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中期柏拉图主义相关的许多研究都是从学说角度展开的,这些研究假设了中期柏拉图主义的多样性,但却无法说明各种中期柏拉图主义学说为何会被统称为柏拉图主义。为了从一个统一的角度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中期柏拉图主义,本文假设古希腊哲学可以分为事实指向型和文本指向型两种形态,它们代表了做哲学的两种不同方式。中期柏拉图主义属于文本指向型哲学,以对柏拉图哲学对话的评注为做哲学的首要任务,因而这些评注活动强调柏拉图及其文本的权威地位。本文认为,我们应当在评注活动的语境中来理解柏拉图的权威,柏拉图的权威本质上是知识取向的,而非道德取向的。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柏拉图的复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争成为人们讨论的核心问题。其中,斐奇诺站在新柏拉图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柏拉图哲学的最高本原是一,高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最高本原存在,学习亚里士多德是学习柏拉图的基础准备。而皮科·米兰多拉则认为,在存在与一的问题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态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本文试结合皮科《论存在与一》的文本,分析表明:他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调和,主要依据托马斯主义和基督教化的新柏拉图主义(以伪狄奥尼修斯为代表)。皮科的这一调和方案,虽然既不可能容于斐奇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也不可能容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但对于重新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对于构建他的古代神学、实现哲学的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庄子哲学的评价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庄子的“相对主义”。国内出版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论著,多数把庄子的相对主义归结为“诡辩论”,或“貌似辩证法的诡辩”,对它作否定的评价。某些对庄子哲学作肯定评价的论著,也认为其相对主义就是消极的东西。然  相似文献   

4.
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个指责另一个是“文化相对主义者”,而另一个则反唇相讥,认为对方与自己同处一个战壕却不愿承认。这就是普特南与罗蒂之间的论战。在我们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当代美国实用主义的同路人,而且他们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也促使了詹姆斯、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纪之交的美国的复兴。如果说当今的美国哲学是实用主义占统治地位,估计没有人会否认。特别是奎因的工作使得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得以结合,方才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图景。这里选译的普特南的《载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部分和罗蒂的《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将他们之间的分歧昭示天下;同时,陈亚军的文章叉为我们认识他们之间这场争论及对我们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否定普遍伦理存在的主要理论是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已经在诸多层面上展开 ,但是对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人们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深刻分析和对普遍伦理的深入理解。一、道德相对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在现代 ,人们大多认为 ,道德相对主义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的 ;在它看来 ,信奉任何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都是没有充分理由的 ,也是不需要理由的。相反 ,人们认为 ,启蒙运动以来的道德普遍主义则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 ,康德和启蒙运动思想家所追求的是“普遍理性主义伦理”。但是 ,如果…  相似文献   

6.
俞吾金同志在《“蜡块说”小考》一文中,认为柏拉图最先提出“蜡块说”,并且把“蜡块说”当作“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进而又说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柏拉图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哲学动态》一九八○年第九期)这是我们不能苟同的。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原子论唯物主义的伟大代表德谟克里特,第一个用蜡块比喻解释认识论问题。德谟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即原子。宇宙万物是原  相似文献   

7.
1.伦理,科学和技术为了将西方有关技术的伦理思考置于广阔的“历史-哲学”视野之中,我们有必要追溯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关系的谱系。在传统思想中,伦理学本身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在对话体而非论文的柏拉图著作中,伦理和逻辑分析、知识理论、实在以及政治事件混杂在一起,使人们很难清晰地区分哲学的这些不同分支。然而,所谓的伦理学其实是首要的或基本的哲学。在苏格拉底的自传(《斐多篇》,96a ff.)中,它不仅是自然的功能性的基础,而且是对美、善和崇高的肯定——这种肯定为哲学探究指出了方向。为了充分说明伦理经验,人们必须了解存在的不同层…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阿拉伯哲学的作用和地位,历来是有争论的。资产阶级学者把东方哲学同西欧各国的哲学对立起来,他们企图证明东方哲学家似乎只是一些模仿者,至多是一些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著作的注释者。按他们的观点来看,阿拉伯人民没有自己的哲学,只是转述并重复人们早已熟悉的新柏拉图主义而已。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学界历来认为,柏拉图对荷马史诗的否定,是柏拉图从理念论出发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摹仿说进行否定的结果。但笔者以为,不管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对摹仿的肯定,还是柏拉图对摹仿的否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与原始摹仿文化密切相关联的知识学背景问题。也就是说,作为西方哲学源头的古希腊哲学,其整体行程均表现出对原始摹仿文化进行新的知识学综合的趣向。其间,既有原始摹仿文化异质性的延续,也有福柯所说的人类知识学上的“断裂”和“非连续性”现象,这里或许包含许多被传统研究遮蔽的问题,值得我们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篇末厄尔神话的解读,试图回答柏拉图对诗的态度问题,并通过对该神话三个层面的解读,考察柏拉图如何构建他的新神话.本文认为对厄尔神话的理解必须放到<理想国>大的政治哲学背景下进行理解,文中提出柏拉图对传统诗人的批判同时也是在批判智者以及智者对城邦基础的攻击,柏拉图试图为城邦确立不同于传统习俗和智者"自然"意义的新的基础,而厄尔神话正是柏拉图在这一新基础上书写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n examination of a clinical case in which severe demands on the analyst were made to bear silence and trauma unprocessable by the analysand. This discussion draws on the work of Coltart and Ferenczi to consider the demands of such work on the analyst.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s of trauma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We measured human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for eleven angular frequency filters using a forced-choice procedure in a supra-threshold summation paradigm. Each of the eleven functions of 17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as measured 4-9 times among 12 observers.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arbitrarily selected filter phases, maximum summation effect occurred at test frequency for all filters. These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narrow-band angular frequency filters operating in human visual system mostly through summation surrounded by inhibition at the specific test frequency ranges. Our previous suggestion (Simas and Santos, 2002), arguing that summation for the higher angular frequency filters should occur if background angular frequency contrast were set to a maximum of 5 times the test frequency threshold, was supporte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