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王鸢清  刘国雄 《心理科学》2022,45(6):1524-1530
摘要:文学小说阅读可以提高个体社会认知能力,但其中具体心理机制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从文学小说的社会性和文学性两个视角入手,结合模拟理论,精加工似然模型和叙事传输理论讨论了文学小说阅读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文学小说影响社会认知的动机-情感-认知加工策略框架。文学小说的社会性会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并引发读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心理模拟(模拟理论);文学小说的文学性同样能够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同时促使读者在动机层面愿意耗费更多认知资源去理解故事内容(精加工似然模型),进而促进心理模拟。未来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检验这一框架的解释力,完善其边界条件,寻找脑机制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王瑞明  冷英 《心理学报》2012,44(5):569-584
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领域, 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等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阅读是主动的、积极的、目标策略驱动的过程, 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自动的过程。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文本阅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提出并对文本阅读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整合。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文本的自然阅读过程是连贯阅读与焦点阅读的双加工过程。文本阅读中读者所阅读的材料特点不同, 引发的阅读信息加工活动也不同, 而不同性质的阅读过程, 又会引发不同的推理整合, 从而会建构不同类型的文本表征。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并获得了很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 其中的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在未来的文本阅读研究领域, 有很多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文论研究中心,主要将视角集中在作家、作品等文学要素,或重视作家的权威性,或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关于读者阅读的研究则往往排除在文学理论之外。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论逐渐将读者及文本阅读引入文学理论研究中,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的阅读观逐渐成为传统阅读理论变革的重要催化剂。文学四要素中的读者自此超越作者、作品等要素成为文学活动的主导因素。本文将从读者阅读论的角度对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本阅读特征比较;对作者与读者关系态度的比较;阅读视野意识形态性分析三个方面,重点分析读者阅读理论体系中: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读者心理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者心理,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等。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为了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快速自动命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RAN)如何影响阅读尚存争议。有研究表明个体单个单词加工效率主导了RAN对阅读的影响。另有研究发现单个单词加工效率和连续加工效率共同作用的“级联”加工过程才是主导RAN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这与个体视觉注意广度(VAS)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低VAS读者识别正字法单位数量有限,他们在连续阅读时以离散的形式逐个阅读单个单词,单个单词加工效率主导RAN和阅读的关系;高VAS读者将单词视为一个整体,在多个词之间进行连续的并列加工,这种“级联”的加工过程主导了RAN与阅读的关系。未来研究应关注阅读过程中个体的VAS差异,增加阅读材料的复杂性和正字法的不一致性,进一步探究RAN与阅读的关系以及不同水平VAS对它的影响,丰富发展性阅读障碍患者的非语言干预措施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取202名4~5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102人、女孩100人,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幼儿年龄、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推理能力、心理理论与其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Amos22.0验证模型。结果发现,4~5岁幼儿的年龄、心理理论、推理能力能直接影响其阅读理解。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会通过影响心理理论、推理能力间接影响阅读理解,并且心理理论、推理能力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 启动联合注意, 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 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 模拟社会互动, 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 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 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 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 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 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 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 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瑞明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6,12(3):272-279
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研究是当前文本阅读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虽然当前研究已经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但仍然存在着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这三种理论争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三种理论争议的主要观点和实验证据,特别是重点分析了三种理论争议的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认知活动。利用插图来帮助人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0名大学生做被试,使用眼动仪考察了图文相关程度(高和低)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图文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1)图文相关性对不同认知方式读者影响不同,图文相关程度对场独立型读者的阅读成绩无显著影响,但对场依存型读者影响显著。场依存型读者对高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成绩显著优于低相关材料。(2)场依存型读者在阅读不同相关图文时会主动调整加工对象。图文相关高时,场依存型读者更多注视插图;而图文相关低时,场依存型读者更多注视文字内容。此外,场依存型读者在图文之间的转换和对文字的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多于场独立型读者。本研究认为,高相关插图有助于提高场依存型读者的阅读成绩;场依存型读者在阅读不同相关程度图文时会主动调整加工对象。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的学者姚斯在当代美学与接受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二个重要概念,“视野融合”与“期待视野”。他认为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达到视野融合后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思想浪潮中,姚斯和伊瑟尔为了革新旧的研究范式,共同创制出了全新的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伊瑟尔想要运用"隐含的读者"打破传统的文本自足论,将文学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交与"文本-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然而,在实际处理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时,伊瑟尔将读者的历史的、个人的经验架空,从而想要读者达到他所设想的预期的阅读反应。同时,他将读者的阅读权限交给文本,而压制读者对于文本意义生成时具有的能动性。"隐含的读者"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反而让文本结构功能主义范型成为了意义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中, 读者既能加工当前注视的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 也能从副中央凹视觉区提取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预先加工下文词汇, 称为预加工或预视。它是熟练阅读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副中央凹信息的预加工涉及预视的空间范围和预视程度(即预视量和预视类型)。在拼音文字阅读的研究中, 关于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如何受中央凹加工负荷和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的调节存在争议,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拼音文字词长变异大, 在考察预视程度时难以克服预视范围的干扰。而中文词长变化小, 能有效分离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利用中文优势, 采用眼动技术来考察:(1)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 (2)中央凹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3)阅读能力与阅读效率如何调节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结果将有助于解决副中央凹预视研究中的理论争论, 为预测阅读能力与衡量阅读效率提供更多有效的眼动行为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着人类智慧和经验结晶的图书资料事业也与日俱增,如何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并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资料的优质服务,指导读者进行有效地阅读,研究和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及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阅读心理,不是毫无根据地瞎猜读者的心思,也不是无目的的为研究而研究,而是根据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目的、阅读兴趣、阅读意志和情绪、阅读行为和动作等现象去分析和判断读者的心态,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手段,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保  相似文献   

14.
阅读文学小说曾经被认为只是大众消遣娱乐的方式,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阅读文学小说能够提升个体的社会认知。然而,有些研究并未发现阅读文学小说能够提升社会认知。本文首先批判性地分析支持和质疑“阅读文学小说提升社会认知”的相关证据,随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将如何解决这一争论,包括开发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明确文学与小说的操作性定义、确定读者的关键特征、创新研究设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卫法军 《美与时代》2006,2(8):78-80
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⑴。  相似文献   

16.
心理理论的比较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是比较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揭示心理理论的起源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心理理论比较认知的现场观察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分析了关于非人灵长类对视觉知觉经验的理解,对意图和目的的理解,以及对愿望和信念理解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许多研究关于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存在争议。如非人灵长类对意图和目的的理解,是运用心理表征,还是刺激-反应的联结,非人灵长类理解同种个体和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状态存在什么差异,实验设计是否可靠而有效地测量了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等。该文提出实验结果和理论解释的差异和争议,可能与研究者所持的理论假设,实验任务和设计等有关。关于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概念的界定,从社会生态学效度和文化差异等角度综合考虑,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考察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是解决目前争议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心理理论比较认知研究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张积家  汪新筱  和秀梅 《心理学报》2015,47(10):1247-1259
通过两个实验, 考察了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读者的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1采用移动窗口技术, 记录读者阅读句子中目的地词语的时间; 实验2采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 主试播放描述运动的句子, 同时呈现相应的情境图片, 记录读者扫描图片中主人公、路径和目的地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1)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读者对目的地词语的阅读时间,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 读者的阅读时间就越短; (2)读者对情景图片的扫描受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 读者对路径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短, 对目的地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长。两个实验均表明, 在句子的实时加工中, 读者可以通过再入情境, 遵循先内后外的顺序, 先模拟主人公的动机水平, 继而模拟主人公的动作, 从而影响对句子的注视和理解。研究结果支持语言加工的具身认知观。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理论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具体关系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介绍了心理理论和语言关系的新近研究,着重阐述了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两种观点: (1)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之间不仅是早期揭示的一般相关关系,而是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或以语言为因,或以心理理论为因;(2)心理理论和语言都受第三种因素影响,如执行功能和生长环境,但这些因素是究竟如何影响心理理论和语言发展的,还需深入探讨。文章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包括对不同语言能力间的比较研究,对二者关系的跨文化研究和毕生取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文本阅读中预期推理生成的容量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花  莫雷 《心理科学》2006,29(2):308-311
本研究通过操纵读者信息加工的时间量考察了工作记忆容量对预期推理生成的影响性质。结果表明,如果没有信息加工时间的限制,则工作记忆容量低的读者也能表现出在阅读中生成预期推理的证据,而如果读者的阅读加工时间受一定限制,则工作记忆容量低者建构预期推理的证据随着被允许的加工时间的缩短而逐渐消失。结果支持“工作记忆容量只影响阅读中预期推理建构速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一文学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是在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感性、知性、志性等心灵三层面的心理机制中层层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创作共鸣和鉴赏共鸣结合起来放到一个共同的场域里,整个文学活动中,就存在着一个共鸣场,作者的心灵三层面与读者的心灵三层面是产生这个共鸣场的基础心理机制。共鸣现象的产生涉及三个世界,作品是作家和读者的连接点,串联起读者世界与作者世界,而共鸣则是文学活动中作者世界与读者世界交叉重合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