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文辉  姜枫 《心理科学》2023,(2):347-354
为探究小学生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本研究收集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业成绩的数据。结果发现:(1)小学生学业成绩能够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2)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3)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群体呈现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学习压力的单独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男生群体呈现完全中介作用,只有两条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891名河北省衡水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对小学生情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影响小学生情感幸福感,与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和自我教育期望一致相比,当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高于自我教育期望时,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水平更低而消极情感水平更高;(2)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这一差异方向与积极情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与消极情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可直接影响积极情感,还可通过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立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积极情感;同时,“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 > 自我教育期望”可通过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绩的独立中介作用影响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心流体验量表和在线学习投入量表,对310名在线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动机和心流体验分别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习动机、心流体验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在线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测量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功动机、促进性紧张、期望水平和自己责任性方面差异显著;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因素;对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最强的是自我效能,其次是促进性紧张和成功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140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同伴侵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Problematic online game use,POGU)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父母知情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后,同伴侵害仍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2)同伴侵害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还可以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POGU;(3)父母知情显著调节同伴侵害影响青少年POGU的直接效应,较高的父母知情可以缓冲同伴侵害的负面效应;(4)父母知情显著调节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学业自我效能感→POGU),即低水平的父母知情放大了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POGU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9.
摘 要 为探讨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使用问卷对4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使用完全通过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习效能感中介作用受到开放性的调节,即在开放性高的个体中,学习效能感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开放性低的个体中,学习效能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家长、教育工作者根据儿童的个人特质对网络使用进行适度引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长型思维是影响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探究其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对提升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具有实践意义。研究1采用实验法对20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视频启动,发现:成长型思维启动组被试在学习投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2对838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3则进一步采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8)分析中国四个省市的11865名中学生样本数据,两项研究得出一致的结果:(1)成长型思维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坚毅和生活满意度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成长型思维还能通过坚毅和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学习投入。研究揭示了成长型思维影响学习投入的心理机制,对促进青少年的学习投入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 要:对531名青少年进行为期五个月的追踪,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积极、沮丧、生气三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问题行为、抑郁和生活满意度)间的相互影响。结果:T1积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能预测T2问题行为、抑郁和生活满意度;T1沮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预测T2抑郁水平;T1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显著预测T2生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论:高沮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保护青少年处于“低抑郁状态”,而生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更容易受到个体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水平的影响,是青少年处于不良心理状态下的易感效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感知教师支持、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对49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感知教师支持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感知教师支持可以通过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趋近、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回避三者分别在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回避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感知教师支持不仅能分别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趋近、表现趋近、表现回避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还能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3.
刘兆敏  高伟伟 《心理科学》2020,(6):1348-1354
以3372名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毅力量表、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量表以及学业成绩测验,考察毅力(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检验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均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有意走神、自发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但两者的中介作用模式存在差异。有意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不同:兴趣一致性负向影响有意走神,有意走神正向影响学业成绩,坚持努力正向影响有意走神,有意走神正向影响学业成绩;而自发走神在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对学业成绩预测的中介作用相同,即兴趣一致性和坚持努力均负向影响自发走神,自发走神负向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以47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报告法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开放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2)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通过创意自我效能感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3)开放性人格能够调节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个体开放性人格水平越高,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越强。研究表明,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可能是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关联的重要机制,改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提高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水平,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自我构念、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275名企业员工,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公务员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自我比互依自我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更大;独立自我显著地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互依自我显著地正向预测积极情绪,对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分别在独立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互依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晶  张杰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1,34(3):619-624
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About me问卷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来调查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选取语文、数学英语和总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对自我评价和学业成绩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评价要好于高中生;(2)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努力程度和学业能力与学业成绩间存在正相关,尤其是自我评价的学业能力对各种学业成绩的正向预测作用都较大。长处和困难方面只有总分对数学成绩的负向预测作用较大。结论: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初二年级在学业自我评价和长处困难上的得分都较高;学业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较明显,本研究中发现对困难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较弱,但困难总分对于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整群抽样山东某高中高二学生500人,通过统合模型分析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预测学业期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学习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期望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可以通过自我决定动机,正向预测其学业期望,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期望中起中介作用,非自我决定动机不能预测学业期望.说明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以839名公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公费师范生政策满意度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考察公费教育政策满意度、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结果预期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结果发现:(1)公费教育政策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教师职业认同;(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结果预期在政策满意度和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完全中介支持性政策满意度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部分中介限制性政策满意度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本研究通过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解释了公费教育政策满意度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路径,为提升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