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白”这类形容词是含有比喻意义的偏正式合成词。例如: 笔直蛋圆火热雪亮火红枣红蜡黄油亮对这类形容词,本文力图从意义、结构、语法特点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意义上如果把这类词的第一个语素称作A,第二个语素称作B的话,其词义可以概括为“象(如)A—样(那样)B”的格式。例如“火红”可理解为“象火那样红”;“雪白”可理解为“象雪一样白”。二、结构上这样形容词与“大型”“通红”“初级”等形容词虽然都是偏正式合成词,但二者的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
比喻简析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叫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是构成一个比喻的三个要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运用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使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不仅使人理解,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歌德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生活是朝气勃勃、不断前进的,从而激励人们振奋精神,热爱生活,努力拼搏,去创造幸福。短短八个字,寓意很深刻,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句中用了一个比喻,把“生活”用“树”来作比,然后引出“常青”来。这个比喻比较特殊,本体“生活”与喻体“树”之间,没有用喻词联系,两者直接构成了—个定名结构。本体作定语,喻体反而处于主位。人们常常称这种比喻为“反客为主”或“修饰性暗喻”等。这种定名结构的比喻也是运用比较广泛的语言现象之一。如: (1)红岩英烈张露萍,面对死亡,如此从容,怒目高呼“笨蛋,再补一枪!”这不就是真理光芒照耀的结果么?  相似文献   

4.
(1)“借代”同“借喻”有什么区别? 借代跟借喻在形式上很相似,但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两者是有区别的: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虽然借喻的喻体是代替本体的,但是它是借中有喻,而重点在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和被借的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它们之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称代。如: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红旗”是借代,它是称代“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复合词其语素的顺序与常序不同,它们把本应前置的语素后置,从而与常序复合词形成对照,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复合词类型。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语素逆序的复合词主要分布在定——中偏正式和状——中偏正式两类之中。 (一) 定——中偏正式复合词,常序应该是前边的语素修饰,限定后边的语素,而逆序的复合词却恰恰相反,它们是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语素后置,被修饰、被限定的语素位置在前。有鉴于此,定——中偏正式复合词中语素逆序的一类,其格式应为中——定正偏式。这种格式的逆序词约有六类: 第一类事物+形状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双音节词。这些双音节词有的语素完全不同,如“健壮”和“衰弱”;“美丽”和“漂亮”。有的语素完全相同,其中语素相同词序又相同的较少,如“杜鹃”(指花)和“杜鹃”(指鸟);“新生”(新的学生)和“新生”(新的生命)。较多的是语素相同而词序相反,称为同素反序词。如“洗刷”和“刷洗”;“力气”和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里的单音语素“子”,可为上声,也可为轻声。念上声时,它是个实语素,象“原子”、“蟹子”、“义子”、“弹子”什么的;念轻声时,它是个虚语素,如“桌子”、“拢子”、“尖子”、“个子”等。后类词中的“子”,不可单用,只能附着在别的语素末了儿,从而构成一类派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三音词也以其日益增多的趋势,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试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闹”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就有13个,以“半”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却有22个。可见,研究三音词的结构方式及共特点,对于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规律,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三音词按其内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单纯三音词大多是音译外来词,如“迪斯科、麦克风、巧克力”,这不在本文分析之列。本文讨论的是由两个或三个语素合成的三音词的构词  相似文献   

9.
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不仅仅是语言学的比喻,它有时还是准逻辑学的比喻,甚至是文学的比喻。通常所谓的打比方,旨在说明,体现着比喻"善"的原则,其特点是:为达比喻之目的,不择比喻之手段,只在乎本体,不在乎喻体。古称为譬喻的比喻,旨在证明,体现着比喻"真"的原则,其准逻辑性为古代中国所认可,而为现代理性所警惕。一般所谓"精彩"的比喻,即文学比喻,旨在描写,体现着比喻"美"的原则,它超越了比喻的说明和证明之目的。其特征为:喻体具有不可替换性——具有强烈的个人性与情感性。同为文学比喻,审美张力也有大小之别。一般所谓的"远取譬"固可获得较大的审美张力,但"反取譬"和"返取譬"却可获得更大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0.
造词与构词作为语言学中的两个术语,表示着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区别的两个概念。因为“造”与“构”有着同义关系,而且造词与构词在研究对象上有着共同的部分,即都对已存在的词进行研究.所以引起了造词与构词在概念上的混淆。关于造词与构词,一般语言学著作只谈构词法,不谈造词法。而事实上,其中所说的构词法就包含了造词法的内容,或者、干脆就把造词法与构词法安全看作一回事。例如,张永言先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的动词谓语句,最常见的格式是“主语一动词一宾语”(简称主动宾句),还有一种多见的格式是“主语一‘把’一宾语一动词”(简称“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而不用主动宾句?这里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意上的要求,一种是结构上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结构上探讨一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的规律。1.1如果谓语动词为固定词组,其受事宾语不能后置,则要用“把”字句。例如: (1)我们不要把线装书束之高阁。(2)党外存在着很多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3)我们不要把“自由”和“散漫”混为一谈。这三个例句中的“束之高阁”、“置之度外”、“混为一谈”都是固定词组充任谓语动词,如果它们的受事宾语不用“把”  相似文献   

12.
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佘贤君 《心理科学》2001,24(3):368-368,362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性词组,通常以三字格为主。如:炒鱿鱼,开后门等。惯用语的比喻意义与其字面意义是不等值的。如“穿小鞋”不能解释成为是“穿尺码小的鞋”的意思,而应当解释为“暗中给人以刁难、约束或限制”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一次监考,偶然发现学生把“怂恿”都答成贬义词。究其因,原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知识短文中,编者在《词的不同色彩》中写道: 有些词表示的概念虽然相同或相近,但它们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偏正型合成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有主次之分,以后一个语素为主。如果是名语素(即名词性语素)修饰、限制形语素或动语素(即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修饰、限制,一是表示方式,如“函授”、中心语素是“授”,“函”表示方式,意为用“发函”的方式来“授”,又如“笔谈”,中心语素是“谈”,“笔”表示方式,意为用“笔写”的方式来“谈”。二是表示比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已经将TOFU一词收入了韦氏辞典,并且有这样的注释:“中国起司”。这是真正的吃客说出的“行话”,因为这个形象的比喻,豆腐在美国人嘴里并不陌生。韩国人很会动脑筋,在美国人积极提倡健康饮食的大好时机中把五花八门的豆腐品种开发了  相似文献   

16.
“语素”是morpheme的译名。morpheme这个术语早先译作“词素”,用来指词的构成成分。后来又改译作“语素”。morpheme译作“语素”还是译作“词素”,正如张志公先生所指出的:“这不仅仅是名称问题,而是关系到对语言的观察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语素意义会自动激活并影响整词语义加工。但是,汉语复合词识别中语素意义何时被激活以及如何参与并影响复合词语义整合的时间进程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构建了三类双字词材料:语素意义与词义相关的透明复合词(如炽热)、语素意义与词义不相关的不透明复合词(如风流)、以及作为控制条件的单语素词汇(如伶俐),对比考察双字词的首词素和尾词素语义参与复合词语义加工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首字加工的早期(300~400ms)和晚期(460~700ms)都表现出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要比单语素词诱发更负的波幅。在尾字加工的早期阶段(260~420 ms)不仅发现了语素效应,还发现了语义透明度效应,即不透明复合词比透明复合词诱发了更负的波幅。而在尾字加工的晚期(480~700 ms),出现了反转的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比单语素词诱发更正的波幅。结果表明了语素作为独立表征单元,在早期加工阶段就得到了自动激活;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早期加工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能够顺利获取整词语义,而不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则会阻碍整词语义获取。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医学比喻咸宁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437100)范杉,马云芳很多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生动、形象、有趣的医学比喻术语。本文试列举一二以飨读者。医学比喻现象涉及到医学的各门各科。如中医学的“如盘走珠、如刀刮竹”;放射诊断的“爆米花样...  相似文献   

19.
龚文进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6,12(4):319-325
实验主要探讨双字词中语素的语义信息对言语听辨的影响。实验采用语义判断任务,实验材料为双字词首字完整语音分别加上尾字的80毫秒、120毫秒、160毫秒、200毫秒4个语音片段,让被试进行听觉词汇判断任务。实验1选用48组双字词作为关键材料,48组作为填充材料,被试根据听到的语音片段判断该词是否为人词,如,“教师”为人词,“非洲”为非人词;实验2选用了56组关键材料、56组填充材料,任务同实验1。实验结果发现,双字词加工的首字语素语义信息在听词辨认的初始参与了加工,强语义联系对尾字的识别有促进作用,弱语义联系对尾字的识别有抑制作用。初步实验结果支持了言语听辨的多重信息并行激活模型——TRACE模型。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北大的一场讲座中,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果断地排到了世界第一等文明的前三位,并用油、奶和水来比喻三种文明的存在状态,这一判断和比喻引起了当时学界乃至普通民众的密切关注、广泛讨论和深层思考。水化万物、上善若水,对于中华文明如水的精巧比喻,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情感寄托和生存理想。笔者初感,中伊文明有可能基于这样一种“新的论调”而出现更高层次的沟通与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