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研究集中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能预防胃癌的发生,以及胃早癌内镜切除术后给予预防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否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本文将就胃癌预防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相关文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研究集中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能预防胃癌的发生,以及胃早癌内镜切除术后给予预防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否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本文将就胃癌预防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相关文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与某些胃肠外疾病发生有关,根除治疗可能缓解缺铁性贫血、ITP、酒糟鼻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从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的研究结果看,尽管有证据显示该类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但二者是因果还是伴随现象仍不得而知,同时尚无根除治疗远期效果的报道.对相关胃肠外疾病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尚无定论.鉴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对二者关系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对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的过度滥用.二者关系的阐明有待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渍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加使临床根除率不断降低.人们在抗菌药物选择、防治策略制定、疫苗和药物研发中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试图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重新审视幽门螺杆菌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溃疡愈合质量(QOUH)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目标。溃疡愈合质量可以从再生黏膜的内镜下成熟度、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3个方面进行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联用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中医中药等有助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有非常高的感染率,国人感染率约55%,所以Hp感染处理中的临床问题是目前Hp研究领域中的重点课题,Hp感染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哪些病人应该治疗?(治疗适应证问题);(2)如何治疗?(治疗方案问题);(3)如何避免或克服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Hp对抗生素的耐药是Hp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还要重点讨论Hp对抗生素的耐药牲,Hp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与某些胃肠外疾病发生有关,根除治疗可能缓解缺铁性贫血、ITP、酒糟鼻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从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的研究结果看,尽管有证据显示该类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但二者是因果还是伴随现象仍不得而知,同时尚无根除治疗远期效果的报道。对相关胃肠外疾病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尚无定论。鉴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对二者关系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对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的过度滥用。二者关系的阐明有待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有关.疫苗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近年来新的防治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正在开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综述结合本室研制Hp疫苗的研究基础,简要概述疫苗保护性抗原的筛选、黏膜免疫佐剂及接种途径、Hp疫苗的保护性免疫机制、Hp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Hp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随着Hp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率的不断升高,导致目前共识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越来越低.因此,应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Hp感染治疗方案.国内研究表明,含呋喃唑酮和铋剂四联方案Hp根除率高,价格低廉,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也应重视含四环素的Hp治疗方案的研究.而序贯疗法、伴同疗法其疗效还有待于循证医学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关系密切,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西医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免拉霉素,或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曾使Hp根除率达到9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Hp耐药致其根除率下降低于70%,故急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细菌的耐药性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 ,对抗菌药物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一切事物。正如弗莱明所预言的抗生素耐药性的可能性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出现危险那样 ,仅过 50年 ,细菌耐药性便显现出来 ,从而给人类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90 %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 β -内酰胺类等相关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90 %的变形杆菌对四环素有耐药性。近年来 ,一些流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脑膜炎等又死灰复燃 ,其病原菌的变异体对抗生素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耐药性 ,危害性极强。细菌的耐药性和赖药性已…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象正在日渐严重,从而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耐药菌院内感染现象.从医务工作者角度来控制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包括: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控制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筛查和隔离疑似感染患者等.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与细菌耐药矛盾运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抗生素问世以前 ,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曾一度受到细菌感染的威胁 ,人们在细菌感染面前束手无策 ,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高不下。随着磺胺、青霉素等一系列抗生素的相继问世 ,人类获得了一件征服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 ,人们不再谈虎色变 ,在 2 0世纪 5 0年代、6 0年代 ,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 ,经历了 6 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抗生素危机” ,其实质为“抗生素耐药危机”(antibiotic -resistancecrisis) [1] 。本文旨从哲学角度探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这一对矛盾的发展演变过程及解决这…  相似文献   

14.
Using a generalized conception of experience, from which all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for higher animals (such as consciousness and thought) have been removed, allowed relating experience to adaptive processes in lower organisms. The temporal vector character of every current experience, containing as well memories of past experiences as intentions for future activities, can then be found in the adaptive response of cyanobacteria to alterations in phosphate supply, particularly in energetic manifestations of this phenomenon. A possible analogy between adaptive events as the “atomic units” of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and Whitehead's actual occasion of experien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该病的研究没有成熟的思路可供借鉴.我们从该病的临床表型出发,通过综合分析,推测该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并成功分离、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依据该病的临床特点,确认患者对病原菌易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充分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IFN-γ相关分子基因多态性是FBGT发病的主要机制的假说,最终通过实验证实了该假说.  相似文献   

16.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该病的研究没有成熟的思路可供借鉴。我们从该病的临床表型出发,通过综合分析,推测该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并成功分离、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依据该病的临床特点,确认患者对病原菌易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充分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IFN-γ相关分子基因多态性是FBGT发病的主要机制的假说,最终通过实验证实了该假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哲学思辨质疑肿瘤是异己的判断.列举肿瘤的特征,探索肿瘤的实质.通过对限铁机制和铁致癌机理的研究,对铁致癌以及铁是癌细胞营养素的假设提出质疑.经过辩证思考推断,肿瘤是对坏血酸遗传缺陷的代偿性补救措施,是限铁机制的体现,是进化适应的特征,它的功能是聚集游离铁,不让细菌获得铁,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提供证据,证明肿瘤确有降低细菌感染风险的功效.继而提出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并据此解释肿瘤何以转移,何以避免免疫摧毁.最后提出对肿瘤发病机制的定义,并提出预防肿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9.
Inspired by a panel which took place at the 2018 IARPP conference in New York – this paper, which deals with the bilingualism of the language of the victim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perpetrator, offers a close reading of the panel’s three papers, trying to characterize their unique poetics of testimony through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our modes of traumatic testimony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from one another by the degree of the psychic motility they succeed to form in relation to traumatic memories: the “metaphoric”, the “metonymic”, the “excessive” and the “Muselmann” testimonial modes.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the testimonial language of the victim and the testimonial language of the victimizer,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se polarized languages as two variations of the refusal to mour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