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是列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宗教观的名篇。文中,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继承并超越了历史上反对宗教的学说,是彻底的无神论;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消亡的途径,把宗教斗争与消灭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的阶级运动联系起来;认为,对于资产阶级国家而言,宗教是私人的事,但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宗教是私人的事情,无产阶级政党要防止宗教对党的队伍的侵袭,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产阶级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客观的阶级内容。认为社会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内容,当然就否定其阶级性,承认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内容,也就会承认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当然,不具有阶级内容的社会科学真理,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内容,绝不是说在其客观内容之外又多了一个阶级内容,而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从修正主义的立场出发,主要介绍了卢森堡的政治理论的消极方面。作者说:卢森堡不是把资产阶级国家理解成固定不变的,而是把它理解为有内在矛盾的。她的资产阶级国家论,既不同于把国家职能的增大理解为国家的民主化、社会化和阶级压迫职能的减小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也不同于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等于资产阶级专政并主要强调其阶级压迫职能的列宁、斯大林式的理解。她在本质上理解了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同时也没有忽略了与国家的阶级性相矛盾而实际存在着的国家的一般社会职能。她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有被反动政治势力加以否定的倾向,因此,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保卫资产阶级想要放弃和否定的民主主义,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作者接着说:卢森堡始终以社会主义革命即夺取政权当作明确的目标。但是,她虽然在某种形式上承认使用暴力,可是她不是暴力革命论者。她没有过高估计群众的自发性而过低估计先锋队的政治领导。她想把无产阶级在议会外的斗争和社会民主党的议会活动两者结合起来。她认为,议会外的活动就是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群众罢工,而议会内的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就是同资产阶级对抗来保卫资产阶级议会。她把议会看成是可以利用来朝着夺取政权方面一步一步前进的立脚点、据点、阵地。作者还说:卢森堡对俄国革命的批评,不同于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对俄国革命的攻击。她主要批评了布尔什维克的“非民主性质”。她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不是在废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批判继承”中成立的。掌握了权力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创造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来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是废除一切民主主义。卢森堡后来虽然改正了她以前对布尔什维克的大部分批评,但是她的政治理论的骨胳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当前说法很多。我认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是在一个新的阶段上继续进行着。首先,新时期没有离开无产阶级专政时代。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始终是存在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910页)列宁还指出:“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盾 《哲学动态》2006,(11):30-33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在现代社会,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最重要的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抗体现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本质,这一对抗的结果将是无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人类的解放。然而,20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发展却使情况变得复杂:资本主义体系并未崩溃,而是通过引入组织化和弹性生产而具有活力;工人阶级战后的政治活动影响较小;社会结构的变化并未趋向日益简化的阶级对立,而是变得越来越不透明,到处都在生成复杂的不稳定的“自发的领域”。面对这些情况,20世纪后期以…  相似文献   

6.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1.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社会群体(阶级等等)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是社会(或群体)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其中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具有多维的两重性。即实践性和理论性,阶级性和人类(共同)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一是提供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二是能够成为凝聚和引导一定社会或群体的“社会水泥”和“思想旗帜”。此外,它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也起着价值导向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价值观念,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又具有同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反社会性,因此,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出警告:个人主义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癌症,并且提出用“合理利己主义”、“新个人主义”取代旧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映到政治法律制度中,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它有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但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韩愈的博爱,张载的民胞物与,以及其他的仁爱学说,承认人人有独立的人格,提倡普遍的人类之爱,因而可以称为古代人道主义。仁爱学说不否定等级或阶级,不是一种革命的理论,包含虚伪性,但是它批判暴虐的苛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道家和法家反对仁爱学说,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弱点,不能取得支配地位。孔子以来,仁爱学说一直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承认不承认个性?承认不承认个性的发展?回答是肯定的。《共产党宣言》里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也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恩全集》第23卷第649页),还指出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是根本对立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人性呢?长期以来流行的观点是:在阶级社会中,人只存在不同阶级的阶级性,根本不存在共同的人性。我认为这种看法,大有可商榷之处。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未完全否定人的共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和资产阶级人性论、资产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的资产阶级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为了挽救垂死的资本主义,从历史上搬来人道主义、人性论作为理论斗争的武器来对抗马克思主义。但是,没落的资产阶级在同革命的无产阶级进行决战时期所使用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理论武器,和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所标榜的人道主义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以人道主义的个人自由主义与“个人尊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2.
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都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国家正如观察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决不能离开阶级分析和阶级观点。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怎样,国家的性质就是怎样的。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就“政体”而言,它们是各不相同的;就“国体”而言,不外这样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联合专政;一类是无产阶级专政或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两类国家中,无产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处于被统冶地位,而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则是处于统冶地位。由资产阶级国家到无产阶级国家过渡,就  相似文献   

13.
论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们对自身作为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的反映和认识。因此,主体意识应该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积极、最能动的部分。应该是自觉地意识到人在现实世界中作为主体的特别优越的支配地位的理性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会议于1989年11月在湖北十堰市召开,与会140余人。会议讨论了党校在干部哲学教育中的作用,强调要分清哲学理论是非,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会议还对几个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其中有关主体学说的两个问题综述如下。一、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主体学说的探讨有的论者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问题,形成了关于主体结构、主体特性、主体价值、主体改造等有特色的主体学说。第一,从主体结构方面讲,它把主体看作是一个由个体、团体、政党、阶级、人民群众组成的辩证有序的系列结构,既强调个体主体的作用,也强调群体主体的作用,而且将这两者辩证关系的理论运用于党的政治生活和领导工作实践,形成了“群众——领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第二,从主体特性方面讲,它把“自觉能动性”作为主体的根本特性,而主体活动的目的性、预见性、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看作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系统展开。因此,可以把毛泽东哲学思想主体特性理论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根本特性,六个具体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分裂与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规范层面的基本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社会分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裂,而是生产资料占有不平等所产生的阶级的分裂。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社会使得分裂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进一步加剧了个体的隔阂和竞争,造成群体的对抗与排斥。这种严重的分裂源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异性与排他性以及生产力的有限性。作为一种社会联合的形式,政治国家并不是超出社会分裂之外的整合性力量,不能充当弥合分裂的解决办法。自由人的联合体虽然构成马克思主义所承认的社会联合的最高形式或最佳方案,被认为可以充分实现个体自由与群体的共同体性质,但在现实境遇中,倡导工人“团结”或工人阶级共同体,则是无产阶级具体实践的一种有效的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西方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动向,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下面谈谈我们在经济研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一、阶级分析法是否已经过时?社会经济生活充满着矛盾,处于不同社会群体、集团、阶层和阶级中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往往作出不同的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不同的政策主张。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之外,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具有特殊性,它直接涉及不同社会群体、集团、阶层和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公开承认经济学的阶级性,并且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研…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看到黑格尔法哲学中包含的中介性要素无力消解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反而加剧二者的对立。面对这一矛盾,马克思一直寻找解决市民社会矛盾的普遍性的力量,哲学的探索使他在无产阶级中找到希望。因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首次提出"无产阶级"概念,无产阶级作为实践的主体具有普遍性,能够超越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解放,担负起自我解放甚至人的解放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承担起历史解放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遭受的普遍苦难以及其所处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决定无产阶级必将作为普遍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想实现革命的成功和人的自由就必须要求普遍性,这一要求决定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身,更要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普遍性体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北京座谈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座谈会于1989年11月4日举行,是由北京市哲学会和北京高教学会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发起,北京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部分哲学教师参加。会议就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无产阶级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共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要不要讲人道主义等问题开展了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不应回避人道主义问题,问题在于不要抽象地谈,而要作阶级的具体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这个口号,有其不同的涵义和实质;即使同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其前期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一编第十章"道德和法。平等"中表明:一切人,或者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者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种平等要求是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观念中引申出来的;平等观念是一种规范性价值判断,是正义的表现;现代平等要求是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只停留在政治权利的平等上;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则要进而实现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平等;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尽管《共产党宣言》是一篇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但有关这篇文献的政治哲学问题的开掘,迄今为止仍是不够的,有关"何谓阶级"这一问题就是如此。《共产党宣言》并非泛泛地讨论阶级问题,而是重点讨论了无产阶级如何从现代阶级斗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斗争中明确自身受压迫的根源——生产资料被个别的资本家所占有。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近目的,不仅从经济上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将生产资料重新变为社会的共有财产,而且从政治上废除压迫民众的国家机器,使政治国家逐步转向自治的、管理型的社会共同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