵派、毗卢宗,因尊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并带有一定密教特质,明末以来主要流传于东北、华北等地。其兴起,与《华严经》及毗卢佛信仰流行有关。以“毗卢寺”“毗卢庵”等命名的寺庙为数不少。华严宗将毗卢佛作为华藏世界教主。天台宗将毗卢佛视为法身佛,与卢舍那、释迦牟尼佛合称成法、报、化三身。密宗将毗卢佛作为无上本尊,名“大日如来”。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从古至今,其女红之巧著称于世。她们用巧夺天工的双手,做出了香囊、荷包等刺绣、拔花工艺品,不但赠送给自己的亲人,去美化生活,而且也虔诚地奉献给她们所敬仰的神灵,去美化那圣洁、肃穆、安祥、和合的佛堂与庙宇。一、一叶菩提寄深情  史载佛祖释迦牟尼,常在菩提树下坐禅,如遇下雨,菩提神即编结树叶为其遮雨。后来,佛在此树下证得了道。因而反映在河南民俗中,信女们常绣菩提树叶,以表对佛的敬仰。她们绣的菩提树叶,一人一对,积少成多,汇集来按照“破五”的图案形,穿成两个大三角形,并连在一起,挂在…  相似文献   

19.
润泽心灵     
《五元灯会》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无人的时候,无人的地方,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真正的考量。  相似文献   

20.
学诚 《法音》2012,(2):29-36
在成佛之道上,剃度出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法身慧命的真正开端。出家与在家是不同的,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皆以出家相示现成佛,这证明出家是我们修学佛道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菩萨本生鬘论》说:"出家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