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着人类智慧和经验结晶的图书资料事业也与日俱增,如何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并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资料的优质服务,指导读者进行有效地阅读,研究和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及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阅读心理,不是毫无根据地瞎猜读者的心思,也不是无目的的为研究而研究,而是根据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目的、阅读兴趣、阅读意志和情绪、阅读行为和动作等现象去分析和判断读者的心态,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手段,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保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图书阅读功能的公共服务机构,它的核心功能是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览和借阅服务。但是在实际情境中,读者的图书阅读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和实现。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中文名为"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这种通讯技术的特点不需要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仅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系统就可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一个标准的RFID系统通常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三个部分组成。基于RFID的图书馆索书系统服务设计方案,是在充分分析现有图书馆图书管理技术及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流程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提高读者查找图书的效率,优化读者阅读体验,提高图书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3.
读者心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心理浅探杨文闽读者,这是广义的名词。这里所讲的读者专指图书馆这个特定范围的读者;确切地说,就是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寻求知识再创造的\。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体会到要做好为读者服务工作,必须对广大读者的阅读心理活动有所了解。现在就读者阅读的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改造的实际情况。图书馆空间改造有利于优化建筑布局,改善阅读环境,有利于读者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提升读者的满意度,拓展服务途径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高校要在图书馆空间改造上进行深入探讨,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少英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3,26(6):1129-1129,1141
1 前言  阅读理解元认知是近二十多年来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对儿童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发现 ,年龄小和阅读能力差的读者在阅读理解监控方面比年龄大和能力好的读者差 ,而且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阅读活动 ,拥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元认知监控能力。Paris (1983)认为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以三种方式体现 ,即自我评价、自我计划和自我调节。目前 ,国内针对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试图从阅读理解元认知的这三方面探查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并了解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文论研究中心,主要将视角集中在作家、作品等文学要素,或重视作家的权威性,或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关于读者阅读的研究则往往排除在文学理论之外。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论逐渐将读者及文本阅读引入文学理论研究中,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的阅读观逐渐成为传统阅读理论变革的重要催化剂。文学四要素中的读者自此超越作者、作品等要素成为文学活动的主导因素。本文将从读者阅读论的角度对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本阅读特征比较;对作者与读者关系态度的比较;阅读视野意识形态性分析三个方面,重点分析读者阅读理论体系中: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认知活动。利用插图来帮助人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0名大学生做被试,使用眼动仪考察了图文相关程度(高和低)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图文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1)图文相关性对不同认知方式读者影响不同,图文相关程度对场独立型读者的阅读成绩无显著影响,但对场依存型读者影响显著。场依存型读者对高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成绩显著优于低相关材料。(2)场依存型读者在阅读不同相关图文时会主动调整加工对象。图文相关高时,场依存型读者更多注视插图;而图文相关低时,场依存型读者更多注视文字内容。此外,场依存型读者在图文之间的转换和对文字的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多于场独立型读者。本研究认为,高相关插图有助于提高场依存型读者的阅读成绩;场依存型读者在阅读不同相关程度图文时会主动调整加工对象。  相似文献   

8.
按照3~5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各年级中分别选取年龄相同的高、中、低三组儿童作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适合本年级阅读水平的5篇短文,探讨同一年龄段内读者阅读水平的高低对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影响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差异。通过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9岁儿童的阅读眼动注视模式受读者本身阅读水平的影响最大,10岁次之,到11岁,随着儿童基本眼动行为的成熟,这种影响随之消失。表明读者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语言操作技能和眼球运动协调性提高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技术,考察了高、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阅读汉语时的知觉广度及副中央凹预视获取信息的类型。结果表明,高汉语水平藏–汉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个汉字的空间,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1~2个汉字的空间;高、低汉语水平藏–汉读者都可以从副中央凹处获取字形和语音信息。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考察不同字号文本对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和眼动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被试阅读大、小字号文本时的阅读知觉广度都是四个字。字号大小不影响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但是影响读者的眼动模式。具体表现为:被试阅读小号字文本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比大号字文本长,平均眼跳距离更短,相对眼跳距离(单位为字的个数)更长,注视次数更多。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双字词为掩蔽单元,探究了聋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与词汇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聋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左侧范围在1个双字词之外,右侧范围为1个双字词,健听读者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至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可见聋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在范围大小和对称性上不同于健听读者;(2)提示注视点右侧词汇边界的移动窗口在平均注视时间、向右眼跳幅度上以相同趋势影响两组读者,但对两组读者注视次数、回视次数的影响模式不同。由此可见,聋生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及词汇加工有其独特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本阅读中,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两个实验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激活强度。结果发现,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都可以在阅读中即时产生,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把读者分为"情感导向型"和"非情感导向型",发现"情感导向型"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而"非情感导向型"的读者则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不同阅读水平与文章熟悉程度条件下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先友 《心理科学》2004,27(3):595-597
探讨文章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水平与文章熟悉程度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文章标记与文章主题熟悉程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文章标记对熟悉文章的信息保持无明显的促进效应.但对不熟悉文章信息保持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文章标记对不同阅读水平读者的文章信息保持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阅读水平高的读者的促进效应大于对阅读水平低的读者的促进效应。文章阅读中的结构搜索加工的观点得到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在熟练的中文阅读中,个体阅读效率越高,词汇加工效率是否越高,目前还缺少直接证据。本研究通过记录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在阅读含有高频或低频目标词句子时的眼动轨迹来考察该问题。结果发现,在第一遍注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快速读者对高频词与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都短于慢速读者;而慢速读者对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高频词。即快速读者的早期词汇识别和后期词汇整合效率都较高,不受词频影响;而慢速读者的整个词汇加工效率较低,受词频影响较大。这些结果表明两组读者的词汇加工模式具有本质差异,符合个体差异性观点与词汇质量假说。  相似文献   

15.
文学阅读不但能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 还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然而, 文学阅读经验是否一定能提高读者的心理理论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有关文学阅读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实验性探讨不断增加。鉴于此, 作者从文本体裁、测量手段和个体差异角度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 归纳了文学阅读影响心理理论的潜在机制, 即镜像神经系统和默认网络很可能是文学阅读促进心理理论提高的重要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时的一两道试题,阅读是为了形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包括理解力,还要将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体验与读者本身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从而内化成有读者个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作为个人的行为指导。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是以生态阅读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思想浪潮中,姚斯和伊瑟尔为了革新旧的研究范式,共同创制出了全新的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伊瑟尔想要运用"隐含的读者"打破传统的文本自足论,将文学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交与"文本-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然而,在实际处理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时,伊瑟尔将读者的历史的、个人的经验架空,从而想要读者达到他所设想的预期的阅读反应。同时,他将读者的阅读权限交给文本,而压制读者对于文本意义生成时具有的能动性。"隐含的读者"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反而让文本结构功能主义范型成为了意义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主题扫描和阅读理解两种加工深度不同的任务,考察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差异的来源及加工深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试在两种任务情境下阅读分别包含高低预测性目标词的96个句子框架,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显示:预测性效应仅在阅读理解任务中出现,快速读者在早期眼动指标上就表现出了预测性效应,慢速读者在晚期眼动指标上才表现出预测性效应。结果表明:加工深度调节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的大小;在自然阅读情境下快慢读者的预测性效应表现符合预测编码框架假设。  相似文献   

19.
王雨函  李红  莫雷  金花  陈琳  乔佳佳 《心理学报》2012,44(11):1443-1453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对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因果推理加工进行研究, 探讨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读者是否能够自发进行因果推理加工, 以及阅读焦点的存在是否会对说明文阅读过程中的因果推理加工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读者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推理加工, 负责推理加工的主要脑区为额叶(尤其是额下回)、顶叶下部及双侧楔前叶等区域。在熟悉主题说明文阅读过程中, 阅读焦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的认知加工资源集中在对与焦点相关的推理关系的加工上。  相似文献   

20.
元理解关注读者对自己阅读理解过程与结果的监测以及随后的调控,读者的元理解监测影响元理解调控,并进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加工状态或加工过程,可见,元理解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系统,它通过元理解监测和元理解调控的互动来实现读者阅读理解时认知层和元认知层的互动。对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元理解调控的有效性、元理解监测与元理解调控的关系以及二者对阅读理解的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并就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深化对元理解这个动态的交互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