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章,是摆在当前广大民族宗教干部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民族宗教干部来说,怎样切实履行好这一神圣职责。本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宗教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敏 《学海》2006,(4):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唐凯麟 《伦理学研究》2007,(2):F0003-F0003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推动农村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全面地提高农民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里,如何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角度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农民及其子女的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也是不客忽视的重要任务。陈为同志撰写的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民家庭美德教育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究,是研究农民家庭美德教育的一部好书。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在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农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地使用权流转带来新机遇,呼唤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新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功能保障.本文在阐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成涛 《美与时代》2014,(7):126-126
在新农村建设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信息化发展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的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及变迁历程,以此来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打好基础。本文探讨了家族和家族文化的含义,分析了近代农村家族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农村家族文化,扬长避短,以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我市作为多民族地区,进一步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仅是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契机,提出了要求,也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契机,提出了要求。那么作为小学作文教学,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变化,讴歌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抒发自己的情感,则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重大转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上又一次重大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道德建设,一是要明确农民道德建设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应了解农民的道德现状,为构建农民道德建设体系奠定实践基础;三是构建农民道德体系需要农民自身、在农村工作的党员和干部、社会各界人士、政府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引领农村社会思潮,凝聚共识,为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就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朝辉 《美与时代》2013,(12):10-10
新农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农村社区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创新化管理模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三月的北京,寒意尽退,春风送爽。时值全国人大、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京召开,我们借机采访了出席会议的天主教界的部分政协委员,就各族人民共同关心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从天主教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波 《天风》2011,(5):16-19
本文以基督徒聚居区域乌蒙山区(特别是贵州境内的威宁、纳雍、赫章)为中心,以叙述苗、彝族基督徒聚居村寨自基督教传入发生的变化为主,从中分析出基督教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实践性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实践,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需要,是引领社会精神需求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的重要实践方式,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而道德价值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和基础。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如何在实践中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海坤 《学海》2006,10(4):9-15
保障农民权利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目标的关键,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条款内容的自然延伸。文章对我国农民权利保障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权利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理所当然也包括宗教界在内。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社会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关系作为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广大民族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如何深刻把握并努力实践宗教工作基本原则、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挖掘教义教规中积极的思想资源,调动宗教界的积极性,发挥宗教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建设新农村(牧区)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界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各级…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与利益关系的变化,具有乡土特色的中国传统乡村经济伦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历史性变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韦伯的"精神(伦理)气质论",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之互动关系的基本逻辑思路.根植于乡村经济生活的乡土伦理,在经历不断传承和变迁后仍彰显着其现代价值.对中国乡村经济伦理的历史考辨与价值理解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改造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对建造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在改造设计时应遵循古为今用、因地制宜、继承传统、生态低耗的原则,进而在综合考虑本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基础上,从空间组织、建筑形态和景观设计三个层面探求新农宅优化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幸平 《天风》2010,(2):17-19
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农村教会的状况,至少不可忽略这样两个社会大环境,一是城市化进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人从前者看到农村教会衰微的必然趋势,有人则从后者看到农村教会能够持续复兴。其实,应该把农村教会置于这两个社会大背景下综合考虑,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农村教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居“危”思“机”,迎难而上,把握机遇,才能开创农村教会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