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宗教心理学学术会议和中国知网为平台,将2014-2018五年间的会议论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出版图书作为文献整体,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其宗教类别、研究方法、文章体裁、作者特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期通过量化分析,为构建宗教心理学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以及为中国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宗宪 《心理科学》1998,21(1):85-86
从现有资料来看,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领域:1法律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家对法律心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法律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法律心理学与法学、法律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法律心理学的作用,法律心理学方法论问题,法律心理学家的训练和职业资格等.就学科名称而言,除了法律心理学(legal psychology,psy-chologyoflaw)之外,还使用“心理学与法律”(psychol-ogyandlaw)、“法律与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知识生产与专门人才培养同步进行的整合性制度,在某一知识门类学科化发展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我国诸多大学纷纷成立心理学系,并开始着手建设中国自己的心理学,在这方面,中央大学心理学系成为了当时学科建设的桥头堡,它们的探索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学科规训制度存在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5.
潘菽逝世已有30周年,中国心理学界缅怀他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弘扬他的三个心理学思想精义,将之体现在行动中,促进中国心理学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坚持潘菽“心理学是中间科学”的主张,使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主题更加多元化; 秉承潘菽重视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遗志,提高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水平; 落实潘菽关于中国心理学“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特点”的倡议,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使中国心理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体系和灵魂上都真正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6.
范会勇 《心理科学》2012,35(1):248-252
纯粹应用观和独立观是解释应用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两个代表性理论。前者认为应用心理学仅是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方法的直接应用;后者则认为应用心理学有独立的本质特征。钱学森学科结构模型赞同独立观,认为应用心理学有三个本质特征:1)研究旨趣面向心理工程技术中的重大问题,生产应用性理论;2)内容体系由社会需求决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3)研究方法的个人经验成分多于基础心理学,少于心理工程技术。在应用心理学建设中,1)要敏于实际需求;2)要大力发展、创立我国需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3)要统一人才培养规制。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雷  王瑞明  陈彩琦  温红博 《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心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相关论文和教材很多。本文首先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重点指出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构建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心理学(School Pa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中各种成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服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学科19世纪末期在美国萌芽,20世纪40—50年代成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则尚未正式建立这门学科。本文拟对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学科体系以及在我国建立和建设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可能性进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作为国际化学科所面临的国际化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众多本土化学科的联合体?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会使心理学面临许多学科国际化的挑战。从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角度来看,围绕这些问题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一类看法涉及心理学家的培养是否具有共同的基础,需要何种水平的训练方可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的跨国流动性如何;另一类看法涉及政府和公众对心理学的认识,即心理学是否是一门真正对社会福祉有所作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当代心理学不仅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着分歧, 而且在理论和方法论取向上也是四分五裂, 以至于很难用一种逻辑标准将各种理论体系进行归类。西方心理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时间逻辑分类标准, 将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通过时间线索呈现, 这样的理论分类虽然能帮助我们理顺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 但我们往往因无法比较而抓不住各理论流派的主要特征。近年西方理论心理学界提出以因果关系逻辑为标准的理论分类体系, 将心理学理论分为机体中心论、环境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关系中心论, 这种标准容易混淆某些相近的理论, 出现理论的多向归属和无归属现象。文章提出以内容特征为指向的分类体系, 包括意识中心倾向、行为中心倾向、机制中心倾向和意义中心倾向。这种分类标准能部分弥补因果关系分类体系和时间逻辑分类的不足。而进一步开发出能够适应理论快速发展变化的理论分类体系将成为未来理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
Converging lines of evidence from various scientific disciplines consistently point to humanity's African roots. In this context, the term “indigenous healing” is used to refer to universal forms of healing that began in Africa and were developed further both lo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notion of a psychology of indigenous healing and suggests that investigations continually reveal essential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of a perennial psychology underlying modern scientific,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forms of this discipline. Examination of such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illuminates an original psychological theme in Southern African indigenous healing involving recognition of Spirit as Source of Self that extends into transpersonal realms. Related themes include ancestral consciousness, familial and communal spirituality, healers and specializations, illness prevention, health promo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empathy. The need for future in depth research into such psychological themes and issues is identified and explicated.  相似文献   

12.
经过文献查找,作者发现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于1921年8月□日。中华心理学会成立之后,创办了亚洲第一份专业期刊《心理》杂志,在北京召开纪念会并留下合影,并陆续召开了几次学术演讲会。1927年学会停办。1937年1月中国心理学会在南京重新成立,半年后又再次停办。待到1949年之后中国心理学会才再次经过筹备,于1955年8月正式成立。1956 年 11 月《心理学报》创刊, 1966 年 5 月停刊。1977年11月,中国心理学会再次恢复活动,并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中国心理学会,随着中国政治的动荡而起起伏伏。自1977年以来,中国心理学走上了健康而迅猛发展的道路,也必将成为国际心理学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舒跃育 《心理科学》2013,36(6):1510-1516
人们曾在不同层面上讨论心理学的危机,而这种对危机认识的偏离本身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科本身的分裂。在总结前人对危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表明,心理学危机是心理学学科发展中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其实质在于心理学学科同一性的缺乏,而根源来自于心理学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因此,心理学危机的解决有待于其学科同一性的确立,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则有待于其学科同一性的展开。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s fundamentally an applic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henomena. While much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s inherently grounded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se two disciplines are largely disconnected from one another. More visibility of the commonalities may encourage discussion,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ields—an integration that will only benefit each discipline. The present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ic overlap between these disciplines, the resulting divide between them, and then discusses recent developments demonstrating the potential power of reconnecting social psychology with organizational‐relevant research. We then examine how the six empirical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benefit from apply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to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We will conclude by identifying potential areas ripe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The impact of Western psychology in Hong Kong can be seen in its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s. Local students however acquire their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through the medium of at least two foreign languages; English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and the technical language of its subject matter, which does not find ready equivalents in Chinese. Some examples of psychological te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presented to support this.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and of the models implicit in much of psychology's subject matter reduce its impact. Because indigenous beliefs are more likely to shape psychology's development than imported ones, they should be made explicit in psychological practice and reworked into future educational curricula so that the discipline as a whole may benefit.  相似文献   

16.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科学》2018,(5):1026-103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心理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这三大模块,其主要功能分别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及塑造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位,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学科,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亟需的科研与实务人才,创新社会心理服务的供给方式,联合政府、高校、社区和第三方部门等多元力量,建设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多类型、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paper endeavours to discuss some of the potential issues inherent in the developmental work for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context. The discussion is made around two topical issues, sustainability and local knowledge.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 and intracommunity enviro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knowledge in a sustained community environment. The cross-fer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with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can enlighten our understandings of global issues in psychology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o a local context. 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highlight major social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a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environment − the model is expected to address essential contentious issues to the future of a globalized psychology, especially the way integrated local knowledge can lay the foundations of a globalized indigenous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8.
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05,28(5):1269-127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人类文化互相创生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质决定着,心理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适时地满足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要求。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文化心理学蕴涵着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学科性质的独特理解。由于文化心理学兴起的时间较短,它必然还要不断吸取各种养分,实现内部取向的不断整合,提出更加明确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政策逻辑, 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构的策略应该采取研究视角、学科体系和研究取向等的多重整合, 包括个体、情境和社会视角的整合,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整合, 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整合。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核心, 整合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的机制和过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建构影响社会发展的心理环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社会发展的视角, 应该探索社会发展心理学的路径来承担整合学科体系和社会治理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about the nature of psychology, its subject matter, its level of analysis, its scientific laws,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its social relevance has been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and interes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This problem can b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dilemmas of the psychological discipline, which have been choice points, crossroads, alternative decisions that bring psychologists face to face with the following issues: (a) the subject matter of psychology: psyche, mind, or behavior?; (b) the role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s psychology a natural science, a social/behavioral/human science, or a part of the humanities?; (c) the universality or particularity of scientific laws in psychology: are laws universal or culture-bound and contextual?; and (d) the balance between science and profession: is psychology a basic science, a socially relevant profession, or bo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