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身体没有疾患,功能正常;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适度;从社会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存在别人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后来又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才能从精神上保持良好态度,以保障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  相似文献   

2.
健康,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一般人们认为,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干活,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从现代的观点看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身体结实健壮,但却心理不正常,整日情绪忧郁,悲观厌世,经常无故紧张,烦恼,猜疑,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困为心理本身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病态,而且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导致疾病。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  相似文献   

3.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民 《心理学探新》1990,(1):38-40,37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并且具有同客观现实保持着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思想境界高,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而且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乐于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有自知之明,能自重自爱。可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从WHO的健康定义到安康(wellness)运动—健康维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从WHO(194 7)提出第一个多维度的定义 ,“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康宁 (well -being)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以来 ,这个定义推动人们从多维度的观念来衡量健康 ,促进了健康运动的发展。但是 ,半个世纪以来 ,人们并未满足于这种三维度的模式和WHO的权威性 ,对此经典定义也颇多评说 ,有人批评“完满 (complete)”要求太高 ,若以此为标准 ,恐怕很少有“健康”的人 ;有人则认为“状态”反映了静止 ,而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更多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则力图扩展健康的维度 ,并在 196 0年代形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突出地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上。在60年前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0年前,又在健康的定义中补充了道德健康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WHO)章程序言中给21世纪人类“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安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质虚弱。”新的医学模式提示,只有重视社会预防和提高心理素质,才能保证人的身心健康,社会才会安全安宁。因此,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解决人类心理健康问题有许多办法,如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赵福菓  李媛 《心理科学》2002,25(6):739-739
1 前言在已往的研究中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多种结论。 0’leary认为自我效能与身体免疫机能有关。Winger son认为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相关 ,但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调节压力。Cheung ,Siu -Kau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心理健康的强有效的指标。钱铭怡、杨萍等认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 ,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能力两个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分的部分。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某时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的心理好坏状态 (尤其是情绪的好坏 ) ,易受生活事件的影响。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渭心理健康足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显然,这一定义,过分突出了个人经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与心理健康鲁克成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有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实效却不那么令人满意。症结之一,我认为是对人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把握不足所致。具体他说,精神文明建设不应忽视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水平。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正逐渐成为民众的积极行动。穆斯林的养生保健与独特的民族饮食习惯和信仰功修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和普及穆斯林养生保健知识,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一、健康与保健的概念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患,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没有生理缺陷和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叫生理健康;面对社会环境,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叫心理健康。判定一个人健康与否,有许多指  相似文献   

11.
<正>在"身体哲学"日渐兴起的今天,如果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掠过马克思的文本,将会发现,作为一个意识哲学的批判者,马克思从否定身体之"罪"、肯定身体之"知"、推出身体之"行"等方面,早已颠覆了"不能"之身,推出了"我能"之身,从而给身体还原出一个原初本真的面目。一、原罪的身体:西方哲学中身体的遮蔽之路在西方传统思想中,身体被认为因阻碍人们获得真纯知识、通往上帝之城、成为自由主体而背负  相似文献   

12.
高一学生学校压力与教师领导行为模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廉串德  郑日昌 《心理科学》2003,26(3):549-550
1 前言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压力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压力的概念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现代研究认为,压力实质上是个体对付那些自认为很难应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机体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  相似文献   

13.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的序言中,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的一种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一种多元的健康观,它将健康从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扩展到感觉、价值和认知各方面。这个定义已被人们所接受,并认为是对健康的一种全面理解。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我们称之为“文明病”的疾病不断产生,人类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在健康方面付出了代价。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宗教在这方面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本刊特邀5位人士专门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4.
认知失调理论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的健康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单纯注重身体(生理)健康转变为生理与心理健康并重,医学模式也相应地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医学模式转化。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1]。并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心理治疗的实践表明,许多心理疾病的起因常常是认知偏差。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对认知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5.
心理理论社会知觉成分与语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隋晓爽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3,26(5):930-931
1 引言  Premack等人在 1978年对黑猩猩的研究中首次提到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概念。说一个个体有心理理论 ,意思是个体可以将心理状态归向自己和他人。人们一般认为心理理论有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 ,是不同于其他认知能力的特定认知领域 (domainspecific)。Tager-Flusberg&Sullivan(2 0 0 0 )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 ,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 :社会知觉成分和社会认知成分。社会知觉成分属于人的知觉范畴 ,包括区分人和客体、对人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所反映的心理状态进行在线的迅速的判断 ,这可…  相似文献   

16.
健康行为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1 健康的概念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附有关于健康的定义 ,指出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 ,而且必须包含该人在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从现代的健康概念中可以看出 ,健康至少应包含 4个层次[1] :(1)生理健康 :是健康的基础 ,指人体结构完整 ,生理功能正常 ;(2 )心理健康 :以生理健康为基础 ,并高于生理健康 ,主要的指标为 :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情绪稳定 ,积极向上 ,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 ,热爱生活 ,和睦共处 ,善于交往 ,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知足常乐等 ;(3)道德健康 :中国是礼仪之邦 ,我们主张道德健康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访谈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心理学专家、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研究他们对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问题的看法。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是健康的人的心理素质;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就是在思想、情绪、认识和行为方式上符合正常标准;是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所需要的内在心理特点。人们普遍认为能力和性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农村初级中学28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素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应对分量表外,各分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医生应该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注意医惠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能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促进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医生应该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注意医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能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促进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