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与长期忽视道德信仰的培育和倡导直接相关。道德信仰是人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所持的极度信赖和遵从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具有整合道德品质的功能。道德治理是道德信仰养成的现实前提;道德信仰是道德治理的精神基础。道德信仰培育,需要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其极端重要性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人对于道德的尊重和敬畏感,把创新道德教育和厉行道德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信仰是时代的强烈呼唤。道德信仰的本质是人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它具有高度的主体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具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道德人格的塑造功能、道德行为的动力功能和道德秩序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信仰及其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 ,具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道德人格的塑造功能、道德行为的动力功能、道德信仰的价值定向功能、凝聚功能等 ,对道德的信仰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度 ,走向狂热、迷信和盲从 ,就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为了避免其负面效应 ,应注意对道德信仰保持开放的态度 ,在相信与怀疑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4.
与宗教信仰相对立,康德试图要在主体自身理性的基础上确立起对道德的信仰.主体自身"纯粹的实践理性"是康德道德信仰的理性基础.但是,"纯粹的实践理性"存在着现代性道德困境,如果不能化解这一悖论,那么"道德"就难以成为理性存在者的普遍信仰.为此,康德试图以制度公正作为现实中的上帝来确保建立"善恶因果联系"的理性法则.因此,康德的道德信仰的理性基础包括个体的道德理性和制度的道德理性两个方面.尽管由于康德的矛盾心态和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他的政治与道德一体的实践哲学最终是不彻底的.但康德的意义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把对道德信仰的思考从"纯粹的实践理性"导向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实践的理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是理性的非理性存在方式,是人的精神支柱。道德理想主义,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以及社会主义低谷是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发展经济,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等克服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道德信仰的两重规定及其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必须以信仰为基础 ,道德信仰既是对道德的信仰 ,又是对善的终极追求。两者合为一体 ,统一于道德信仰这一主体的道德意识之中的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反映了人对道德的态度与意愿。这是研究道德信仰应有的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7.
张鲲 《道德与文明》2011,(5):134-138
葬礼仪式以其独特的机制揭示了人类道德内化的基本规律:神圣产生敬畏感并使得敬神与敬祖成为道德义务,敬畏经由象征符号表达葬礼的神圣性;符号及其意义系统在神圣时空中阐述着价值隐喻;情境作为观念符号与现存印象的联结,给心灵以强烈的活力和影响力,使道德命令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成为人格的组成部分,从而坚定了群体共同的道德情感、人格范式和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既有规范及其精神基础崩解,孟子在孔子"仁学"基础上建立了以仁为本的道德体系,主张普及道德信仰以维护社会秩序。在孟子视界中,道德信仰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中,"尽心知性以知天"规定了道德信仰是理性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孟子又赋予道德信仰形而下的意义,主张社会人伦提供了培育道德信仰的具体情境,要求行为主体以践行人伦规范的方式来显现道德信仰与道德情感,从而有效调整社会运行秩序。孟子仁政说强化统治者在推行道德信仰中的功能,期望国家权力给建立道德信仰以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即 :需要的体认机制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对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张俊 《道德与文明》2012,(3):148-151
德行都应该配享幸福,这是人类一种素朴而普遍的公义愿望诉求和道德信仰.在本质上道德与幸福是两种价值,二者本无必然之因果关联.根据王海明的分析,道德只是实现幸福的“正相关要素”之一.所以,德福一致并不取决于德行一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根本上也不取决于个体或社会群体的德福一致和德福背离的次数比例.但社会的道德向善选择却需要德福配享作为内在的信念支撑.德福配享,本质是人类社会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不可或缺的一种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